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大作用教案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北师大版)第第第七七七章章章绿绿绿色色色植植植物物物与与与生生生物物物圈圈圈《《《绿绿绿色色色植植植物物物在在在生生生物物物圈圈圈中中中的的的作作作用用用》》》——————成成成都都都市市市青青青羊羊羊区区区青青青羊羊羊实实实验验验中中中学学学张张张鹏鹏鹏666111000000999111111555999888222000444666666444000以以““现现代代教教育育理理念念””为为指指导导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生物学科中,这一理念的落实只有以兴趣为前提、以教师充分引导为基础来保障。本教学设计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为主线,设计讨论活动,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备课中,思考自学目标、学生自学预设,建立学生自学学案,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积极分析问题、讨论解决问题;以社会热点问题、视频、图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活动、问题式启发、新旧知识的联系展开自主学习。一一、、利利用用现现代代教教学学资资源源,,展展现现高高效效课课堂堂。。现代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使用后课堂知识的呈现效果比较多样,课堂知识的完美和完整呈现,有效保证了初中生物的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效果。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形象、直观展示,使课堂知识更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了教师的语言,为教学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在这节课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使用大量图片资料,形象具体的展示肉眼也许看不到的现象,让书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科学地认识,为进一步探究性学习打好基础。二二、、““SSTTSS””教教学学。。本节与社会热点问题联系紧密,例如刚刚在水下举行的马尔代夫内阁会议,旨在呼吁全球重视全球变暖的问题,故设计时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问题,指导学生认识旧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系,获取新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绿绿绿色色色植植植物物物在在在生生生物物物圈圈圈中中中的的的作作作用用用》》》课课课时时时教教教学学学设设设计计计学学情情分分析析经过初一前半学期的学科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比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北师大版)光合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根吸收水分同时固着土壤等等。本节内容没有新知识,全是旧知识的整合、梳理和运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本堂课中将出现大量的相关知识的回顾,同时老师讲解极少,主要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教材材分分析析本堂课建立在过去所学的关于植物的结构基础、生理作用等知识的基础上,整合性强。一一::导导学学目目标标11、、知知识识目目标标::a.认识植物是生产者。b.认识植物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c.理解植物促进生物圈水循环。d.了解植物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22、、能能力力目目标标::a.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的能力。33、、情情感感目目标标::通过理解植物光合作用为生物提供生命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蒸腾作用有利于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吸纳雨水、补充地下水的作用,建立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的理念。二二、、学学习习重重难难点点重重点点::难难点点::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b.绿色植物促进生物圈水循环三三::导导学学准准备备11..教教材材整整合合《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节内容课本知识综合性较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概念以及意义、绿色植物蒸腾作用、以及植物体各器官,我在对教材进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认为绿色植物是生产者这一部分内容简单,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这一部分,虽是过往旧知识,但是引进了“平衡”的概念,同时通过温室效应的产生体现出植物平衡能力的有限性,引入生态学观点,作为本堂课的重点;绿色植物促进生物圈水循环部分,加重了绿色植绿色植物与生物圈(北师大版)物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由于较为难于理解,因此设定为本堂课的难点部分。22、、与与实实际际相相结结合合本节课许多知识点需要与实际结合才能更好的理解,温室效应的产生、昏黄的河水、热带雨林特有的气候都是用事例在诠释理论。生物的学习,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学习生活中有用的生物,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就是我们生物学科要达到的根本目标。33、、现现代代多多媒媒体体技技术术的的大大量量应应用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而在现代课堂中,大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课堂意境的创设提供了方便。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知识更好的被学生吸收和利用。在这节课中,我运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知识构架。四四、、教教法法、、学学法法分分析析————活活动动中中进进行行新课程强调要实现“课堂的高效”,其实有效课堂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相互合作、探究而建构形成的。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基于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11、、学学习习方方法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直观的视频、图片资料,使学生的思考、想象、分析、探究有所依托。恰当的问题设置,有助于师生以及学生之间多向深层次的互动交流,以实现知识技能、过程体验、情感态度价值的多维度达标。学习过程:①自主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学生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展开讨论和自学。④学习展示过程──小组成员根据所讨论的情况展示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⑤合作学习过程──我将整合学生的回答,进行知识补充、能力提高。22、、教教学学方方法法以活动为主线,辅以传统的案例分析、推理、比较、讨论法等,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学生合作的方法为主。绿色植物与生物圈(北师大版)导导学学过过程程标题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图片对比:一组原始地球的图片,一片洪荒的场景;一组现在地球的图片,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提问:原始地球和现在的地球最大的不同在哪里?绿色植物的出现改变了地球上恶劣的自然环境,使生物多样性成为可能。植物究竟有怎样的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大作用。