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流域TMDL计划中的关键技术
流域TMDL计划中的关键技术徐宗学徐华山吴晓猛摘要:阐述了流域TMDL计划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流域水环境特征识别、水污染现状分析、污染负荷估算、水文模型和点源污染物削减分配模型构建、非点源污染削减措施制定、点源和非点源削减措施实施效果评估等,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应用情况,指出了我国制定和实施流域TMDL计划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关键词:最大日负荷总量;流域;污染负荷分配;水文水质模型;关键技术;综述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647(2014)01-0008-06Keytechnologiesoftotalmaximumdailyload(TMDL)planforriverbasinXUZongxue1,2,XUHuashan1,2,3,WUXiaomeng3Abstract:Thekeytechnologiesofthetotalmaximumdailyload(TMDL)planforriverbasinarediscussed.Thosekeytechnologiesincludefeaturerecognitionofwaterenvironment,analysisofwaterpollutionstatus,estimationofpollutionload,constructionofhydrologicalmodelandmodelofpointsourcepollutionreductionandallocation,formulationofnonpointsourcepollutionreductionmeasures,andevaluationoftheimplementationeffectsofpointsourceandnon-pointsourcepollutionreductionmeasures,theapplicationsofthosekeytechnologieswereananlyzed,andtherelevantproblems,whichshouldbenotedintheformulationandimplementationoftheTMDLplanforriverbasinarepointedout.Keywords:totalmaximumdailyload;riverbasin;pollutionloadallocation;hydrologicalandwaterqualitymodel;keytechnology;review最大日负荷总量(totalmaximumdailyload,TMDL)计划是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流域总量控制技术体系[1]。1985年,美国在修订《清洁水法》时提出了TMDL计划,制定并颁布了TMDL实施导则,1997年制定了TMDL技术指南,2008年出版了流域TMDL开发手册草稿,明确了制定流域TMDL计划的步骤:①分析流域特征。收集并分析流域水体数据,描述流域状况和受损状态,获取水体基本信息和流域受损因素,确定河流水质标准及TMDL目标,识别潜在污染源。②计算污染负荷容量。建立污染负荷和水质关联模型,评估现有污染负荷,计算最大容许污染负荷总量。③确定污染负荷分配。兼顾地理特征、时间序列和污染源,选择最合适、最可行的污染负荷分配方案。④提交TMDL报告。起草TMDL报告,准备TMDL文档,编制TMDL报告。流域TMDL计划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流域地表水水质受损水体和潜在污染源识别,选择与构建污染负荷和水质关联技术模型,计算最大容许污染负荷总量,确定点源污染负荷和非点源污染负荷分配方案,构建公平、合理、可行的点源污染负荷削减分配模型,优化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目前,美国很多州都对其行政区域内的水质受限水体制定并实施了TMDL计划,这对受限水体的水质改善发挥了明显作用[2]。我国关于流域TMDL计划的研究起步较晚,加上我国国情与欧美国家差别较大,在制定实施流域TMDL计划时上述关键技术也有别于欧美国家。1水质受损水体识别流域水质受损水体识别是制定流域TMDL计划的前提和基础,一般需确定流域水体水质空间差异,识别污染源并分析污染源与受损河段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评估受损水体、潜在污染源或其他水体受损条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分析水质参数与水文条件之间或者不同水质参数之间的关系。流域TMDL计划可能涉及不同的子流域、受损河段、特征污染物、可能污染源,这些都会影响流域水体水质。因此,详细识别受损水体对实施流域TMDL计划、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1]。我国水质受损水体识别多采用水质评价法,包括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法、模糊数学法等,这些方法对于分析流域尺度长时间序列的水质变化略显不足。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系统聚类分析法、季节性Kendall法、因子-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在流域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污染源定性识别及流域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布设合理性评估等方面均得到广泛的应用[3]。国内研究者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我国陕西秦岭南坡金水河、三峡库区香溪河、汉江流域堵河、汉江上游、湘江[4-9]等流域地表水水质进行评估,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国外学者也采用该法分析了西班牙皮苏埃加河、马来群岛的河口、日本富士河、土耳其柏瑞马兹河、尼泊尔巴格马提河、阿根廷苏琪亚河、韩国洛东江以及印度的恒河、默哈纳迪河、髙缇河、婆罗门河等流域地表水水质时空演变特征[10-20]。季节性Kendall法常用于流域地表水水质非参数趋势分析[21-28];因子-主成分分析法可对河流污染源进行定性识别[11,14,17-18,29-3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常与主成分分析法一起用于计算不同污染源对水体不同指标的贡献率[5,17,29,31,34-35]。2水文水质模型选择水文水质模型是分析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是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有力支撑,协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流域系统的动态变化,比如人为污染源和土地管理活动污染源如何输入并影响受纳水体以及他们输入受纳水体的条件,如何通过改变这些条件来改变污染物输入负荷等,对所有这些复杂响应关系的描述主要依靠水文水质模型来实现。