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楚雄州博物馆中古生物与小学科学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题目楚雄州博物馆中古生物资源与小学科学整合研究姓名段发强学号20091053130系(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专业科学教育指导教师黄德兴2013年3月17日论文(设计)题目楚雄州博物馆中古生物资源与小学科学整合研究一、选题的动因与根据(说明选择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及见解)研究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进程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一直伴随着课程的发展在不断的完善与深入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现代博物馆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文化教育机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博物馆成为了公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的发展水平成为衡量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2.意义:(1)拓宽社会教育服务范围,提高博物馆资源的利用效率;(2)丰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涵;(3)有效拓宽学校科学课程资源的来源;(4)有助于寻求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最佳途径;(5)为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条件保障;(6)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能自主学习及探索自然科学。二、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及见解:国外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实践研究比较早,既有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有深入到各个学科领域的具体实践20世纪80年代以来,乔纳森·B·休斯(J.T.Hughes)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归纳和总结了美国教育资源共享领域近20年研究成果,对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因、模式影、响因素以及配套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刘扬等,2005)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从20世纪初美国就开始了中小学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指导原则的研究,获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并呈现出关注应用、教学资源建设人员的多元化和重视理论指导等特点(徐恩芹等,2005)英美两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建立起来了规模巨大的国家级的教育资源库,服务于教育为学校课程与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张萍,2005)欧美等国家的学者在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刘森,2003)另外,有学者对包括Newsbank公司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BJomerSussane,1995)、如何利用网络在线课程资源(SeijaSurr,2004)以及外部课程资源(FranklinP.Morley,1976)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内对于课程资源的理论研究只是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才一逐渐丰富起来,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吴刚平从相对宏观的角度提出并论证了课程资源的基本概念框架,分析了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的特点,着重探讨了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吴刚平,2001)教育职能是博物馆的三项基本职能(征集收藏、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之一,丹尼洛夫(VictorJ.Danilov)在《科学中心》一书中,将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归结为三大类:馆内基本教育活动、辅助学校的教育活动以及服务社会的教育活动(张慧红,2000)。博物馆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对学生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对象之一。对于博物馆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研究及博物馆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很少,CharlesJ.Shields讨论了科学博物馆如何在娱乐中教育孩子,博物馆内各种不同事物对孩子的影响,并解释孩子在博物馆学习与在学校的不同(CharlesJ.Shields,1992)。JJGGuisasol对学校参观博物馆与学习科学知识的关系作了阐述和探讨,认为作为非学习环境的博物馆,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这一资源来辅助学习(JJGGuisasola,2005)。关于博物馆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阐述,更多的是通过对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与学校合作这一角度来反映的。博物馆不仅仅是展示和重现科学、社会历史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应当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职能,成为人们在学校教育之外获取知识的“课堂”。国外一些博物馆在这方面的理念和做法要比我们超前。在国外,博物馆与学校教育配合,充分利用博物馆中课程资源的现象十分普遍。美国非常重视博物馆与教育的关系的研究,早在1880年美国学者詹金斯在其《博物馆之功能》一书中明确指出:博物馆应成为普通人的教育场所。1906年美国博物馆协会成立时就宣言“博物馆应成为民众的大学”。1990年,美国博物馆协会在解释博物馆的定义时,将“教育”与“为公众服务”并列视为博物馆的核心要素。美国博物馆协会的总经理和首席执行官小爱德华·埃博((EdwardH.Able.Jr.)认为:“博物馆第一重要的是教育,事实上教育己经成为博物馆服务的基石”。美国许多博物馆在建馆之初都附设有一所艺术学院(学校),后来大多数学校独立或关闭,只有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学院等还保留着最初的馆一院一体模式,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则还保留着当初的名称。重视教育功能是美国博物馆的一大特点,而且这种特点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支持。在美国,为了适应公共教育的需要,当代美国几乎每家大、中型博物馆都设有教育部。博物馆己成为学校课程开展的重要场所,并且博物馆与学校也已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1918年冬天,波士顿的许多学校因缺少取暖用的煤而被迫停课关闭,当时该市的博物馆纷纷为青少年开设了各种讲座,临时代替了学校的作用。近年来,公立学校来自政府拨款的艺术教育经费被一再削减,为了适应这一形势,以博物馆之长补学校之不足,众多美国博物馆相继加强了面向学生的教育项目。