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河南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手册
河南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手册第一章病原学监测一、监测对象各监测点年龄在3周岁以上的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居住满一年以上者,外出6个月以上者除外。二、监测时间每年9-11月份进行。三、检查方法1.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进行病原学检查(1粪3检)。2.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一)、改良加藤法(Kato-Katz)操作步骤1.材料的准备1.1塑料定量模板(统一供应):规格为30mm×40mm×1mm的聚苯乙烯模板,中央孔为圆台形,其短径3mm,长径4mm,高1mm,容积为38.75mm3;1.2软性塑料刮片(统一供应):两头刮片型;1.3尼龙绢片(统一供应):规格为80~100目,裁剪成8cm×8cm;1.4透明液的配制:取100ml蒸馏水、100ml纯甘油、3%的孔雀绿(或亚甲蓝)1ml,按此比例混合;1.5亲水性透明玻璃纸(统一供应):规格为30mm×25mm、厚40µm,使用前需在透明液中浸泡24小时以上,使玻璃纸显示绿色或蓝色;1.6载玻片:规格为75mm×25.5mm、厚1.0mm~1.2mm;1.7其它:原始登记表、镊子、剪刀、记号笔、标本盒、吸水纸、光学显微镜和一次性手套等。2.操作步骤2.1编号:每份粪样取3张载玻片进行编号(与待检粪样的编号相同);12.2打开待检粪样的包装,将尼龙绢片置于待检粪样上,用塑料刮片轻压尼龙绢片并在其上轻刮,使细粪渣透过尼龙绢片的微孔滤出至绢片表面;2.3将定量板放在载玻片中部,然后用刮片将绢片表面的细粪渣填入定量板的中央孔内,使填满全孔并抹平;2.4小心移去定量板,使粪样留在载玻片上;2.5取一张浸泡好的亲水玻璃纸,抖掉多余的浸泡液,盖在粪样上,用橡皮塞或另一块较厚的载玻片覆于玻璃纸上垂直均匀用力压制,使粪便均匀地展开至玻璃纸边缘;2.6待粪便透明后及时镜检。3.结果观察3.1将透明后的加藤片置于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在低倍(10×)镜下进行镜检,镜检时仔细检查每一视野,并特别注意受精蛔虫卵与未受精蛔虫卵的鉴别。3.2Kato-Katz厚涂片虫卵计数方法。每张涂片发现的蛔虫卵、鞭虫卵、钩虫卵、其他吸虫卵都要计数。镜检所用显微镜统一目镜为10×的镜头。由于一些地区蛔虫感染度特别高,有时一张涂片虫卵数达数千甚至数万个,计数蛔虫卵比较费时,为此对Kato-Katz厚涂片蛔虫卵计数作以下规定:每张涂片首先随意粗查几个视野,若每个视野蛔虫卵数在10个以上,可以暂不计数蛔虫卵。先读完全片的各视野钩虫卵数和鞭虫卵数,再用定视野抽查法推算全片蛔虫卵数。具体步骤是:3.2.1按图1分布固定抽查10个视野,并算出抽查的10个视野蛔虫卵或华支睾吸虫卵总数;图1.10个视野分布3.2.2计算出该涂片粪膜视野数,再推算出全片蛔虫卵数。按一定的规律,如自左而右,自上而下,再自右而左,一行接一行,一个2视野接一个视野地用推行器移动涂片,数出全片粪膜视野数,则:全片粪膜蛔虫卵总数=抽查的10个视野蛔虫卵数之和×全片粪膜视野÷10例如:抽查的10个视野蛔虫卵数相加为366,全片粪膜视野数为78,则:全片粪膜蛔虫卵总数=366×78÷10=2854.8=28553.3结果登记观察结果即时记录在原始登记表,并及时转登表1。4.注意事项4.1亲水性透明玻璃纸:使用前需全部浸入透明液中,浸泡24小时以上。4.2把刮片上的细粪渣填入定量板时,必须填满中央孔全孔并抹平;压制涂片时尽量使粪便均匀展开至玻璃纸边缘,但应避免粪渣溢出;4.3涂片放置时间长短是关键。一般室温25℃、75%湿度下,涂片放置不宜超过2小时。若温度低,空气湿度大,涂片放置时间可适当延长。总之,涂片放置时间取决于粪样透明度,只要透明了,就应及时镜检,否则透明过渡,薄壳虫卵易变形看不清楚,会造成漏检或误判。4.4用椭圆孔塑料定量板,每孔所容粪便重量平均41.7mg,每片所得虫卵数乘以24即得每克粪便的虫卵数,但每片虫卵数不必乘24,填在表1为实际数的虫卵数(不乘24)。4.5粪样一送三检,三片全计数取平均值。