学生通过直观的对图片的理解可能回答:原始地球没有生命,现在的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命;原始地球的环境很恶劣,现在地球环境适合生物生存;……(是什么改变了地球上的环境?)是绿色植物改变了原始地球原本恶劣的自然环境,为多种多样的生物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究竟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探究知能共第一部分: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一)活动引导探讨:生物圈中的生物可以说多种多样,所有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哪里呢?阅读课本部分,讨论:1、动物怎样获得物质和能量?2、植物怎样获得物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北师大版)进和能量?3、植物在生物圈中扮演什么角色?因为有了绿色植物,才有了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所以,绿色植物的出现使生物多样性成为了可能。(动物怎样获得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动物直接或者间接以植物为食,直接或者间接从植物中获得物质和能量。(植物怎样获得物质和能量?)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植物在生物圈中扮演什么角色呢?)生产者通过食物链的建立,理解光合作用生产者的作用。第二部分: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一)活动生物体消耗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需要吸收氧气,同时释放二氧化碳。生物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已经数亿年,是不是氧气就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就越来越多了呢?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生物需要的氧气从哪里来?产生的二氧化碳到哪里去了?2、近一百年来出现了怎样的危机?(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生物体怎样利用呢?)氧化分解,呼吸作用。生物体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生物体呼吸作用需要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那么空气中的氧气是不是就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则越来越多呢?)植物光和作用会吸收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生物需要的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维持在一定范围中。起到了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的作用。(显示中真的是这样吗?二氧化碳含量一直保持在一定范围中吗?)近10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所升高。1、近100年植被的破坏。植物起到维持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的作用,植被的大规模破坏使这种能力下降。2、工业生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同样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公式的对比,体现出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个过程需要植物光合作用进行调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北师大版)(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大气温度升高。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物种受到影响。图文补充:前不久马尔代夫展开了一次水下内阁会议,马尔代夫是一个岛国,如果温室效应持续发展下去,100年这个国家将不复存在。马尔代夫政府将只能在别的国家购买土地,举国搬迁。将对物种多样性造成影响。温度的升高势必改变生物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从而对物种多样性造成影响。图文补充北极将是温室效应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大量的冰层正在融化。对于像北极熊这样依赖冰层生活的动物来说,这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如果冰层全部消失,它们将面临绝种的危险。在最近,人类首次发现了淹死的北极熊。图文补充(温室效应原理):太阳的能量来到地球上,一部分发散回外部空间,一部分则被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吸收,二氧化碳是一种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的气体。在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下,地球获得适宜的热量,而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但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更多的热量被吸收到地球表面,从而引起了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这就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有这么多不利的影响,如何控制温室效应呢?)1、保护植被。2、减少工业排放。(要以减缓经济、工业发展速度作为补偿吗?)使用清洁能源。植物虽然有维持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的了解“温室效应”的原理。认识“温室效应”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如何控制温室效应是关键,其中关于利用新绿色植物与生物圈(北师大版)作用,但这种作用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对自然地索取应当有所节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为生物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能源是情感价值体现。第三部分: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从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还需要什么?水植物怎样获得水分?用根吸收。分析:一株玉米一生根要吸收200千克的水,我们来看看这些水是怎样利用的。有0.92%用于细胞成分;0.12%用于光合作用;还有98.96%到哪里去了呢?通过阅读教材讨论:1、这98.96%的水到哪里去了?2、这样的水分散失有什么意义?(98.96%的水道哪里去了?)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了大气当中。(这样的水分散失对于植物本身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整个生物圈有什么意义呢?)可以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植物通过根来吸收水分,然后通过蒸腾作用把吸收的水分散失到空气中,水分到了空中凝聚成云,再随着降雨过程回到地面。这样促进水的循环。(有人反对大规模植树造林,认为森林会带走地表大量的水分,导致土地干旱,你同意这种说法吗?)1、植物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增通过玉米一生所吸收水分的分配,设疑,将近百分之九十的水分没有被植物直接利用,哪里去了。绿色植物与生物圈(北师大版)分析数据,体会蒸腾量与降水量的关系。植物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因此我们说森林是一个绿色水库。加降水,能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对比沙漠和森林)。补充例子:某热带雨林,年降水量1950mm,年蒸腾量是1570mm,计算一下发现,蒸腾水量占到了降水量的百分之八十。热带雨林之所以降水丰富,是因为有巨大的蒸腾量
本文标题: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大作用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1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