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解读教材《桥之美》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自读课文。它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篇美学小品文,文章先指出了画家眼里,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就是“桥之美”,然后举正反实例具体说明,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美学效果,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桥之美”。文章思路清晰,语言优美,表达富有个性,诗意的描写性文字和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体现了美学小品文的魅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3、感受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的语言特点——描写细致、情景交融。过程和方法目标:1、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2、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品味本文优美而富有意蕴的语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2、指引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重难点1、对本文所述“桥之美”的理解与感悟。2、把握本文的语言特点,从而更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关于教法对这样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我会用朗读法、讨论法、引领学生走进课文情境,细心体会,让学生在涵咏品味中接受美的熏陶,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互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文章的描写细致、情景交融的语言特点。特别是利用情境设置法,引导学生走进“桥”与“美”的境界中去。谈谈学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指导思想,如勾画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质疑法,涵咏品评法等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在讨论、思考、品评、欣赏中快乐学习,快乐认识“桥之美”。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桥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景物,它集实用功能,审美价值于一身。在我们生活当中少不了桥,这是因为桥自身的美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和感受,所以桥历来都成为众多诗人、画家的宠爱。我们回忆一下诗人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里面有一句描写桥的句子,“小桥流水人家”就像我们幻灯片上的那一幅。那大家看到另外一幅,你就会想到诗人徐志摩写的那一首诗呢?(再别康桥)。在诗人眼里桥往往是情感的载体,那么在画家笔下又有另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画家吴冠中先生一起感受“桥之美”。(直入课题,再加之图片展示更能尽快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语境中)。2、了解作者,积累字词。首先,多媒体显示关于作者吴冠中的介绍,并请一位学生朗读。明确: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每学一课书之前,老师都让学生对本课的字词做提前预习,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学生预习作业的情况。请一位学生读生字。纤细(xiān)驻足(zhùzú)脂粉(zhī)煞风景(shā)(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桥之美》这一课,因此课上要检查学生对课文字词、文学常识等的预习情况)。3、整体感受,发现桥美。在听读课文之前,先来审题“桥之美”,重点突出“美”字,并告知学生,古代人认为羊肥(大)为美,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甲骨文中是下面站了一个人,上面插了些羽毛,有装饰的就是美。人的美需要装饰,那桥的美需不需要装饰?如果图画中只有一座桥单单的架在那里好不好看?它是不是要有一点点缀,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吴冠中先生认为桥是美的,它需要什么?(这段导语的设计具有启发式性,它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明确所要问的题目。)(1)、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用心倾听多媒体课文朗读,并从中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也就是吴冠中先生认为“桥之美”原因的句子并把它划下来。(此句是本文的中心句,全篇文章的内容都由这句话而展开)(学生回答,老师明确)。明确:最为关键的一句是“桥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2)、“桥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这句话由于语序没有遵照我们日常表达的习惯,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所以我准备让学生找出这句话的关键词,压缩后的句子便于学生理解。(这样设计一方面让学生能很好的记住并理解课文的中心句,另一方面也为下一环节感受桥之美做一个铺垫)(学生回答,老师明确)。明确:将“环境”、“作用”这两个词抽出来,可以理解为:“在不同的环境中,桥有不同的作用”。(3)为了展现桥的美,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请学生按照文章的行文顺序将它们一一找出。(学生回答,老师明确)。明确: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提出以上3个问题就是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把握,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概括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是一种相对浅显的语言表达训练。)4、定向阅读,感受桥美。在这些桥之中作者都一一说明了“桥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作用”这句话,请学生看幻灯片,让学生根据多媒体显示的图片中小桥所处的环境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文字段落。并请一位同学朗读,试让学生分析一下“小桥流水人家”这幅图中“小桥”美在哪里?(设计此环节,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协助让学生明确“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话中“小桥”在“流水”、“人家”这种环境中的作用,既“桥”“美”在何处,并让学生以这一段为例,自己对第4自然段“桥”“美”在何处做出分析)。明确:桥之美,美在它具绘画的形式美。如“小桥流水人家”,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接下来让学生再来看一看下面这几幅图,同时让学生阅读第4段。我们刚刚提到了第4段中有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根据图中桥所处的环境猜一猜这几幅图所对应的都是什么桥?文中对这几座桥是如何描述的,请同学朗读一下。(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些桥所处的环境,从而为下一环节感受桥的作用做铺垫,既“桥”“美”在何处)。根据第2自然段的分析,思考在作家看来第4自然段中的这些“桥”“美”在何处?自由朗读课文,在第4段写桥之美的地方作上记号。小组交流,准备用“桥之美,美在桥处在__环境中,它给我的感受是__”的句式说话。板书明确:桥名桥的环境桥的作用乌镇石桥苇丛舒畅江南小桥柳丝刚柔并济湖面长桥湖面灵动和谐山间风雨桥飞瀑流泉宁静安闲(这一环节是本节课语言信息最丰富的学习内容,我设想让学生注意勾画圈点,学做批注,大胆积极思考,进行个性化的表述,要求他们学习中切实体现合作意识。)这就是吴冠中所说的“桥的美缘于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至于文章的第五段、第六段的阐述也是从不同侧面说明了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流水的和谐配合共同造出了更多动人的景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在这里一一分析了。总之,“桥的美缘于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也就是说桥能与周围的环境有一个和谐统一。掌握了这样一个欣赏桥美丽的技巧之后,我们是否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学以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欣赏我们身边的桥。5、用心赏桥,学以致用。多媒体展示各类桥的图片,请每个小组从这些桥之中选出本组最心仪的图片并仿造课文第四段描写江南小桥或是湖面长桥的描写细致、情景交融的写法,写出本组的点评。(要求小组交流,每个组员都要提供相关描写语句,由组长记录下这些语句后,再由小组成员共同将这些语句进行组织、修改,最后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交流。(这样安排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又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6、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在吴冠中的带领下领略到自然界中异彩纷呈的“桥之美”,感受到人类巧夺天工的伟大其实我们今天看到的都是有形的桥,而那种内在的、无形的“桥之美”更是我们心中永开不败的玫瑰!沟通、理解、信任、友爱等连接心与心的则必须用真情、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才能架设,一如那百年不遇的洪水中,子弟兵用血肉之躯搭起的人桥,一如那《斑羚飞渡》中,老斑羚用生命架设的彩虹桥,展现的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崇高之美”,带给我们的永远是心灵深处的震撼。除此之外,你是否还能发现在我们生活中其它无形的桥,下面我们就留一下今天的作业。7、作业自助餐:(1)、你去发现一下,我们身边还有那些“桥”,并将自己的感悟写出来。(2)、课外搜集有关“桥”的诗词文字,或者了解桥的名称由来,有关桥的故事传说等认识立体全面的“桥”,发掘全方位多角度的“桥之美”。8、教学反思在这样一节“以读贯之”的语文课上,学生“活动充分,积累丰富”,他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能力,训练了思维,愉悦了审美,而且在贯穿全课的阅读中,在对课文富有情趣的欣赏中,在师生自由平等的对话中,在深入内质的思考中,会引导培养学生拥有开放的学习视野,合作探究的意识,自主创新的勇气。这样的语文课,我想也一定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发展为核心的新课标理念,课堂上才能出现活泼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及较好的效果,才有可能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桥之美》说课稿马静
本文标题:桥之美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1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