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武术价值属性与散打运动发展的研究
1武术价值属性与散打运动发展的研究1.选题依据价值是人类活动所追求的根本目标,人类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武术的价值取向始终推动着武术运动的发展。武术是散打的上位概念,散打属于武术运动的范畴,是以人体对抗性质为表现形式展现出来。虽然,长期以来,武术的存在与发展主要以人体表现性质的套路形式为主,以竞技体育为宗旨的散打运动的再生是近代的事情,但是,散打作为武术运动的一个重要分支,肯定不能脱离武术发生与繁衍的历史痕迹,因此,散打运动的发展肯定要受到武术价值属性的影响。武术的发展过程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武术的发展总是既带有历史痕迹又适应着时代的进步。武术的时代进步来自人们对于武术发展的价值需求,来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给武术带来的发展契机,来自科学的价值理论对武术领域的不断渗透和指导。武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密切相关,反映了社会生活质量的改进和提高,不同时代的武术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散打作为中国武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如此。武术散打的价值只具有主体的需要是不够的,需要作为主体的内在规定性,纯粹属于主体自身的东西,它仅仅反映了主体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本能,仅仅是主体从自身出发对于客体的期望,是主体的一种单摄取态势。要使武术散打的价值在主体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2的升华,必须从主体需要出发,超越主体自身,向利益确认转化。利益确认是指主体对于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可能价值形式的选择与确定,利益确定属于一种价值的认定。武术散打活动中的利益确认从本质上看就是发现主客体之间潜在的价值关系,对可能的价值形式加以选择和确定的过程。武术散打运动的利益确认作为对主体需要的全面审视与选择,同时就是对于武术散打运动满足主体需要可能性的多方位、多层次的考察和预测,它不再以主体自身为尺度,而是以武术散打的属性及功能是否满足主体需要的可能性程度作为确认的尺度。武术散打的利益确认是主体对于主客体间可能价值关系的预测,而当利益确认具体化为武术散打追求的价值目标时,就将导致了武术散打的价值的发生。武术散打的价值是指武术散打这一主体的特殊活动方式,以其自身的属性和功能,在使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对于主体所产生的效应,所获得的主体认定的结果或是一种认识的存在方式。武术散打的功能是自身固有的特性,而武术散打的价值是武术散打作为客体在与主体形成主客体关系的基础上,以自己的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所产生的效应。武术散打的功能是武术散打的价值的内在基础,是实现武术散打的价值的前提。当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武术散打活动时,武术散打的功能就得以表达和发挥,并在实现主体需要的过程中体现出对主体的价值。武术散打的功能它是固有的,只是在与主体的不同需要或具有不同需要的主体发生作用关系,使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具有不同的价值。3因此,本研究以中国武术的历史发展为背景,以武术的价值需求和价值取向为主线,从各个时期武术价值属性变化的角度,重点探讨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之路,不仅能够了解武术散打发展的历史,武术散打的价值认识和价值追求,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武术散打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价值尺度,运用价值理论研究武术散打运动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2.文献综述2.1价值的定义价值,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词,这个词表达了人们对于事务的一种态度。价值(value)的本意是“可宝贵,可珍惜,令人喜爱,值得重视”。在西方语言中的表述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价值”在英文中是value,在德语中是wert,在法语中是valeue,它们都来源于古代梵文wer,wal(围墙,护栏,掩盖,保护,加固)和拉丁文valus(堤),vallo(用堤护住,加固,保护),取其“对人有维护、保护作用”的含义演化而来。在经济学中,“价值”表示商品交换的社会尺度。价值在伦理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科学技术等学科和领域也为人们广泛使用,价值一词代表着有用、美、宝贵、重要、有意义等含义。关于价值的定义,主要有属性说、主观说和关系说,反映了人们对于价值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认识。价值理论的“属性说”是从事物自身去寻找其价值最终不变的存在和尺度。认为有价值者(物)自身的存在和属性是价值最根本的表现,事物的价值是不随事物同他物的关系4而改变,只是在这种关系中表现出来,将价值归结为事物本身,这是客体论的价值理论思维。价值理论的主观说是从主体的主观认识出发,认为事物或对象的价值,只是取决于主体的情感、兴趣、欲望等心理趋向,只要主体认为某事物是有价值的,该事物就是有价值的,这是主观论的价值理论思维。价值理论的“关系说”是从主客体的关系角度来认识价值的。“关系说”认为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和功能在满足主体需要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关系,“关系说”较为准确的反映了价值的本质。价值的基本含义是指客体的属性同主体的需要、能力及其发展相适应、相一致。作为需要满足者的人是主体,包括人在内的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是客体,客体具有自己的属性和功能,主体具有自己的需要和尺度。当主体将自己的需要指向能满足需要的对象时,价值关系就形成了并且深深的影响到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即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认识价值的活动。价值活动的出发点是主体的需要,主体需要决定价值目标、决定实践的目的。主体需要是主体价值活动的内在动力,是价值的内在尺度,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客体,具有内存的潜在价值。价值以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前提,通过客体对于主体的效应而体现。研究中国武术散打的价值,应以价值理论作为基础,从武术散打实践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立足于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武术散打发展和变革的实际需求,既研究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有关价值问题,也研究转型时期现实的武术散打价值问题。可以这样认为:主体为了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客体之间产5生了一定的作用关系,使客体在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中产生效应,这种效应就是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在客体相同的情况下,客体价值主要取决于主体。具有自身功能的中国武术散打与主体发生某种关系或作用,如:成为主体满足政治、军事那方面需要的工具,以满足主体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需要,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产生相应的效应,使主体需要得到满足,这样,武术散打就具有了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价值。