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正比例函数(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正比例函数》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正比例函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十一章的内容。从比例中的两个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得出两个量成正比例的概念。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的意义与性质,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能很容易接受正比例概念。再从正比例关系到正比例函数,从互相联系的两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有互相依从,互相制约的关系,初步引出函数的概念。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函数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体现了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观点,体现了数学的建模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对于初次接触到函数的学生而言,理解函数的意义是个难点。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常见问题中的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以后函数的定义有一定的了解。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目标:1、理解正比例函数及正比例的意义;2、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关系;3、识别正比例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或比例系数。3.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和正比例函数的意义4.教学难点:判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正比例的关系二.学生情况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对正比例的定义的掌握没有什么问题。对根据给出的实际问题,列代数式或是列方程都有一定的训练。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现实问题中是否存在变量,并能判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正比例的关系,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观察,多练习,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观察能发现正比例函数的特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了相互统一。四.学法指导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五.教学过程(课件展示)活动1:问题的引入通过“路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理解路程与时间的对应函数关系,为导出正比例函数做铺垫。活动2:变量的学习通过几个具体实例,概括、归纳导入变量,常量函数的概念。活动3:正比例行数概念的学习通过几个具体实例,概括、归纳出一类具有共性的函数关系式,导入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活动4:正比例函数关系特征的探究通过对正比例函数的理解,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得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活动5:小结与练习让学生讨论小结并允许答案不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对所学知识养成顾回顾思考的好习惯。同时,通过小结也强调了本节课的重点,巩固了学习内容。六.教学设计说明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概念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正比例、正比例函数,再引入反比例函数和函数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使难点分散。在处理教材方面,采取“建立数学模型——导入概念——巩固概念——小结、练习”这样秩序渐进的教学流程。由于本节课内容概念性强,所以我采取通过学生熟悉的行程问题来导入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学生易于接受。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了学生的模拟和尝试,同时重视教师的引导、指导和示范,如在概念出示时必要的板书,对关键之处的启发、点拨和讲解,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21.3正比例函数教案教学目的:4、理解正比例函数及正比例的意义;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关系;6、识别正比例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或比例系数。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和正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判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正比例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回答下列问题:(1)汽车在公路上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行驶,怎样表示它走过的路程S(千米)随行驶时间t(小时)变化的关系?(2)圆的周长C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某水厂以每分钟20升的速度向一个空水池放水,怎样表示水池的蓄水量Q(升)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解:(1)S=100t(2)C=2πr(3)Q=20t二、新课讲解:1、常量、变量,函数的描述性定义我们研究其中第(1)个问题:在计算汽车在不同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时,t与S可以取不同的数值,而汽车的速值总是保持不变,可成下表:t(小时)…11.522.53…S(千米)…100150200250300…常量:在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如(1)中的速度;(2)中的圆周率;(3)中放水的速度变量:在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如(1)中的S,t;(2)中的C,r;(3)中的Q,t函数:在某个问题中,几个变量之间满足一定的对应关系,我们称之为函数。如:(1)中对于时间t的每一个确定的值,路程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我们说S是t的函数,其中变量t是自变量,变量S叫做应变量,S与t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数学式子S=100t来表示,这种表示S和t之间关系的式子称为函数关系式或函数解析式。学生模仿练习说明(2)(3)中的函数,自变量,应变量,函数关系式分别是什么?(2)中C是r的函数,r是自变量,C是应变量,函数关系式是C=2πr;(3)中Q是t的函数,t是自变量,Q是应变量,函数关系式是Q=20t;2、正比例函数的定义观察(1)中S与t的不同取值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1)中S与t的对应值的比值(St)总是一个常数(100)在速度不变的运动中,路程S与时间t的比值是一定的,我们说S与t成正比例。学生模仿练习说明(2)(3)有没有成正比例的?(2)中C与r的比值是2π是一个常量,所以C与r成正比例;(3)中Q与t的比值是20是一个常量,所以Q与t成正比例;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如果变量x,y有关系y=-kx(k是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那么变量x,y成正比例,函数y=kx(0k)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常数k叫做比例系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比例系数不能为零。学生模仿练习说出(1),(2),(3)中的比例系数(1)中的比例系数为100;(2)中的比例系数为2π;(3)中的比例系数为20;三、习题讲解:例1、判断下列各式中变量x与变量y是否存在正比例函数关系,是,请说出它的比例系数。