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思考
-1-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思考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越来越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越来越多的网络信息迅速、广泛、深刻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超大的信息量为我们带来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特别是在宣传思想工作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领导干部特别是广大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如何应对网络舆情,这是当前和今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日益迫切的课题。一、网络舆情的现状及特点(一)网络舆情的定义所谓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网-2-民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达的各种情绪、态度、意见和意愿。网络舆情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论坛、博客等。(二)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和民主法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参政议政的队伍中,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管道表达对国家对社会对民生的关注,以及对自身的合理利益的诉求。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特别是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更多的人通过网络这个具有更多的自由性和巨大影响力的平台来了解社会,表达自己的认知观点和看法。据统计,我国现有网民数超过4.2亿,网站300多万个,居世界第一,而且还在不断地快速增加。调查显示,以浏览新闻信息为主要目的的网民占77%以上,而经常参与论坛和新闻跟帖的网民占45%。网络已成为百姓了解国家和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成为各级党政了解民意倾听民声的重要途径。(三)网络舆情的发展特点从现阶段来看,网络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网民构成的多元性。调查显示,在我国四亿多的网民中,从社会阶层来看,涵盖了党政机关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农民、个体工商户、企业员工等;从年龄结构来看,从最初的青少年主体向中老年扩张;从分布区域来看,从城市等政治经济中心向广大的农村辐射。可以说当今的网民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构成复杂。二是网络信息的复杂性。我们都知道,网络的特点是超大的信息量和方便快捷的查询系统。正因为如此,它已成为-3-我们工作学习的好帮手和认识了解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但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也是网络信息的一大特点。在多如牛毛的网站中,既有各级党政部门的门户网站,又有个人的小网站,也有社会团体的,只要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都可以建自己的网站,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和看法。另外,由于网民多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一些网民把网络作为个人发泄情绪的空间,发表的观点有很强的情绪化和片面性,对如此大容量真假掺杂、虚实难辨的网络信息,再加上构成多元素质不一的网络人群,使得网络舆情工作的监管难度进一步加大。三是网络舆情强大的影响力。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信息的不可替代性和强大的影响力,网络的特殊性在于它能无限地放大,极大地提升网民的关注度和参与率,从一定层面上来说,网络媒体已成为网民表达意愿、发表看法、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成为各级党政政策宣传的媒介和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网络自身还具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覆盖面大、高速、直观、开放、多元等特性,这些都是构成网络舆情强大影响力的要素。四是网络舆情的突发性。网络舆情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发生后,加上一些情绪化或过激的言论,就有可能加速激化和扩大事态的发展,甚至成为事态恶化的导火绳,酿成不可挽回的事端。五是网络舆情的互动性和事态发展的连续性。强烈的互动性是网络与其它媒体的区别之一,网民是网络舆论的主-4-体,不管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天下大事,还是发生在身边的家长里短,关乎社会热点、重大事件、文化道德、突发事件等等都积极响应。网民通过新闻跟帖、论坛、博客等直接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些不同意见往往对事态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推动事物向好或不利的方向发展,并且持续影响事态的发展进程,直至平息。二、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网络舆情工作由于网络舆情的特点,网络舆情往往真假难辨,常对党政机关工作形成舆论监督。正确面对网络舆情工作,落实“四个主动”,提高领导干部应对舆情的能力,已经成为摆在领导干部面前的迫切任务。(一)正确认识网络舆情工作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对网络舆情都应该有正确的态度,既不要视之为洪水猛兽谈网色变,也不能等闲视之放任自流,要从发展的角度来深刻理解网络舆论监督对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产生的积极影响。各级政府利用网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服务人民、了解民意,网络已成为架设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并成为树立政府和干部形象的重要平台。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其方便、快捷、互动性强、影响力大等优势,为我所用,推动各项工作大发展。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善于和网络舆论打交道,努力做到不回避不排斥,积极引导,主动参与。领导干部不但要适应网络监督,还要让网络监督成为一面镜子,时刻照清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一定的胸怀和气-5-度,对于网络反映出来的问题,应以积极的心态和快速的反应来应对。(二)落实“四个主动”,掌握网络舆情处置主动权1.主动发现问题。网络问题的产生往往在网络舆情中体现,又通过网络舆情的不断变化而爆发。因此,关注网络舆情,主动发现网络舆情中的问题,是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情的前提条件。