本质属性是决定一事物与他事物相区别的属性,有的属性不仅为本类事物所具有,而且他类事物也具有,对区别某一事物不具有决定的意义,这些属性就是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比如价值属性。中国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技击性,脱离技击性的本质就不能称其为武术。武术的价值属性是武术的外延,随时空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中国武术有军事战斗性、治安防身性、娱乐性、健身性、竞技性、思想修身性、文化价值性、艺术欣赏性等,它们都属于武术的价值范畴,这一类性质都是武术的价值概念。中国武术是武术散打的上位属概念,武术的发展规律对武术散打发展道路的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2.2研究背景散打又称散手,一种中国武术徒手对抗的格斗形式。按照其历史发展阶段可分为古代散打和现代竞技散打。古代散打在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如相搏、手搏、白打、卞等,由于这种对抗形式多在擂台上进行,因此在民间多以打擂台称之。现代武术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6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打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那时,人们为了保障自身的生存安全,在与自然抗争和各部落间的搏杀中,逐渐总结提炼出一种徒手格斗的基本技能,同时辅用于器械格斗,这应该说是散打的最初形式。随着格斗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人们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得这种技能愈加丰富和完善。尤其是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为这种徒手格斗技能的传习和发展提供了应有的条件。因为作为军事格斗中的一种形式,长期地服务于这个时代的社会与政治,也就必然引起人们对其使用价值的重视,为此也能够使其在这一历史时期内逐渐建立起一套攻防有序、表现东方民族睿智的散打技术体系。但是,这个“体系”不仅作用于军事斗争,它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以及精神需求的增长,被赋予了更多的生活内涵。首先,作为军事格斗术中的徒手对抗技能,自然具有了保护个人安全和防身自卫的功能。其次,习练散打必然能练就强健的体魄,所以又具备了健身的功能。第三,在有长久“人治”传统的中国社会里,散打被直接用于惩恶扬善,不失为一种简捷明快的处事方式,能够起到局部平抑平民的不平衡心理的社会调节功能。第四,长期地习练散打也能起到陶冶情操、完成人格塑造的作用。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使得散打在民间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成为一种能被接受的、具有娱乐性质的活动项目。7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背景和诸多的历史原因,散打运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长足的发展。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民族对本民族的生态作息强调的是“安居乐业”和“耕读传家”,希望的是“孝治天下”和“贵一道而同风”,注重的是人际间的“和谐”关系,“公平竞争”的意识淡薄。原因之二,是经两汉以后的历史统治者把“孔学”奉为正统思想,注重“以德化育天地”,进而熔铸了中华民族“好仁恶杀”的民族性格,其结果武术的发展必然不会再以散打作为其主要形式。原因之三,是历代统治阶级大多对武术,特别是民间武术,采取贬抑态度,也使散打的发展受到限制。但尽管如此,由于散打的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在民间广为流传和延续。散打运动真正得以全面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在1979年以后。由于国内“武术热”的兴起,为全面继承和发展武术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遗产,当时国家体委决定按照竞技体育的模式首先在浙江省体委、北京和武汉体育学院三个单位进行武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训练,以取得成绩后再全面推广。1975年5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作了首次汇报表演,并于同年10月的第4届全运会期间,国家体委又调浙江、北京体院、武汉体院和河北散打队在全运会石家庄赛区进行了公开的表演。1980年10月,国家体委又调集散打试点单位的有关人员开始拟定《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征求意见稿),通过试验修改,于1982年1月制定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初稿),并按此规则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武术散手邀请赛。8自此,散打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每年都举行一次全国性的武术对抗性项目(散打)表演赛。1988年的表演赛,首次采用了设擂台的方式。1989年,武术散打被列入了国家正式的锦标赛比赛项目。1991年,经国家体委审定,《武术散手竞赛规则》正式出版,并实现裁判员、运动员等级制度。1992年,在河南焦作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武术散打工作会议,确定了武术散打的发展方向。1993年的第7届全国运动会把武术散打列为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意味着武术散打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目前,全国各省、直辖市和各行业体协、解放军等三十多个单位组建了散打优秀运动队,散打运动在全国范围得到蓬勃发展。为了让世界了解武术、让武术走向世界,中国武术研究院和中国武术协会于1988年10月举办了首届国际武术节,并在深圳会场首次举行了国际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名运动员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七个级别的角逐,我国派出了5名队员参加了比赛,分获5个级别的冠军,这是首次向世界展示武术散打的风姿。自此之后,我国又于1990年在北京举办了“迅华杯”国际武术散打邀请赛,这是国际武术联合会成立后第一次全面检验成员国开展武术散打运动情况的活动,也预示了武术散打被各国认可和接受的可喜前景,也为世界武术锦标赛的设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991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散打被列入表演项目。这次盛况空前的国际散打大聚会,标志着散打项目确立的良好开端。在此后每两年一届的世界锦标赛上,散打都被9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此外,在历届的亚洲武术锦标赛上也把散打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8年在泰国举办的第13届亚洲运动会上,散打也开始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设立了5个级别的金牌。我国的散打运动员在历届的国际、洲际大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的武术爱好
本文标题:武术价值属性与散打运动发展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4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