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洞口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调研报告
洞口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调研报告单位全称:洞口县农业机械管理局通讯地址:洞口镇蔡锷路186号邮政编码:422300负责人姓名:胡志群联系人姓名:谭丁勇联系电话:137891908380739-7150226电子邮箱:463656493@qq.com洞口县农业机械管理局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九日-2-洞口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调研报告洞口县位于湖南西南部,雪峰山东麓,资水上游,历史上曾是“西控云贵,东制长衡”的军事要地,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水稻是洞口县主要粮食作物,全县总耕地面积74.91万亩,辖22个乡镇、1个管理区,566个行政村、25个社区,总人口83万,拥有水稻联合收割机840台,插秧机213台,已基本实现了水稻耕整地、收获环节机械化,但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还很低。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目前农业部大力推广普及的一项重要的农机化技术。洞口县农机局自2010年起承担了湖南省农机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几年来,本着“注重实践,立足示范促推广,勇于创新,探索机插新思路”的指导思想,连续3年开展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逐步建立了高沙、花古、黄桥、岩山、石江等5个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基地,提高了洞口县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步伐。1主要做法1.1强化责任,统筹兼顾抓落实。水稻育插秩机械化一直是我县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是一个关键的技术“瓶颈“,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为-3-加快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步伐.洞口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度推进.点面结合”的原则,成立了水稻机插秧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分解任务,细化落实责任。2010年,县委、县政府将水稻插秧机推广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十件实事之一,县政府又将育插秧推广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乡镇,列入年终考核尽标。县农机局每年选择春耕、”双抢“农忙季节,举办水稻机插育秧培训班、插秧机操作技术培训班,请专家讲解机插育秧技术;每年召开水稻育秧、机插秧现场会6次以上。水稻机插速度快、效率高、通风好、产量高等优点已逐步被广大农机手所接受。1.2政策推动,资金扶持促推广。为了解决群众购置机械资金不足的困难.我县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切实把水稻插秧机械作为农机具补贴的重点。2011年县财政在中央、省补贴的基础上,县财政对每台插秧机再累加补贴4000元,农机手购买、使用插秧机的信心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为水稻机插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我具推广水稻插秧机46台,2012年推广88台。1.3典型引路,三个突出显效果。洞口县农机局在机插秧椎广工作中做到了点、线、面结合.突出了大户、服务合作组织、示范村三个重点,取得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一是突出抓“点”,培植农机大户。县农机局每年扶持农机大户15户以上,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倾斜。局领-4-导、股站负责人与农机大户实行对口帮扶,要求每月至少下基层2次以上,积极解决农机大户的困难。二是突出抓“线”。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县目前已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8个。合作社对农户实行选种、育秧、管理、插秧一条龙服务模式。2012年,花古乡花古村方众专业合作社采取“市场化运作,合同化管理”方式.与约100多户群众签订了机械插秧服务合同,完成机械插秧面积2100多亩。三是突出抓“面”,建立示范村。县农机局自2010年起抓了花古乡花古村等5个水稻丰产机械化示范村建设。2012年我县把花古乡花古村作为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2100亩,具体由方众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县农机局安排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协调关系。同时抓了5个水稻机插示范点,分别岩山乡长山村、黄桥镇晒龙村、又兰镇三阳村、高沙镇双河村。示范点机插面积均在2000亩以上。1.4服务到户,技术指导上水平。一是成立机插技术推广小组。县农机局抽调10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门技术指导小组,深入乡村农户,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抓好软盘育秧、整地、机插每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确保机械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圆满完成。二是抓好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农业、农机部门的优势,农业部门负责育秧农艺技术指导,农机部门负责机械插秧技术培训。2012年全具共举办拖拉机、耕整机、插秧机、收割机培训班9期,培训各类农机手3600多-5-人。三是强化机插后技术指导。县农机局、县农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突出薄水插秧、浅水活秧、及时防治病虫草害等关键技术措施,做好机插水稻全生长期的技术跟踪服务,努力实现高产稳产。四是落实机插配套服务。在育插秧期间,县农机局制定了配套服务实施方案.组织技术骨干26人成立服务队,分片包机。指导安装调试机械,对育秧及插秧机作业进行跟踪指导服务。2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现状目前,洞口县拥有水稻插秧机213台。全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面积、应用技术、机插效应和育插秧服务均有了新的突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逐渐为农民接受和掌握,2012年全县完成机械化育插秧面积8.22万亩。该项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凸显了效率高、省时、省工、省力、农业成本低等特点,能有效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等优势。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业环节补贴政策等强有力推动下,全县水稻插秧机和机械插秧面积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2.1插秧机保有量大幅增加,装备结构日趋多样化。自2010年起步以来,经过短短的3年时间,全县插秧机的推广取得重大突破,插秧机保有量从2010年的73台提高到2012年的213台。尤其是2012年,以接近翻番的速度实现增长。同时,适应不同区域特点和作业要求的高速乘坐式插秧机、步进式手扶插秧机、7吋8行窄距乘坐插秧-6-机等协调发展,育秧盘、播种流水线、碎土筛土机、种子催芽器等配套设备快速发展,装备结构渐趋完善。2.2机械插秧面积稳步增长,覆盖面逐步扩大。