现有88%的美国博物馆提供“K-12(即“从幼儿到少年”教育项目,70%的博物馆在过去五年中增加了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服务,典型的博物馆每年为学生提供100至223小时的辅导服务,按保守估计,全美博物馆每年共为学生提供390万小时的服务。美国博物馆己经成为从小学生到研究生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当一部分正式课程是在博物馆的展厅、教室、库房、图书馆等地进行的。可见,美国博物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应该说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正如在一项调查中所反映的,93%的被调查者认同“博物馆是教育的活跃参与者,为儿童提供动手学习和校外游览的经历,博物馆己成为公共学校教师们课堂教育、课后节目和职业发展的好伙伴”(段勇,2003)。美国博物馆为学校教育提供课程资源不仅局限在学生,还包括教师。全国各地的许多科学博物馆己经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提供教师可以借用的科学工具包和其它教学资源。例如,世界闻名的科学博物馆旧金山探险博物馆从1972年开始就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它的计划包括为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举办暑期进修班、在学年期间为教师提供研讨班以及借用与探险展览相关的科学工具包的图书馆。纽约的美洲野牛科学博物馆和野牛公立学校已经建立了叫做“2000年队伍”的合作关系。合作的目标是通过应用博物馆的经验、实验材料和使用其它形式的评价方法来实施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课程教学。2000年队伍”建立在以前一个由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计划的基础上,该计划到1996年秋季有500个教师参与改革,预计到2000年有从幼儿园到8年级的1500名教师参与改革。该计划也购买了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所需的材料,这些材料将保存在博物馆的科学材料支持中心里([美]国家科学资源中心、国家科学院史密森协会著,李勇译,2005)欧美国家的博物馆都有为学校课程提供资源的传统。英国学校的校外教育基地众多,其中包括众多的博物馆,并且他们的合作关系非常的融洽。博物馆的课程资源利用可以包括以下形式:①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参与学校教学。学校的学生到博物馆上课,由工作人员担任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并讲解。②博物馆建有学生游艺室、中小学生校外教室。学校经预约可以带学生进这些带有各种专题性的教室内学习,由博物馆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当老师,介绍演示各种专题的科学知识。学生游艺室中的各种设施,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各种科学现象及原理获得感性的认识。③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义务为学生讲解辅导(孙春福,2005)。法国的博物馆对于学校课程的支持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典型的代表即“星期三现象”。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都不上课。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博物馆就是他们的一个好去处。法国所有的国立博物馆都免费为教师及18岁以下的年轻人开放,并为他们提供许多服务项目,学生们则利用这些优秀的课程资源学习。法国的博物馆为学生们的服务方式多种多样,如为儿童开设博物馆入门教育班,对学生开设实物教育班等。国立卢浮宫博物馆有众多别出心裁的服务项目,“艺术车间”、少年出版物和教师培训是他们的特色。全法国的中小学教师均可免费到卢浮宫接受三天至一周的艺术史培训。培训期间,教师可借阅馆内的图书音像资料,由资深馆员引导参观,聆听专题讲座等。位于巴黎东北部的维莱特“科学与工业城”是欧洲最大的科普中心,每年接待的300万人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40%。“科学城”专门为12岁以下的儿童开设了4000平方米的“儿童馆”,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去观看、去触摸、去体验植物界、动物界、宇宙空间,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科学城”另一个独特的青少年项目是开设“维莱特班”,中小学整个班搬到“科学城”上课一至两周,学生利用那里的设备,利用那里的常年展览和短期展览所提供的知识,在教师和“科学城”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一项科学小实验。“科学城”平均每年接待250个“维莱特班”,其它一些欧洲国家的学生也慕名前来参加这个班的活动(杨关庆,2005)。日本的博物馆具有相当规模,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其中,众多的科技博物馆拥有丰富的科学教育内容,成为学校科学课程的重要资源。其主要的手段有:①专题展览。选取受关注的科技专题,将有关资料综合提炼后展出。②科学讲座。许多科技博物馆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开办各种科学讲座。③博物馆教室。为了充分利用科技博物馆的声、光、像等各种有利条件,实施博物馆教室教育,许多博物馆有附设的学习室。学习室中有标本和模型,参考书籍和文献资料等。许多中小学生甚至携带作业或试卷到博物馆,通过对照实物和观看各种先进展示寻求答案。这些无疑发挥了科技博物馆内各种设施的使用价值。④放映科教影片和录像。⑤儿童中心。许多博物馆设有儿童中心,培养儿童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此外一些科技博物馆还举办星期日旅行、动物饲养观察、天文学演示会等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开展广泛的科学普及教育。日本的博物馆专门化特点明显,全日本属于科学技术性的博物馆有150多所,半数以上为专门学科的博物馆,如横滨的海洋科学博物馆、大阪的松下电器历史馆、瑞浪市的化石博物馆、北海道的煤炭博物馆等。这些专门性博物馆内容广泛,几乎覆盖了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有利于系统地开展科普教育(建国等,1994)。另外,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博物馆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在馆内开辟“探索角”,为学生开辟课外、校外的学习场所,为科学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张玉光,2003)。对于开发与利用博物馆的课程资源的研究,国内起步虽然较晚,但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文献资料。在我国台湾省,对于博物馆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有较为成功的范例,即“学习单”(Worksheet)。学习单主要是博物馆为协助教师或家长指导学生观众而设计的引导参观、自我学习的教育资料,在台湾各博物馆被普遍运用,成为博物馆和学校教育合作的有效工具(孟庆金,2004)。巡回主题展览、馆外教育基地的建设等新的项目,并开始参与教育系统的教师培训工作(唐友波,2001)。对于博物馆教育,韩兵等认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无论是在培养青少年的兴趣、激发其爱国热情还是发展其德、智、体、美、劳五育方面都有着巨大作用,并且还有深厚潜力可以挖掘。对于青少年来说,博物馆无疑是他们在校外的能够让他们终身受益的“大学校”。青少年更应该主动地把握和利用好为他们所提供的社会教育资源和机会。博物馆在对青少年进行社会教育时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①博物馆的社会教育重在感情的启迪,而非认知范围;②博物馆在直观教育方面,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和条件;③博物馆
本文标题:楚雄州博物馆中古生物与小学科学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2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