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对策Commercialbankmiddlebusinessstatusandcountermeasures摘要: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必要性,并对目前中间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关键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AbstractIntermediatebusinessasamoderncommercialbankingbusinessinoneofthethreepillarsitsdevelopmenthasbecomeforeignbanksexpanditslivingspacefocus.Inrecentyears,China'scommercialbanksinthemiddlebusinesshasbeengreatlyimproved,buttherearestillmanyshortcomings,Alongwiththetraditionaldepositandloanbusinessprofitnarrow,thebankswillhavetodealwithaftertheWTOaccessionfinancialcompetition,itisnecessarytoconsolidatetheexistingbusiness,basedonnewconcepts,enhancethedevelopmentofintermediatebusinessandtheimportanceofunderstandingthefuture,establishmarketconcepts,enhancethesenseofcompetitionandasenseofservice,Keywords:commercialbank、intermediateservices、currentsituation1.绪论1.1所选课题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中间业务迅速发展,无论是中间业务的范围,产品服务品种,还是在总收入的占比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展与提升,中间业务已成为许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可以有效的促进社会高效运行,可以为客户带来超额利润,其意义明显,具体表现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力,有利于增强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同时有利于银行监管,是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发展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己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但是,中间业务的风险不容忽视,它在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安全经营带来隐患。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2.1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逐渐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逐步把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支柱性业务之一,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倡导新的服务理念,使中间业务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较大的发展。2.1.1中间业务的定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产,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经营活动。、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的活动中,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而是扮演中介或代理的角色,业务的发生一般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总额也不受中间业务的影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进一步拓宽商业银行盈利渠道,是降低经营风险、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2.1.2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1.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摆脱经营困境,提高盈利能力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一个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以10余家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近100家城市商业银行为两翼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业内竞争日益激烈,且20世纪90年初建立的证券市场分流了部分银行资金来源和贷款融资需求,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资产质量下降,银行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注重传统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同时,尽快发展中间业务,以求在努力减少经营风险的同时,寻找银行利润新的增长点,从而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盈利能力。2.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应对WTO的冲击。随着我国加入WTO,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届时将与中资银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开展竞争。短期内中资银行传统存贷业务不会受到太大冲击,所以竞争的重点就自然落在了风险小收益高的中间业务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外资银行相比发展缓慢、种类少、服务面窄、收益比重低。因此,随着金融也开放步伐的加快,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迫在眉睫。3.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改革顺利进行。首先,我国国有企业正处在改革阶段,这个过程中涉及重组战略的设计、目标客户的搜寻、融资安排、代理资产评估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其次,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增加了对投资理财、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方面的需求。居民收入增多与居民缺乏投资和操作技术及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日益显现。这些需要商业银行相关的中间业务,充分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满足中小企业和居民投资需求,推进国企改革。2.1.3中间业务发展现状1.中间业务总量增加,收入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许多优质企业纷纷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降低了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大众投资理财观念变化,居民储蓄存款大量分流,商业银行依赖传统业务增加收益的路子越走越窄。