(1)y=–7不是(2)8xy是,比例系数是18(3)8yx不是(4)y=–x是,比例系数是–1(5)y=x+1不是(6)3yx是,比例系数是3(7)3yx不是(8)28yx不是(9)5xy是,比例系数是15(10)6yx是,比例系数是6例2、判断下列关系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1)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2)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3)要走50公里的路程,车速v(公里/小时)与行走的时间t(小时);(4)矩形的长为5,它的面积与宽;(5)矩形的长为5,它的周长与宽;解:(1)C=4a4,Ca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成正比例(2)2SrSrr(不是常量),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不成正比例(3)vt=50vt不是常量,车速v,与行走的时间t,不成正比例(4)S=5b5Sb,矩形的面积与宽成正比例(5)C=2(5+b)Cb不是常量,矩形的周长与宽不成正比例例3、已知y与x成正比例,且当x=3时,y=18,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解:∵y与x成正比例∴(0)ykxk把x=3,y=18代入得18=3k,k=6∴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y=6x*要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时,只要确定比例系数k即可,所以求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就是转化成解一元一次方程。学生练习书P43/1,2,3,4拓展练习:(1)已知:函数32(32)mymx是正比例函数,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2)已知y与x成正比例,并且当12x时,y=5,求当x=–3时,y的值。(3)已知y+3与x成正比例,且x=4时,y=–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已知y与x成正比例,z与y也成正比例,且当x=–3时,y=6;当y=2时,z=3,求z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1)∵函数32(32)mymx是正比例函数320321mm解得:321mm∴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y=5x(2)∵y与x成正比例,∴设(0)ykxk把12x,y=5代入得152k,解得k=10∴y=10x把x=–3代入得y=–30∴当x=–3时,y的值是–30。(3)∵y+3与x成正比例,∴设3(0)ykxk把x=4,y=–1代入得134k,解得k=12∴y+3=12x∴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2x–3。(4)∵y与x成正比例,z与y也成正比例∴设11(0)ykxk,22(0)zkyk,则22112(0)zkykkxkk把x=–3,y=6代入11(0)ykxk得163k,解得:12k;把y=2,z=3代入22(0)zkyk得232k,解得:2322k;把12k,2322k代入22112(0)zkykkxkk得32zx四、小结:1、常量、变量,函数的意义2、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如何判定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3、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即为比例系数k的确定,注意k≠0五、作业:1、B册/21.32、一课一练3、复习初一学过的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与画法正比例函数(教案)伍洛中学陈格华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特征;2.能够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3.能够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构成正比例函数关系。数学思考1.通过“燕鸥飞行路程问题”的研究,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2.通过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学习和探究,感知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1.能按要求运用“列表法”和“两点法”作正比例函数的图象;2.会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情感态度1.结合描点作图,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2.通过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引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是由于人们需要而产生的,现实世界密切相关,同时渗透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教育。重点正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问题的引入活动2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学习活动3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活动4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的探究活动5小结与训练通过“燕鸥飞行路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理解行程与时间的对应函数关系,为导出正比例函数铺垫。通过若干具体实例,根据、归纳出一类带有共性的函数关系表达式,导入正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学会运用描点法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通过对若干实例的观察、分析、比较、根据,归纳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回顾和重现本节重点内容,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通过巩固性练习,尝试运用本节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问题(1)你知道候鸟吗?它们在每年的迁徙中能飞多远?(2)候鸟燕鸥的飞行路程与时间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学生稍作思考,自主解决三个问题:(1)燕鸥飞行的路程;(2)燕鸥总行程y(千米)与飞行时间x(天)的关系式:y=200x;(3)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教师在学生得到结论的基础上提醒:这里用函数y=200x对燕鸥飞行路程问题进行了刻画,尽管只是近似的,但它反映了燕鸥的行程与时间之间的对应规律。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对飞行总行程y和飞行时间x的函数关系的理解;(2)学生能否正确指出自变量、自变量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从环保等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人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总是与现实问题密不可分,人们的需要产生了数学。“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200千米”隐含了生命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教师应注意对学生潜在地进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教育。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关系,学生较为熟悉。当速度一定时,路程是时间的函数。由这些简单的实例不断体会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的方法。活动2问题(1)教科书23页上有4个实例,这些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2)你能举出一些正教师出示四个实例问题(投影),要求学生(1)能找出变量对应关系表达式;(2)能说出表达式的自变量,自变量的函数。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然后教师让各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学生互动,对回答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本文标题:正比例函数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3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