(二)透明胶纸肛拭法操作步骤1.材料牛皮纸(或聚乙烯塑料薄膜)、市售透明粘性胶带纸(宽约2.6cm)、载玻片、小纸袋。2.步骤1)将牛皮纸(或聚乙烯塑料薄膜)剪成长10cm,宽8cm,在中央剪一个直径24mm圆形孔。(略大于1元钱硬币)。2)用透明胶带纸补贴圆形孔。3)再把载玻片盖在胶带纸上(保护胶面),装入纸袋中,纸袋外面写上受检者姓名、年龄、性别和编号。4)检查时,取下载玻片,将有胶的一面在肛周粘压后,覆回载玻片装入纸3袋,带回实验室镜检。第二章土壤中人蛔虫卵检查及活力测定(一)土壤蛔虫卵的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检查法1、取土样1.1菜田取从土表至表层以下2cm处泥土;1.2厕所、庭院、厨房取表层土;无土层或土量不够,以鞋底刮取的土样代替;2、土样处理2.1取回土样挑去菜叶、树皮等大杂物,压碎土样中的大颗粒;2.2过筛先后用孔径3mm的铜筛和孔径为2mm的铜筛过筛,收集过筛后的土样;3取2支50ml大离心管,各放入过筛后的土样10g,加5%氢氧化钠溶液至40或45ml刻度线;4用橡皮塞紧塞管口,用力振摇数分钟,充分混合后,2000转离心4min;5弃去上部的氢氧化钠,加入饱和硝酸钠溶液搅拌混匀,2000转离心4min;6离心后,再加饱和硝酸钠溶液满至管口,覆上18mm×18mm盖玻片;7静置15min后,取下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镜检,取2管的平均值为计数结果。(二)土壤蛔虫卵生活力测定法1、直接镜检法是根据蛔虫卵在发育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形态,以鉴别其死活。首先是鉴别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其次是鉴别有生活力和失去生活力(变性卵)的受精卵和含有幼虫卵的形态。1.1采用直接镜检法时,有关形态鉴别要点如下:1.1.1未受精蛔虫卵的形态多为长椭圆形,有时呈不规则形,大小平均为80~98×40~60µm,一般为黄褐色,有时蛋白质壳发育不全,有时完全失去蛋白质壳,卵内经常充满大大小小油滴状的卵黄细胞。41.1.2受精蛔虫卵的形态1.1.2.1活的受精蛔虫卵的形态:蛋白质壳为黄褐色,脱去蛋白质壳的为无色透明;平均大小为50~70×40~50µm;外层卵壳厚,内层壳薄,有屈光性,最外层的蛋白质壳也很厚,呈乳状或花纹状突起;卵内有一个球形的卵细胞,卵壳两端和卵细胞之间,有半月形的空隙,卵内的卵黄颗粒清晰而致密。1.1.2.2死受精蛔虫卵(变性卵)的形态:卵细胞移向一端,致使卵壳两端呈现有大小不等的半月形空隙。卵内脂肪变性,形成空泡,很像未受精卵。卵细胞颗粒减少或消失。卵细胞质浑浊,呈黑色或棕黑色。卵细胞向不定部位呈球状收缩。卵壳的一侧或两侧,一端或两端向内凹陷或破裂。只有蛋白质壳,而缺内容物。1.1.3含有活幼虫卵的形态:虫体的前后部没有颗粒,中部颗粒清晰而有金属光泽,有立体感,镜检时,注视或轻压,可见有轻微蠕动,强压后,有时可挤出幼虫。1.1.4含有死幼虫卵的形态:幼虫体内几乎充满颗粒,且模糊不清,无金属光泽,缺乏立体感,镜检时注视之,久久不见蠕动,稍稍加热或轻压,不会蠕动;强压时,虽能挤出幼虫,但也不改变其原来的卷曲状态。以上所列是死活蛔虫卵的一般形态,在镜检中有时会遇到外形发生变化的畸形活卵和各种形态的未受精卵,以及容易误认为寄生虫卵的异物。2、美蓝、伊红、硼砂染色法鉴别蛔虫卵死活。2.1美蓝、伊红、硼砂染液(简称M.E.B)的配制将0.2g美蓝加入100ml蒸馏水中煮沸10分钟,加入硼砂0.5g,再煮沸10分钟,冷却后加入伊红0.1g,待完全溶解后过滤备用,pH值为10~11,在室温中可放置1.5年。2.2脱蛋白膜5将收集的蛔虫卵加入30%次氯酸钠,作用1分钟,并经常振荡,再用蒸馏水洗2次,即可脱掉蛋白膜。2.3染色镜检吸取虫卵沉淀物一滴置于载玻片上,加M.E.B染色液一滴,上覆盖玻片,静置3~5分钟后镜检。或者,吸取虫卵沉淀物1滴放入小试管内,加入染色液染30分钟,再用蒸馏水洗2~3次,吸取沉淀物镜检。2.4活虫卵卵壳内含物不着色,死虫卵卵壳内含物染成蓝色。第三章相关因素监测一、调查范围在各个监测点进行。二、调查时间监测点相关因素调查须每年在监测点进行。三、调查方法查阅当年相关资料或报表四、调查步骤4.1材料的准备4.1.1表格一律要求用A4纸印制。4.1.2记录笔,书写流畅,墨迹不易退色。4.2结果观察对所调查结果及时记录在原始登记表4中。