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技术比较大致比较ZigBee蓝牙技术802.11b802.11g802.11a802.11nUWB吞吐量Mbps0.031-3115454200200最大射程英尺753020020015015030最佳频点Mbps—英尺.03@751-3@102@2002@20036@100100@100200@10服务Bps—平方英尺530314M251G251G1.13T3.14T62G功率mW30100750100015002000400BWMHz0.6122202040500频谱效率b/Hz0.0510.52.72.750.4电源效率1mW/Mbps1000100681927102电源效率2mAh/GB22116746121871.3TTGB时间3.1天2.2小时12分钟2.5分钟2.5分钟40秒40秒价格US$美元2美元3美元5美元9美元12美元20美元7美元蓝牙无线技术1.蓝牙无线技术适用于语音和数据应用2.蓝牙无线技术使用无需许可的2.4GHz波段3.蓝牙无线技术的射程视特定应用而定。蓝牙规格要求处理的运行射程最短距离10米或100米,取决于蓝牙设备的类别,但该技术并无射程限制。制造商可以对其配置进行调整,以支持他们启用的用例所需要的距离。4.EDR的数据率峰值为3Mbps5.蓝牙无线技术能够穿透立体物6.蓝牙技术面向全方向,且不要求将连接设备放置在可见范围内7.安全性一直并继续是蓝牙规格开发中首要环节。蓝牙规格支持三种安全模式超宽带(UWB)1.适用于个人局域网的UWB技术带有独一无二的低耗能(约1mW/Mbps)和较高的数据吞吐量(高达480Mbps)的特点。2.WiMediaUWB是一项国际公认标准(ECMA-368、ISO/IEC26970和ECMA-369、ISO/IEC26908),在全球主要市场(包括美国、欧盟、韩国和日本)均获得监管批准。预计不久的将来也会在其它国家(如中国和加拿大)获得监管批准。3.在理想情况下,UWB技术能耗较低、价格低廉、高速、可使用的无线电频谱范围较广、可穿透障碍物(例如门)传输信号,并且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例如国防、工业、家居等)。4.WiMediaUWB采用“通用无线电平台”方式,以便多种应用可使用同一射频。5.WiMediaUWB可令数米范围内的数据率达到480Mbps,而在远至10米范围的数据率则可达到约110Mbps6.虽然无线USB最初使用UWB技术,但由于BluetoothSIG采用规格开发和资格认证流程,预计蓝牙高速解决方案将不会在性能和互操作性方面遇到同样问题。7.BluetoothSIG在2005年5月公布了与UWB合作的意愿,以开发能够使用UWB无线电的高速蓝牙规格获得认证的无线USB1.速度:预计无线USB在2米范围内传输速度可达480Mbps,而在10米范围内则可达到110Mbps。无线USB中枢设备最多可运行127个无线USB设备2.无线USB将基于WiMediaAlliance推广的UWB无线电运行。3.允许在设备和无线USB中枢设备之间建立端到端的连接4.英特尔于2004年2月建立了无线USB推广小组(WirelessUSBPromoterGroup)5.USBImplementersForum,Inc.(USB-IF)测试及认证基于“获得认证的无线USB”的无线设备Wi-Fi(IEEE802.11)1.蓝牙技术的实施成本是Wi-Fi的三分之一2.蓝牙技术的功率是Wi-Fi的五分之一3.Wi-Fi联盟测试并认证基于802.11的无线设备4.802.11a:此标准使用OFDM,使用5GHz波段,最高数据率为54Mbps5.802.11b:此标准使用2.4GHz波段,最高数据率为11Mbps,使用DSSS。802.11b为Wi-Fi标准的最初版本6.802.11g:此标准运行于2.4GHz波段,使用OFDM,最高数据率为54Mbps。此标准可与802.11b实现向后兼容7.802.11e:此标准可提高服务质量8.802.11h:此标准是802.11a在欧洲地区的补充,提供频谱和电能控制管理功能。在此标准下,802.11a规格增加了动态频率选择(FS)和传输功率控制(TPC)9.802.11i:此标准适用于增强安全场合。其中包括高级加密标准(AES)。此标准并非完全可向后兼容,部分用户将需要升级硬件。完整的802.11i支持也被称为WPA210.802.11k:根据发展的需要,该标准的修订版本增强了对802.11网络的无线电资源管理功能11.802.11n:此标准预期使用5GHz波段,最高数据率将超过100Mbps(但部分方案正尝试达到500Mbps以上)。802.11n在处理无线多媒体应用方面将比其它802.11标准更出色12.802.11p:此标准将使用分配给汽车行业的5.9GHz频谱。此标准将是北美地区专用短程通信(DSRC)的基础。DSRC将能实现汽车与汽车和车辆与路侧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13.802.11r:此标准的修订版本将提高用户在接入点或基站之间漫游的能力。