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档案室库房机房监控
新档案室库房机房监控目录简介................................................................3第一章设计需求.....................................................31.1设计依据...................................................31.2软件功能介绍...............................................31.2.1实时数据显示.........................................31.2.2实时曲线显示.........................................31.2.3历史曲线显示.........................................31.2.4闪烁、声音报警功能...................................31.2.5电子邮件报警........................................31.2.6短信报警.............................................31.2.7软件支持各类报表及数据导出...........................41.2.8数据与系统数据保持同步...............................41.2.9数据传自动存储记录...................................41.2.10软件支持与大屏LED电子屏或LCD显示屏通讯与显示......4第二章系统组成.....................................................42.1摄像部分...................................................42.2光缆传输部分...............................................52.3控制部分...................................................5第三章温温度变送器的基本参数.......................................5第四章档案室弱电方面...............................................64.1功能和需求的匹配............................................64.1.1技术和设备的匹配......................................64.1.2硬件和软件的匹配......................................64.1.3可靠性第一............................................64.1.4经济性原则...........................................74.2防雷系统...................................................74.3设备选型...................................................84.4其他......................................................9简介众所周知,档案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具有原始性、唯一性的特点,尽大努力让档案资料长时间完好保存甚至是永久保存是档案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档案分类越来越细化,涉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量和数量越来越大。全国有数以万计的大大小的档案馆,其中有许多非常重要的机要档案,其历史和社会价值非常高,如何做到档案资料的长期完好保存已成为档案管理部分不得不认真对且要妥善解决的问题。现在大多数档案馆的温湿度监测还处于人工记录数据和人工调控温湿度的阶段,有一部分档案馆已完成由人工到自动化、智能化的升级改造。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3-5年里,将有更多的档案馆进行智能化升级,同时新建档案馆将直接将温湿度监测设计为自动化与智能化,这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章设计需求1.1设计依据《档案法》《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10)《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2008)《档案安全保护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及国家建筑设计施工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设计要求。1.2软件功能介绍1.2.1实时数据显示1)通过表格形式将每组数据集中显示2)每层以建筑平面图形式按实际布点位置显示每个传感器的实时数据,使监测一目了然,监测数据与位置完全相对应。1.2.2实时曲线显示可任意选择8个点温湿度数据进行实时曲线显示,以观察在某一时段内温湿度变化趋势1.2.3历史曲线显示可任意选择8个点温湿度数据,通过历史曲线来查看在过去任一时段内发生过的数据变化,为科学统计与管理提供最原始的数据记录依据。1.2.4闪烁、声音报警功能软件支持报警设置功能,可以任意设置报警值,超限后相应温湿数据会改变颜色并闪烁报警、同进通过电脑外置音箱发出语音报警,以保证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发现温湿度报警。1.2.5电子邮件报警当发生报警时,系统会自动向预先设置好的电子邮箱(支持3个邮件地址)第一时间发送数据报警信息,以保证即便不在监测中心,也能第一时间得到报警信息,通过这两种方式,可以充分的保证报警信息能够被第一时间发送到相关人员处,保证了报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1.2.6短信报警通过配套的JCJ509短信发送模块(采用西门子工业级模块,性能稳定可靠,支持PDU模式及Text模式,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对等数据传输对应。低功耗、电压范围广,采用专用电源管理芯片,电压范围:5V-7V,可广泛应用于无线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中。)当发生报警时,系统会自动向预先设置好的手机(支持3部)发送短信报警,不论我们身在何处,只要手机有信号就可以第一时间得到系统报警信息,大大方便了对温湿度监测与管理。