五、注意事项5.1在开展调查前,必须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人员必须明确调查的目的意义、熟悉调查的内容和方法等。5.2调查人员在调查时一定要如实客观地按照调查表的设计进行调查。65.3在进行基本情况调查时,有些数据(产值、收入、人口等)尽量从已有的统计数据、报表中获取,必要时询问村干部,从口头获得。5.4自然因素的调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填报监测点所属乡(镇)的资料,主要厕所定义及粪便处理情况见《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B19379-2003。5.5逻辑性包括数字上、时间顺序上和统计结果上等方面都必须符合逻辑。5.6填写调查记录时对每一个项目必须要有记录,不要留有空白,否则难以判断该项目是调查了还是未调查,给资料统计分析带来困难。禁止事后凭回忆填补,或者不经过重新调查而随意填写主观结果。5.7填写调查表时字迹要工整、清楚,要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不能用铅笔填写,以免日久字迹模糊。要保持表格表明清洁,避免损坏。5.8完成调查表后应及时对表格逐一重新进行检查,有无逻辑错误、漏项缺项、字迹是否清楚,一经发现要及时纠正或补充询问。调查后调查者要签名,并注明调查日期,以示负责、以备查询。各监测点要建立资料保管、使用制度,确定专人保管监测资料,设立专门的监测资料柜(箱),所有原始资料都必须分门别类妥善保管。7第四章数据管理一、数据收集上报程序土源性线虫病首次全省范围内监测(长期、连续、系统的收集资料),不同于某次横断面调查;一改以往的数据库上报模式,采用网络直报方式。这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中间环节,减少工作量;数据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长期监测数据存储方便,不易破坏或丢失;而且还有利于与其他专病或大疫情等系统数据的整合和利用。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监测点数据的收集和录入,并于次年1月15日前将数据库与年度监测报告上报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二、、填表说明1.人群感染情况监测(表1)1.1监测点编号:2位,01-18,各监测点编号由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编制,见附件21.2个案号:5位,第1-3位为户号,001-999;第4-5位为成员号(01-99,01为户主)1.3姓名:中文,必填1.4性别:1位,1=男性、2=女性1.5年龄:2位,周岁1.6民族:2位,01=汉族02=蒙古族03=回族04=藏族05=维吾尔族06=苗族07=彝族08=壮族09=布依族10=朝鲜族11=满族12=侗族13=瑶族14=白族15=土家族16=哈尼族17=哈萨克族18=傣族19=黎族20=傈僳族21=佤族22=畲族23=高山族24=拉祜族25=水族26=东乡族27=纳西族28=景颇族29=柯尔克孜族830=土族31=达斡尔族32=仫佬族33=羌族34=布朗族35=撒拉族36=毛难族37=仡佬族38=锡伯族39=阿昌族40=普米族41=塔吉克族42=怒族43=乌孜别克族44=俄罗斯族45=鄂温克族46=崩龙族47=保安族48=裕固族49=京族50=塔塔尔族51=独龙族52=鄂伦春族53=赫哲族54=门巴族55=珞巴族56=基诺族97=其他98=外国血统1.7职业:2位,01-20,01=幼托儿童02=散居儿童03=学生04=教师05=保育员及保姆06=餐饮食品业07=公共场所服务员08=商业服务09=医务人员10=工人11=民工12=农民13=牧民14=渔(船)民15=海员及长途驾驶员16=干部职员17=离退人员18=家务及待业19=不详20=其它1.8文化程度:1位,1=文盲或半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5=技工学校6=中专或中技7=大专8=大学本科及以上1.9
本文标题:河南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1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