中间业务以其“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为商业银行的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2004年至2009年,我国5家大型商业银行及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翻了一番之多。所以,起步晚、发展速度快是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突出特点。2.结算类业务趋于成熟。结算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传统优势业务。目前,人民银行的“现代化支付系统”已逐步投入使用,各商业银行内部的电子汇兑支付系统也日趋完善,我国银行体系的结算水平不断提高,己形成了人民币结算和外币结算共同发展的全新格局。国内各商业银行结算类业务收益在盈利中的比例逐年提高,己成为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3.代理类业务品种增多。代理类业务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较多的一种典型的中间业务。各商业银行充分利用自身的中介优势,使其成为代理服务中心,广泛开展了代理收付、代发工资、代付水电费、保管箱等业务。此外,在传统代理业务的基础上,商业银行还开展了代理证券、代理发行和兑付政府债券、代理保险等业务。其中银证、银保业务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4.产品层次逐步提高。随着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和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各家商业银行在传统的中间业务的基础上,先后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推出了信息咨询、代保管、房地产金融服务、担保、承兑、电话银行等一系列的新兴中间业务品种,并开展了激烈的市场营销工作。目前,我国中间业务的品种多种多样,无论在种类和层次上都有了相当的提高。2.1.4中间业务的新变化1.从不占用资金到占用资金有些中间业务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可能在另一方面同客户建立了债权债务关系,从而使这些业务带有信用业务的特征。因为在办理这些业务时,银行可以暂时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扩大资金来源,而在安排贷款或调剂资金时也充分考虑到并利用这些资金来源,使得资产负债表的数值因这些业务的存在而发生变化。如办理信托业务中的委托类业务时,当银行收到客户的委托资金而尚未用于客户指定项目时,就相当于该客户在银行存了一笔款项。又如在结算业务中由先付后收形成的结算资金和某些结算业务需要向银行交纳的保证金、代理收款中收取的款项在划给委托单位之前的一段时间,实际上都被银行占用了。这样,虽然委托业务、结算业务和代理收款业务本身并不形成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但在办理这些业务时银行占用客户资金这一事实,却使这些中间业务带上了信用业务的某些特征。2.从不垫付资金到垫付资金有些中间业务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可能使银行以某种形式垫付了一笔资金,从而形成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另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使这些业务带有信用业务的特征。这时,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上也要反映这种资金占用,也要为此而筹集相应的资金来源。如融资性中间业务中的租赁业务,尽管承租人并不拥有租赁资产的所有权,银行也并没有贷款给承租人,但银行却因办理该笔租赁业务而需要垫付一笔资金。又如代理融通业务,从性质上讲它是一种代理业务,银行在办理融通业务时往往拥有追索权,因而并不承担风险,但银行在办理这一业务中却需要垫付一笔资金。因此,这类融资性中间业务带有更多的信用业务的特征。3.出售无形资产——信用商业银行在办理信用签证、承兑、押汇等服务时,提供的是银行信用。信用是商业银行的无形资产,因此信用也有价格。这种价格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效益的价值表现,也是客户使用这一无形资产对银行的补偿。因此,信用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本钱。从这个角度看,银行在办理信用签证等中间业务时就同办理贷款等信用业务类似:银行向客户暂时让渡这笔无形资产,而客户必须为能在一定时期内使用这笔无形资产而付出一定的代价。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1金融科技化程度不高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以金融科技化为基础和保障,我国商业银行的科技信息化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很大提高,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际一流银行相比、与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当代金融变革的重心是在实现金融电子化的基础上实现金融信息化、虚拟化和智能化,而我国商业银行在总体上仍处于基本实现电子化阶段,金融信息化、虚拟化建设起步时间不长,金融智能化建设还处在酝酿和探索之中。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现代银行中,平均有50%~70%的业务都是通过电子银行完成的,而我国商业银行电子业务量占全行总业务量的比例最高的也只有20%,由此可见,提升金融科技化水平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3.2金融监管滞后3.2.1金融监管理念和方式滞后忽视效率的单一目标监管创造不出股票价值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是金融机构化解风险不可缺少的金融环境,但在我国,国家更加突出了金融安全,实施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这种做法在防止金融机构之间恶性竞争的同时,一些合理的、有助于增进金融体系效率的竞争也遭到人为的遏制。与此同时,现行的合规性监管压制了金融机构开展中间业务的主观能动性。所谓合规性监管,就是规定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要求金融机构只能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违规则要受到严厉处罚,处罚对象包括违规机构和机关责任人。这种合规性监管对于维护金融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安全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特别是由于处罚时掌握政策及把握尺度的差异,及各金融机构在理解法规和执行时的差异,导致金融机构在开展中间业务时带有很强的被动性,造成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经营原则、经营范围掌握不准,完全由各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实施,缺乏规范性和长期性,同时也不能很好的引导金融机构正确处理好中间业务开展过程中安全与效率的关系。、3.2.2被动的事后监管突出了中间业务的负面效应监管部门只注重对金融机构的违规行为进行批评、处分、处罚,而不是对金融机构的合法有益的经营行为进行表扬、奖励;对金融机构各种超出现行规定的行为不是结合实际的进行具体分析,加以疏通和引导,而是不加研究的予以堵截和取缔。监管部门总是在出了金融风险以后再去充当“消防队”,而不是在风险发生前,积极主动加强监管去控制。这种情况之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效应无疑被放大了。3.3相关的法律不健全法律风险是由于合约在法律范围内无效、合约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我国从开始逐渐开拓中间业务以来,有关部门对中间业务收费标准、经营范围等,一直没有进行明确和规范,而专门规范中间业务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是从2001开始颁布实施的。尽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
本文标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