1.2.7软件支持各类报表及数据导出通过系统软件可以生成数据报表、报警报表、支持报表打印、曲线打印,支持数据导出功能(支持以txt、excel格式导出数据),方便数据永久保存与在其它设备进行查看。1.2.8数据与系统数据保持同步系统采集数据的速度非常快,现场数琚与系统显示数据保持很高的同步性,确保在监测中心看到的数据能准确反映现场的实时数据。1.2.9数据传自动存储记录所有监测温湿度数据会自动存储在系统中,数据掉电不丢失,可永久长期保存。1.2.10软件支持与大屏LED电子屏或LCD显示屏通讯与显示通过通讯接口,系统可与配套的LED电子屏或LCD显示屏进行通讯,通过大屏显示器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温湿度数据,电子屏一般安装子总监控中心或方便信息共享的公共场所。第二章系统组成2.1摄像部分摄像部分是电视监控系统的前沿部分,是整个系统的“眼睛”。它布置在被监视场所的某一位置上,使其视场角能覆盖整个被监视的各个部位。因被监视场所面积较大一体化球形摄像机有自动变焦距和手动变倍功能镜头,使摄像机所能观察的距离更远、更清楚,同时一体化球形快速放应摄像机安装在内置的电动云台上,通过控制器的控制,可以使云台带动摄像机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旋转,从而使摄像机能覆盖到的角度、面积更大。总之,摄像机就像整个系统的眼睛一样,把它监视的内容变为图像信号,传送给控制中心的监视器上。前端摄像机型号的选用本着实用,易安装和图像效果与恶劣环境的因素以及安装的美观性,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和不损坏原建筑物等方面考虑。2.2光缆传输部分传输部分就是系统图像信号、声音信号、控制信号等的通道。目前数字监控系统多半采用视频基带传输方式。本系统考虑摄像机距离控制中心较远的情况下,采用光纤传输方式。对图像信号的传输重点要求在图像信号经过传输系统后,不产生明显的噪声、失真(色度信号与亮度信号均不产生明显的失真),保证原始图像信号(从摄像机输出的图像信号)的清晰度和灰度等级没有明显下降等,根据本大厦的传输距离情况,本方案设计考虑到以后的扩展性采用室外型4芯单模光缆传输。2.3控制部分控制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心脏”和“大脑”,是实现整个系统功能的指挥中心。控制部分主要由总控制台(数字监控系统主机)组成。总控制台中主要的功能有:视频信号分配、图像信号的校正与补偿、图像信号的切换、图像信号的记录等;对摄像机、电动变焦镜头、云台等进行遥控,以完成对被监视场所全面、详细的监视或跟踪监视。第三章温温度变送器的基本参数高质量集成式数字温、湿度传感器,保证了变送器优良的长期稳定性、低延滞性、以及强抗化学污染能力,这种变送器具有极优的可重复性。外壳设计结实可靠,防自身电路发热干扰,壁挂式固定。采用高性能低功耗单片机设计,测量范围宽,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可靠。适用电源电压范围宽DC9V~36V。第四章档案室弱电方面4.1功能和需求的匹配生态园区智能化系统设计必须从园区的市场定位出发,从需求实际出发,严格把握各子系统功能和需求的匹配。功能的过剩势必将造成系统复杂和经济浪费,还会引发系统的不可靠。4.1.1技术和设备的匹配生态园区智能化系统设计,必须从功能需求的实际出发,合理考虑各子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匹配。投标单位要依靠自身技术力量完善对小区智能化系统功能的理解和各种技术设备的要求,深化设计出合理的智能化方案。4.1.2硬件和软件的匹配智能生态园区是由诸多子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集合组成,软件和硬件必须匹配,投标单位要充分考虑硬件和软件的匹配问题。4.1.3可靠性第一系统可靠性是第一位的。在技术方案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尤其是涉及到整个园区的计算机网络、现场总线系统的安全性,和涉及园区安防的产品可靠性是第一位的。4.1.4经济性原则系统经济性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园区智能化系统建设必须追求高的性能与价格比。在考虑系统方案时,必须进行成本分析。4.2防雷系统本项目地处雷击多发区,应做好各弱电系统的防雷配置,防雷设计中如有不完善之处,投标单位应提出,经招标人确认后可按修改设计后报价。否则在后期运行中,如有因防雷系统配置不完善造成的设备损坏,将由承建方免费负责修复损坏设备,并免费完善防雷系统的合理配置。1)建于建筑物内的安全防范系统,其防雷设计采用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的设计原则,并满足《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要求。2)安全防范系统的接地母线应采用铜质线,接地端子应有地线符号标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欧姆。3)安全防范系统的电源系统、信号传输线路、天馈线以及进入监控中心的架空电缆入室端均应采取防雷电感过电压、过电流保护措施。4)安全防范系统的电源线、信号线经过不同防雷区的界面处,宜安装电涌保护器;系统的重要设备应安装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接地端和防雷接地装置应做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带应采用铜质线,其截面积不应小于25mm².5)监控中心内应设置地汇集环或汇集排,汇集环或汇集排宜采用紫铜排,其截面积应不小于40*4mm.6)监控中心内控制台、电视墙、支架等金属可导电外壳应做等电位连接。7)不得在建筑物屋顶上敷设电缆,必须敷设时,应穿金属管进行屏蔽并接地。8)架空电缆吊线的两端和架空电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应接地。9)光缆传输系统中,各光端机外壳应接地。光端加强芯、架空光缆接续护套应接地。4.3设备选型1)所选择的设备应完全符合本工程的使用、管理及环境要求。2)系统应是先进的,应具有系统扩充和软件升级的能力,并能方便地和其他相关系统兼容。3)系统和设备应该是成熟、可靠的,对正在试验的产品或不成熟的系统不得使用。4)设备制造工艺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国和国际的相关标准。5)在满足本规格书所有技术要求的前提
本文标题:新档案室库房机房监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1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