装备数量稳步增加的同时,机械插秧面积实现同步增长,2012年全县水稻机械插秧面积达到8.22万亩。全县23个乡(镇、管理区)均购进了插秧机,开展了水稻机械插秧示范。2.3整体推进初见成效,农户占比逐步提高。近几年,县乡农机管理部门坚持示范先行,通过采取现场演示、宣传报道、培训引导、典型带动等措施,力求由点及面,实现整体推进。在种粮大户率先接受和认可的同时,不少农民对水稻机械插秧省工节本、管理方便和稳产高产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提高。经统计,2012年全县机械插秧涉及的农户数已达1.32万户,示范带动农户机械插秧的面积占全县机械插秧面积的比重已提高到近40%。2.4社会化服务能力稳步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近几年,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迅速发展,并依托农机服务组织,建立育供秧中心(基地、点)。育供秧中心(基地、点)的发展,既增强了专业合作组织的社会化服务能力,也可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机械化插秧问题。2012年方众合作社为花古村的95户500多亩面积提供了代育代插服务,起到了建立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重要作用。但在示范推广该项技术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实际性的新问题,制约影响了该项技术的推广进程,亟待解决技术-7-推广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3当前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面临的难题当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在我县正处于由试验、示范转向大面积推广的关键阶段,但一些客观因素应引起重视,否则会前功尽弃。3.1发展资金的制约。实行工厂化、规模化育秧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大面积推广的基础,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是工厂化、规模化育秧的主体。工厂化育秧这项技术是减轻劳动强度,加快发展机插秧的关键,也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由于工厂化育秧培育出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能保证机插质量确保增产增收,但工厂化育秧投资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在购买机械、建设机库棚等基础设施,流转承包土地等方面已投入了大量资金,继续投资规模化育秧,面临资金压力相当大。3.2农民对机插秧认识不足。受传统育秧和多年育插技术复杂性的影响,部分农民认为机械插秧技术既烦又难,机插秧不过关、不可靠、不高产;有的农户经济困难,机插秧每亩要出几十块钱,认为划不来;有的农户购买插秧机认为太贵,本钱花得大,成本回收慢,赚钱更难;部分农户购买插秧机后,一年累计作业时间不到20天,大部分时间处于-8-闲置状态,收回成本较慢,影响了农民购买插秧机和接受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3.3技术环节难掌握影响了育插秧技术的推广步伐。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包括育秧技术和机插操作技术的综合,即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三分插秧,七分育秧”,说明了机插技术的根本难点在于“育秧”,但洞口县机械化育插秧本土化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在实施水稻育插秧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如果其中一个技术环节出现了问题和差错,就有可能影响到该项技术的实施质量和效果,甚至影响农户一年来水稻的产量和收成,造成了一部分农户难以接受。目前,洞口县的水稻育秧技术及相关技术培训主要是借鉴外地区的有关经验,由于地区之间存在气候及种植习惯上的差异,个别地方出现了播种不均匀、秧块尺寸不标准、秧苗素质不一、移栽秧龄难把握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和完善,选择好适合机械化插秧精耕细作要求的水稻品种,真正实现育插秧本土化、标准化。因此,在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育秧技术和机插秧操作技术的培训。由于这项工作综合技术性较强,学员只有在农艺专家、育秧能手和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采取科学有效的培训模式,才能够熟练掌握好该项技术操作的各个关键环节;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技术操作难题,在没有熟练掌握育秧-9-该项技术操作的前提下,实施起来就存在一定难度和风险。实践经验证明,导致该项技术推广缓慢,乡村农民一时难于接受的主要原因,归根到底是解决农户对该项技术熟练掌握和实践中应用操作的问题。3.4机具的效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于体制问题,农田分散,田块小,机具的效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受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制约。现阶段农村所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普通农户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生产普遍,而且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农村土地承包价格逐年增长,规模化经营难的现状与机械化育插秧所要求的土地集约化、生产统一化之间存在着矛盾。二是受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制约。目前大部分乡村青壮劳动力迅速向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行业转移,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并且留守劳动力呈现老、幼、病、残及文化程度低难以接受新事物,难以掌握育插秧新技术,例如花古乡花古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平均年龄为55岁左右,文化程度平均为小学,他们对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了解和掌握相对困难,导致插秧机的利用率低,服务效益不明显。三是机械性能制约。由于水稻插秧机只能用于插秧作业,用途单一,一年作业时间在20天左右,插秧机长期处-10-于失业状态,使用率太低,购机价格却相对较高,手扶插秧机除了补贴售价在0.8万元左右,高速乘坐式六行插秧机除补贴售价在4.4万元左右,“一高一低”直接影响到农民投资决策和购机积极性,加之插秧机作业环境差,大田插秧要求高,故障率高,维修、保养成本相对较高。由于手扶式插秧机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农民更趋向购买高速乘坐式插秧机,“一高一低”的矛盾就更加突出。例如:花古乡花古村向章元等几人投资7万多元购买一台中型拖拉机给农户代耕,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并且略有赢利,而买一台高速插秧机最少要三年才能收回成本,这大大影响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影响机插秧的推广。4机械化育插秧成本分析首先要说明的是,本文中软盘育秧的数据是对我县2012年花古乡花古村种粮大户的实际观测所得,湿润育秧等其它的数据为访问调查所得。在本文的分析中,插秧机与软盘假设为种田者自购,以早稻大田500亩为例,育秧软盘所计算的价格是在市价的基础上,扣除了50%的补贴后的价格,假设软盘的使用寿命为2年,其余材料均为一次性损耗品,同样面积的大田无论软盘育秧还是传统的湿润育秧所使用的种谷数量是一样的,为了使问题不过于复杂,假设秧田后期管理中,炼苗期间不需要另外雇工。-11-4.1软
本文标题:洞口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7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