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中,领导干部必须有选择性地关注网络舆情,重点关注、重点预防。一要重点关注敏感性问题舆情。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各种问题、各种观点交相出现,其中不乏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敏感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最容易聚集民众,反映民意,如不及时关注和引导,很容易导致网络问题出现。因此,领导干部在主动关注网络、主动发现网络问题的时候,必须重视敏感性问题舆情的发展状况。二要突出关注民生问题舆情。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凸显,各种问题不断出现,利益纠纷此起彼伏,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党和政府首要关注、重点解决、集中攻克的重大难题。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党的执政基础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十分重视民生问题的舆情。在网络中,针对民生方面的舆情,要及时反映、因势利导、及时疏通,使其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制度健全的舆论保证。三要高度关注党群关系问题舆情。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7000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不-6-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能否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实现。在当今改革的攻坚阶段,往往由于少数党员不能正视党群问题、对党群关系认识不充分、处理党群关系不够灵活等原因,造成党群矛盾冲突,继而引发党群关系对立,造成党群关系紧张,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对网络中的党群关系问题舆情,必须全程关注,时刻高度警醒,不能片刻放松,及时对舆情进行分析、判断,及时上报舆情动向,做到舆情全天候掌握。2.主动发布消息。面对网络舆论监督,党政领导要放下架子谦虚平和,坦诚和网民交心谈心,面对网民的质疑、不信任甚至指责要充分理解宽容大度。对处置中的公共突发事件,要及时发布最新动态公开事情真相,面对网民的不理解、不满意、疑惑甚至误解要耐心回复,不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要让网民看清楚政府在事件中的态度、处理事件的诚意和决心。一是主动发布消息要及时。只有及时主动发布信息,才能够掌握网络舆情控制的主动权,在第一时间把握舆论导向,为后续处理网络舆情的相关问题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主动及时发布网络舆情信息,不仅能够为自己争取正面舆论,而且能够为自己处理问题赢得更加宝贵的时间,一旦发布信息错失了黄金时间,再想扭转局势,重新划分舆情势力,引导舆情发展,就会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时间、精力、人力、财力和物力。二是主动发布消息要准确。-7-主动、及时发布网络舆情信息,并不意味着主动发布信息可以失之于偏颇或者含糊其辞。在网络舆情发展为网络问题的关键时刻,发布信息务求准确。只有信息准确,才能向受众传达准确的信息,让群众明白网络舆情的来龙去脉,为上级领导采取措施处理问题提供可靠的信息源,为下一步舆情应对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主动发布消息要简短。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大多是在网络舆情刚刚超出控制范围、初步形成网络问题之时。这时候,领导干部很可能并没有完全掌握舆情的所有情况,并没有对舆情的发展走向和后果有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把握。如果发布信息较多而复杂,虽然可以全面、具体说明舆情状况,但有时很难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因此,主动发布信启、务求简短,把问题的主要内容概言之即可,不可评论,不可用词含糊。3.主动回应媒体。媒体在网络舆情发展到网络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舆情,必须善于利用主流媒体,营造舆论强势;要通过网站发布、报刊信息发布、召开信息发布会等方式,主动回应主流媒体,就舆情的相关问题给予答复,一方面争取舆情事件中的主动地位,另一方面引导舆情发展、引导民意,展现干部队伍形象和素质,传达领导及单位对舆情的重视态度和相关处理信息,从而掌握处理舆情的主动权。一是以“巧说”主动回应媒体。领导干部的话语能力不仅关乎个人公共形象,而且反映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代表党和政府形象、态度。领导干部面对媒体,不仅要注意“说”的内容,-8-而且要讲究“说”的技巧。要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表达同样的意思,但是要达到大家都满意的效果。领导干部要力求“话”的良好效果,就要真诚地说,以事实和数据说话,做到言简意赅、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要谨慎地说,注意话语的逻辑性、严密性和可靠性;要生动地说,以巧妙的、艺术化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贴近生活实际、贴近群众,化繁为简;要个性地说,话语中体现自己的语言风格和处事技巧;要幽默地说,以积极的眼光、乐观的个性和幽默的谈吐赢得群众的信任,获得认同,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增加说服力。二是正面主动回应媒体。面对网络舆情,很多同志往往首先选择“负面”回应媒体。他们害怕影响地方声誉,唯恐影响政府形象,畏惧上级问责,所以在方式上采用围、堵、封的方式,欲图把已经集中的网络舆情捂住、盖住、隐瞒住,阻止舆情信息发布、传播和公开。这不仅不利于已发网络舆情的控制,而且不利于对网络舆情发展的进一步引导,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于事无补。面对网络舆情,必须以正面的方式主动回应媒体。方式上要正面、公开,正确引导媒体宣传;内容上要正面、客观,规范媒体宣传。只有正面主动回应媒体,媒体才能够对舆情有更加翔实的了解,给予事件更客观的报道,使我们真正掌握媒体舆论导向主动权。三是用事实主动回应媒体。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赢得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常常在没有充分调查研究、落实事实的情况下就简单发布信息,网络媒体上的虚假、歪曲的信息更是数不胜数。因此,在主动回应媒体的时候,应“用事实说话”,通过有据可查的数字、-9-清晰可见的视频或者有关事件的目击者等,来说明事件的真相和问题的来源,从而增加说服力,赢得受众支持,在舆论面前制造强势,获得主动权。4.主动消除舆源。应对舆情的核心在于消除舆源。只有消除舆源,才能使真相大白于天下,消除网络舆情带来的消极影响,彻底结束网络舆情可能引发或者已经引发的网络问题。因此,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情的落脚点和根本出发点就在于消除舆源,主动、及时、高效地消除舆源,从而掌握导引网络舆情的主动权,把握网络舆情的动向,控制网络舆情的影响范围。一要认真调查研究。从当前的网络舆情事件看,只有少部分的事件是无中生有,是少数人别有用心捏造、歪曲事实,利用广大网民善良、正义、乐于助人的品质,来造谣生事。大多数的网络舆情事件,都是实情,或者大
本文标题: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1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