TMDL计划的目标形式类似于我国流域总量控制,其核心思想是对污染负荷与水质的动态响应关系进行定量描述与表征,进行目标可控的管理情景分析,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水文水质模型是制定实施TMDL计划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核定水环境容量、估算污染负荷输入、评估受纳水体水质、确定污染负荷分配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TMDL计划要求模型必须具备量化污染负荷变化的能力,因此具有物理机制的模型最合适。如何正确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模型是整个TMDL计划实施成败的关键。Depinto等[36]从哲学角度研究了选择模型的基本原则,指出不可能存在一种模型对所有的TMDL计划都适合,地表水环境管理的相关议题使期望的模型复杂化,但现实中可利用的数据却又限制了模型的复杂化,因此,在实际研究中只能选择符合管理目标的简易模型。选择模型时要考虑的因素如下:①管理目标,包括关注的污染物、合适的时空尺度、污染负荷类型和控制措施、描述水平的精度和准确度、利益相关者的接受水平、与其他流域规划的相容性等;②特定研究区特征,包括流域或受纳水体尺度和类型、污染物输移的复杂性、重要水文过程;③可利用资源,包括数据、时间、预算、计算机需求、工作人员技能等。适合TMDL计划的模型一般具备以下特征:①基于流域尺度;②可以连续模拟;③考虑点源和非点源污染;④考虑地表和地下水的贡献;⑤考虑污染物的溶解态和颗粒态;⑥具备表征流域和陆地土地利用特征对污染物的影响能力。美国国家环保总局(USEPA)考虑到模型对于TMDL计划的重要性,兼顾州与州之间水质标准的差异、数据的可利用性以及使用者的偏好等因素,提供了几十种备选模型,但是它们当中没有一个能同时适应所有的流域。应用于TMDL计划的模型较多,如AGNPS/AnnAGNPS、GWLF、HSPF、LSPC(HSPF的升级版本)、SWAT和SWMM等。Borah等[37]将TMDL计划中使用的模型分为负荷模型、受纳水体模型及流域模型。GWLF、PLOAD等为负荷模型,用来估算从流域出口进入到受纳水体的沉积物或化学物质的污染负荷。AQUATOX、BATHTUB、CE-QUAL-W2和QUAL2E等为受纳水体模型,用来分析受纳水体(如溪流、水坝蓄水、湖泊和河口)接受污染负荷后的水量和水质变化。AGNPS、AnnAGNPS、HSPF、LSPC和SWAT等为流域模型,包含负荷模型和受纳水体模型。流域模型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长系列连续模拟模型,另外一类是暴雨事件模型。AnnAGNPS、HSPF、LSPC和SWAT等是连续模拟模型,用来分析长序列气候变化、水文变化、管理措施变化对流域水量和水质的影响。AGNPS是暴雨事件模型,常用来预测单场降雨事件(尤其是极端暴雨事件)过程中和降雨后洪水、大量泥沙以及营养元素对水质和水量的影响,并分析管理措施的效果。暴雨事件模型常被用来分析评估TMDL计划中最佳管理措施(bestmanagementpractices,BMPs)的实施效果。另外还有一些模型也具备连续模拟和单场暴雨事件模拟的能力,如CASC2D/GSSHA、MIKESHE等。美国环境保护局[38]总结了上述这些模型的特征、优势、局限性、应用历史、时空尺度、模拟能力、假设假定及支持的区域等,并对模型的界面能力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总结。TMDL计划另外一个关键技术是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定量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多借助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然后设置不同的最佳管理措施并对比其控制效果、环境效益和所需费用,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SWAT模型是USEPA实施TMDL计划的首选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流域非点源污染关键区识别、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和BMPs实施效果模拟评估等方面。3点源污染负荷分配制定和实施流域TMDL计划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流域水体污染物削减量,即根据排污地点、数量和方式,结合污染源排污总量削减技术和优先削减污染物顺序、经济可行性等因素,在各控制区域分配环境资源,其实质是确定各排污方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和削减污染物的义务,即利益的分配和矛盾的协调。污染负荷分配实际上是利益最大化和污染最小化的矛盾统一体,涉及水体污染物的削减技术以及经济的可行性、负荷分配的公平性,污染负荷分配合理与否是TMDL计划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39]。关于污染物总量的削减与分配研究在国外开展比较早,美国是最早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国家,研究制定了污染负荷分配削减技术指南[40];Ronald等[41]在1985年比较评价了8种比较流行的污染负荷分析方法;传统的TMDL计划在分配容许污染负荷时不考虑经济成本,而Zaidi等[42]研究了在分配污染负荷时如何将经济分析纳入其中。我国对水体污染物分配的研究主要以水环境容量或目标总量控制为基础,并考虑经济优化和公平合理的原则[40],基尼系数法是我国最常用的一种分配方法。现行的基尼系数法分为单指标基尼系数法和综合指标基尼系数法,这些分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单项社会经济指标的选择不能充分反映各区域的社会、经济及资源状况;约束条件的设置过于苛刻,不能体现各单项指标重要性差异等。因此,在优选相关指标的基础上,归一化处理相关数据,引入权重系数,构建多维水环境基尼系数分配模型,并设置不同的约束条件,优化求解分配方案是今后一段时期点源污染负荷削减与分配的重要工作之一。4非点源污染负荷BMPs优化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控制污染源,即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二是控制污染物迁移转化途径。由于认识问题的深浅不同,过去人们往往仅依靠一种措施来控制复杂的非点源污染问题,随着对非点源污染问题的深入研究,逐渐认识到依靠单一措施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根据特定流域的水文气候因素和地形要素制定适合该流域的管理措施[43-44]。由于非点源污染具有分布广、随
本文标题:流域TMDL计划中的关键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76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