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备课时间2014年2月11日授课时间:年月日导学过程反思与调整一、复习引入基础问答.1、两种()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关系式是()。2、练习本总价和练习本本数的比值是()。当()一定时,()和()成()比例。3、小明的年龄和他的体重()。二、快乐练习(一)判断题:1、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2、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3、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的平方成正比例。()4、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5、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6、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7、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教学内容教材44、45页内容课型练习展示课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对正比例的意义的认识。2.提高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判断的能力。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教学重点能根据数量关系式或图像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教学难点能根据数量关系式或图像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教学媒体课件活动预设导学过程反思与调整8、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和高成反比例。()9、梯形的面积一定时,上底和下底的和与高成反比例。()10、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11、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1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13、.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正比例。()14.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15、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正比例.()16、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正比例。()17、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18、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19、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20、.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正比例。()21.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22、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正比例.()23、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正比例。()24、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二)、选择.1.把一堆化肥装入麻袋,麻袋的数量和每袋化肥的重量.()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2.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A.成正比例B.不成比例3.在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这三种量中,成正比例关系是()A.汽车每次运货吨数一定,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B.汽车运货次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总吨数.C.汽车运货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的次数.(三)、思考.如果Y=8X,X和Y成()比例,则X∶Y=()∶()(四)、看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时间/时123456路程/km80160240320400480(五)、填空①两种()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的两上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判断下面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①时间一定,每小时织布的米数和织布总米数.②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③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④报纸的单价一定,总价与订阅的份数.⑤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⑥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⑦路程一定,车轮的直径与车轮的转数.⑧被成数一定,成数与差.⑨三角形的高一定,底和面积.⑩甲、乙两数互为倒数,甲数和乙数☆数学医院:①铺地的总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与需要的块数成正比例.②班级学生的总人数一定,出勤率与缺勤率成正比例.③小刚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体成正比例.④长方形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成反比例.⑤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成正比例三、小结。板书设计成正比例的量两种量要有关联。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随着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随着减少。两种量的比值一定。=k(一定)课后反思备课时间2014年2月11日授课时间:年月日导学过程反思与调整一、复习引入判断下列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1、课桌单价、数量和总价;2、汽车的载重量、运货次数和运货总量;3、铺地面积、方砖面积和方砖块数;4、速度、行驶路程和时间;5、每小时织布数、织布总米数和时间;6、跳高的高度和身高。二、快乐学习(一)、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有如下关系:宽(厘米)123456……长(厘米)3015107.565……教学内容教材46、47页内容课型练习展示课第4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对反比例的意义的认识。2.提高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判断的能力。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教学重点能根据数量关系式或图像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教学难点能根据数量关系式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教学媒体课件活动预设导学过程反思与调整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有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2)长是怎样随着宽变化而变化的?(3)长和宽相乘的积表示什么?它们是否相等?从上表可以看出:()和()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随着()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和()乘积是一定的,所以这两种量就叫做(),它们的关系叫做()。(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三)、填补空白1、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成()2、小红拿一些钱买练习本,()和()成反比例。3、()一定,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成()4、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成()5、被除数一定,()和()成反比例。6、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四)、火眼金睛,判对错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反比例()2、汽车行的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3、圆的周长一定,他的直径和圆周率成反比例()4、汽车的大小和他的速度成反比例()5、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反比例()7、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成正比例()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8、园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板书设计成反比例的量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X×Y=K(一定)备课时间2014年2月12日授课时间:年月日导学过程反思与调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先来考考大家,我们每天上学家到学校要10分钟,可是一只小蚂蚁只用了几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大家真聪明,那小蚂蚁爬的路程和我行的路程有什么区别呢?(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2、画线段(1)请同学们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长10米的线段。(遇到什么问题了,纸不够大吧,有什么好的办法吗?)(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你是用几厘米代表实际10米的长度的。)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尺教学内容教材48、49页内容及例1课型重点导学课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2、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教学难点是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教学媒体课件活动预设导学过程反思与调整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这正是我们课前小研究上的任务,请各组同学组内交流,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及时补充,形成共识。2、学生合作,教师参与。3、⑴、哪个小组愿意展讲你们的学习成果?有请第一小组展讲小研究中的第一题。[1、自学课本第48页图形上面的内容。你认为什么叫比例尺呢?生展讲: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⑵、其他同学补充、质疑、评价。生:实际上比例尺就是一个比,(不能理解为一把尺子)像刚才的1:500、1:200、1:100就是不同的比例尺。4、有请第二小组展讲小研究中的第二题。[(1)自学课本第48页的两幅地图。说说这两幅地图的比例尺有仕么区别。(2)观察图,讨论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思。(3)把线段比例尺改为数值比例尺。(强调先统一单位,比例尺不带单位)]生: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义相同,只是形式不同。其他同学补充、质疑、评价5、展讲小研究中第三题。[课本第49页的例题图。说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理解2:1表示的意义。]生:不管是缩小的比例尺还是放大的比例尺,我们都要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与缩小比例尺不同的是通常后项为1。5、完成例1。6、师:现在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一显身手吧!三、反馈练习,巩固应用1、判断下列几句话,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1)图上宽与图上长的比是1∶2()(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1/400是()(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5)图上长与实际宽的比是1∶200()2、求比例尺。课本第49页做一做。四、全课小结师:这节课,大家学得都非常的认真,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肯定很多,那谁来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下课到老师这领取下节课的课前小研究。板书设计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课后反思课前小研究1、自学课本第48页图形上面的内容。你认为什么叫比例尺呢?2、(1)自学课本第48页的两幅地图。说说这两幅地图的比例尺有仕么区别。(2)观察图,讨论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思。(3)把线段比例尺改为数值比例尺。(强调先统一单位,比例尺不带单位)3、课本第49页的例题图。说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理解2:1表示的意义。备课时间2014年2月12日授课时间:年月日导学过程反思与调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什么叫做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说一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1)比例尺1:45000(2)比例尺80:1(3)0----40㎞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有关问题。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这正是我们课前小研究上的任务,请各组同学组内交流,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及时补充,形成共识。2、学生合作,教师参与。3、⑴、哪个小组愿意展讲你们的学习成果?有请第一小组展讲小研究中的第一题。【(1)自学50页例题及插图。(2)说一说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3)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50、51页内容(例2、例3)课型重点导学课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难点求实际距离。教学媒体课件活动预设导学过程反思与调整生甲展讲:方程解:解: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X厘米。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例比例式解答10/X=1/500000X=10×500000(问:根据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X=50000005000000㎝=50㎞答:略生乙:算术解:根据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等于比例尺,得出:实际距离等于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10÷1/500000=10×500000=5000000(㎝)5000000㎝=50㎞答:略⑵、其他同学补充、质疑、评价。4、有请第二小组展讲小研究中的第二题。【自学51例3,你想怎样画?】学生展讲:①确定比例尺;②求出图上的距离;③画出操场的平面图。(1)大米的质量一定,每袋质量和袋数成反比例。(2)教室地板面积一定,每块地砖的面积和块数成反比例。(3)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其他同学补充、质疑、评价5.你还有什么疑问?6.课堂小结。三、巩固练习师:现在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一显身手吧!1.完成课文“”做一做”2.完成课文练习八第4~10题。三、反馈练习,巩固应用1、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的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千米。2、在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3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5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3、有一种手表零件长5毫米,在设计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图纸的比例尺是(
本文标题:正比例意义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39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