开发此标准的特别小组于2004年春夏成立14.802.11s:根据发展的需要,该标准的修订版本将允许在802.11网络中使用网状网络。开发此标准的特别小组于2004年春夏成立WiMAX(全球微波互操作性接入和IEEE802.16)1.WiMax是一项无线城域网(MAN)技术2.WiMax覆盖范围达50公里,数据率为70Mbps。一般单元的射程较短3.最初的802.16标准使用10-66GHz波段且要求处于可见范围4.近期完成的802.16a标准使用2至11GHz波段,但不需处于可见范围5.在欧洲地区的监管批准延迟,是因为在2.8GHz和3.4GHz波段频谱的使用上出现问题6.支持速度在20至100公里/小时之间的车辆运动。802.16e标准适用于便携移动应用7.IEEE802.16a和ETSIHIPERMAN(高性能无线城域网络)共享相同的PHY和MAC。802.16从一开始就以与欧洲标准兼容为目的进行设计8.本技术为了与DSL和线缆调制解调器接入竞争而创建,适用于乡村等存在布线困难的地区WiBro(无线宽带)1.可移动互联网服务(WiBro)通过PSS(个人用户站),在固定或移动的环境中,提供随时随地的高数据率无线互联网接入。主要适用于基于TTA规格的韩国2.2300-2400MHz、TDD、OFDMA、信道带宽10MHz等等3.系统将支持驾驶速度最高达60公里/小时的移动用户4.吞吐量(每用户)最大:下载/上载=3/1[Mbps];最小:下载/上载=512/128[Kbps]5.将于2006年第一季度推出红外线(IrDA)1.IrDA用于为通常使用电缆进行连接的设备提供无线连接功能。IrDA是一项点对点、窄角度(30°锥形范围)的专门数据传输标准,专为在0至1米之间距离的操作而设计,速度为9600bps至16Mbps2.IrDA无法穿透固体物,与其他无线技术相比,其数据交换应用较少3.IrDA主要应用于支付系统、远程控制应用或两台PDA之间的同步操作射频识别(RFID)1.超过140种不同的RFIDISO标准适用于各种应用2.使用RFID,读取设备可为远处的被动或无动力的标记提供动力。接收器(必须位于数英尺范围内)从“标记”中提取信息,然后在数据库中查找更多信息。也有其它一些标记是自供动力、“主动”的标记,可从更远的距离读取3.RFID可在低频(小于100MHz)、高频(超过100MHz)和超高频(868至954MHz)波段运行4.用途包括跟踪运输途中和零售店货架上的产品存货近场通信(NFC)1.NFC论坛致力于NFC的开发和推广。NFC论坛的12位发起成员包括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微软、摩托罗拉、NEC、诺基亚、松下、飞利浦、瑞萨科技、三星电子、索尼、德州仪器和Visa2.能力:在13.56Mhz频率范围内,0至20厘米距离的速率为212kbps3.NFC标准基于RFID技术4.NFC的建议应用包括售票、支付和游戏。5.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帮助节省电池电量近磁场通信1.由AuraCommunications公司开发、获得专利和许可的专有无线技术。2.范围:1.5至2米;功率:约100纳瓦;频率:10至15MHz。在4至6英尺直径的有效范围内建立弱磁泡3.目前此技术仅应用于无线耳机。由于任何耳机都没有集成适配器,因此必须在手机内配置适配器4.迄今仅在美国使用HiperLAN1.速度:HiperLAN2=54Mbps,射程达50至100米2.目前仍未出现重要应用HIPERMAN1.固定的无线接入标准,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uropeanTelecommunicationsStandardsInstitute,简称ETSI)开发2.在2GHz至11GHz之间的频谱运行,可与IEEE802.16a-2003标准兼容/互操作802.201.被视为移动无线宽带无线接入。2.预计最高数据率将达1Mbps,在低于3.5GHz的许可波段运行3.支持速度高达250公里/小时的车辆移动ZigBee(IEEE802.15.4)ZigBee联盟(ZigBeeAlliance)的创始公司包括飞利浦、Honeywell、三菱电机、摩托罗拉、三星、BMGroup、Chipcon、飞思卡尔和Ember;拥有超过70位成员1.在10-100米范围内,2.4GHz的速率为250Kbits,915Mhz的速率为40Kpbs,868Mhz的速率为20Kpbs2.其目标是成为工业领域远程控制的无线标准3.ZigBee技术以控制应用行业(远程控制、家居自动化等)为目标,该行业不要求太高的数据率,但必须拥有低功耗、低成本和简单易用等优点4.该规格于2004年12月获正式采用5.该规格在开发初期并未太过重视安全性。目前,其安全性分为三个等级
本文标题:无线传输技术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90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