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法治浙江与和谐社会建设练习题(学员版)
1《“法治浙江”与和谐社会建设》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朕即国家”、“君命即法”等语言表达的是一种()A.法治思想B.德治思想C.人治思想D.无法判断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A.1927年B.1931年C.1949年D.1954年3.国家法治与地方法治的关系是()A.各自为政B.互不相容C.时间先后关系D.整体与局部的关系4.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是()A.法治统一B.公平正义C.以人为本D.执法为民5.2000年,中共浙江省委作出了()A.《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的决定》B.《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C.《浙江省党内监督十项制度实施办法(试行)》D.《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6.法治政府的核心是()A.规范和控制公共行政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建设责任政府D.打造适度有为政府7.什么既是法治的政治基础和重要条件,又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民主政治D.执政为民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完善()A.和谐社会建设B.法治建设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9.最高层次的监督是()A.人民群众的监督B.社会舆论的监督C.检察院的监督D.人大的监督10.司法的基本属性和最终目标是()A.独立B.公正C.中立D.公平11.司法公正是指()A.程序公正B.实体公正C.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D.实质正义12、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重在()、贵在落实。A贯彻B实践C宣传D学习13、建设资源节约型、()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A环境优美B环境保护C环境和谐D环境友好14、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制度。A就业指导B公共服务C就业援助D企业引导15、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A正确处理国家与社会之间、社会内部之间的关系B正确处理敌我矛盾C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正确处理国际关系16、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实现社会和谐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设全面小康社会17、“制度好可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让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这句话是()说的。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18、以下不属于医疗机会的不平等现象是()。A城乡医疗资源存在差距B城乡医疗服务的质量存在差距C城市内部的医疗机会存在不均等D医疗体制存在不公平19、以下对于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重视人的价值B注重事物的整体关联性C以和谐为价值追求目标D重视物质财富的享受20、对和谐社会的形势、任务以及其他若干重大问题作出部署的会议是()A党的十七大B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十七届三中21、地方法治的制度之源、运行之基是()A.地方立法权B.地方政府行政权C.“地方法院”的司法权D.地方自治22、立法必须以()为依据。A、党的政策上B、客观事实C、宪法D、领导人的讲话23、国家为提高管理效能和科学化水平,对公务员实行()管理。A.级别B.行政C.特殊D.分类24、下列哪些人员属于公务员法所称人员?()A.在国家机关中工作的人员B.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C.履行公职的人员D.行政工作人员25、监察机关的性质是()A.法律监督机关B.司法机关C.公诉机关D.行政机关2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以()引导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马克思主义C、社会主义荣辱观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7、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重要任务B、本质属性C、内在要求D、应有之义28、和谐社会建设与法治建设追求的核心目标是()A、以人为本B、公平正义C、国家强盛D、民主富强29、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原则。A、法律适用B、法律制定C、法律遵守D、法律实施30、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A、政府B、社会保障C、制度D、分配公平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包括()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公平正义D.服务大局E.党的领导2.以下做法符合地方法治的精神的有()A.针对地方性事务进行立法B.在政府改革中引入不违反上位法的新制度C.法院在地方性法规与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相冲突时优先适用地方性3法规D.地方法院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免于追究特定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3.浙江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是()A.各级党委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水平不断提高B.政府民主和司法民主不断推进C.基层民主不断发展,基层自治组织不断健全D.公民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4.在“法治浙江”建设中,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需要()A.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完善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B.深人开展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工作C.积极推进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D.加强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5.浙江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基本经验是()A.坚持党的领导B.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C.提高行政效率D.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6.法治政府所要求的公务员应当具备以下特征()A.对国家法律信仰和忠诚B.具有高学历C.具有与其职位相适应的专业知识D.具有履行公务的伦理道德7.以下关于浙江地方立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出经济立法,规范市场秩序B.指导思想不断明确C.注重社会行政立法,但总数上低于经济类法规D.努力体现地方特色8.进行地方立法时必须考虑的成本包括()A.立法过程成本B.执法司法成本C.守法社会成本D.社会监督成本9.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B.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C.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0.随着浙江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今后一个时期的法律监督将呈现()A.更加透明、公开B.从实质性监督向程序性监督转变C.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D.对行政权形成有效制约11.党的十七大把以下哪几项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要求?()A科学发展B民生改善C经济增长D社会和谐12、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哪些新问题新矛盾需要积极面对?()A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会组织和管理的难度明显加大B世界上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C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D人民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边性、差异性明显增强13、浙江新农村建设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A农民收入增长缓慢B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C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提高4D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14、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须进一步把握()。A共产党执政规律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D政治文明建设规律15、一个只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而轻视()建设发展的社会是一个非良性发展的社会。A政治文明B精神文明C社会文明D生态文明16、随着我国社会()的变革加快,我们正面临着并将长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A组织形式B就业结构C产业结构D社会结构17、要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实现速度和()相统一。A结构B质量C效益D规模1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是()。A内在统一B相互联系C相互促进D相互关联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解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A最关心B最直接C最具体D最现实2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正义是增强社会()的重要旗帜。A凝聚力B向心力C感召力D生命力21、法治的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A、与人治对产的一种治国方略B、依法办事的原则C、良好的法律秩序D、代表某种价值规定的社会生活方式22、我省地方立法的重点包括:()A、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的立法B、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C、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立法D、社会管理方面的立法23、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是()A、法治是指法律制度,而法制则不是B、任何国家中都有法制,只有在民主国家中才有法治C、法治不必蕴含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但有法治必有法制2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民主法治,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A、法制化B、法治化C、有序化D、规范化25.、浙江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是()A、各级党委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水平不断提高B、政府民主和司法民主不断推进C、基层民主不断发展,基层自治组织不断健全D、公民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可以辞退B、公务员应当模范遵守社会公德C、公务员可以在同一职务上晋升级别D、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可以在机关外兼职27、“枫桥经验”是指()A、党政动手,依靠群众B、预防纠纷、化解矛盾C、维护稳定、促进发展D、协调利益、健全机制528、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包括()A、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B、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C、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D、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29、《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严格要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率先垂范,自觉做到()。A、为公B、为民C、务实D、清廉30、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和谐。A、政党关系B、民族关系C、宗教关系、阶层关系D、海内外同胞关系三、是非判断题1.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法治政府就是所有行政权力按照现代法治的原则授予、分配和行使的政府。()3.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也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4.依法规范行政权力是建设“法治浙江”的必然要求。()5.“法治浙江”建设应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重大工作部署,结合浙江实际开展立法、执法、司法工作。()6.立法是实现法治的前提,是实现善治的基石。()7.地方立法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体现地方特色的创新性内容。()8.公正司法既是一种价值观念,又是一种法律制度。()9.司法独立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服务于司法公正的最终目标。()10、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11、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重要要求。()12、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监督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13.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14、浙江的社会主要矛盾集中在城乡发展不均衡。()15、和谐社会是一个拥有化解矛盾冲突机制的社会。()16、中共浙江省委在《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平安浙江”战略。()17、新型城市化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强调的是城市的内涵式增长和质量升级。()18、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19、教育是民主振兴的关键,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20、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21、公务员聘任合同的签订、变更或者解除,应当报上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22、机关根据公务员工作职责的要求和提高公务员素质的需要,对公务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23、在我国实现司法公正要从“重实体轻程序”转向“重程序轻实体”。()24、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25、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626、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27、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28、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法治浙江”的切入点和关键之一。()29、依法治省的目标是建设法治政府.()30、“三个分立”制度是指立案与审判分立、审判与执行分立、审判与监督分立。()四、
本文标题:法治浙江与和谐社会建设练习题(学员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4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