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武汉市实验学校2012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1武汉市实验学校2012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至4页,第Ⅱ卷为5至8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变力作用下可能做直线运动B.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C.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一定做直线运动D.物体在恒力的作用下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2.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在距月球表面100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P点又经过第二次“刹车制动”,进入距月球表面100km的圆形工作轨道Ⅱ,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轨道Ⅰ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Ⅱ上长B.卫星在轨道Ⅰ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Ⅱ上短2C.卫星沿轨道Ⅰ经P点时的加速度小于沿轨道Ⅱ经P点时的加速度D.卫星沿轨道Ⅰ经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沿轨道Ⅱ经P点时的加速度3.河水的流速随与河岸的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要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则A.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B.船渡河的最短时间是60sC.船在河水中航行的轨迹是一条直线D.船在河水中的最大速度是5m/s4.有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由碗边滑向碗底,碗的内表面是半径为R的圆弧,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木块运动的速率不变,则木块A.运动的加速度为零B.运动的加速度恒定C.所受合外力大小不变D.对碗的压力大小不变5.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光滑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个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A.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C.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36.如图所示,一物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一恒力F的作用而运动,其正前方固定一个足够长的轻质弹簧,当物块与弹簧接触后,则A.物块立即做减速运动B.物块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仍做加速运动C.当弹簧的弹力等于恒力F时,物块静止D.当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物块的加速度不为零7.作用于水平面上某物体的合力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设力的方向向右为正,则将物体从下列哪个时刻由静止释放,该物体会始终向左运动A.t1时刻B.t2时刻C.t3时刻D.t4时刻8.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光滑定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15kg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猴子,从绳子的另一端沿绳向上爬,如图所示,在重物不离地面的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g=10m/s2)A.5m/s2B.10m/s2C.15m/s2D.25m/s29.在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桶内,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紧贴着桶的内壁分别在不同高度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A.两球对桶壁的压力相等B.A球的线速度一定大于B球的线速度C.A球的角速度一定大于B球的角速度D.两球的周期相等410.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作用,力F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则物体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图丙中的(物体的初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取10m/s2)第Ⅱ卷(共60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7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5分)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以下左图所示的实验图线a、b,其中描述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图线是;描述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图线是。为了便于观察加速度与质量关系通常采用关系图线.12.(6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获得反映小车运动的一条打点纸带如右上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起,每5个打点取一个计数点(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分别标出0与A、B、C、D、E、F点的距离,则小车①做运动,判断依据;②对应0与A两点间平均速度为m/s;③对应E点的瞬时速度m/s;④小车的加速度为m/s213.(6分)某学生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忘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位置O,他只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段轨迹,建立图示坐标系xOy(其中x、y轴方向准确),g=10m/s2,则①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m/s②小球的抛出点的横坐标X=,纵坐标Y=,.5三、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43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14.(10分)物块以V0=4米/秒的速度滑上光滑的斜面D点,途经A、B两点,已知在A点时的速度是B点时的速度的2倍,由B点再经0.5秒物块滑到斜面顶点C速度变为零,A、B相距0.75米,求斜面的长度及物体由D运动到C的时间?15.(11分)中国探月卫星“嫦娥二号”升空后,首先进入周期为T1的近地圆轨道,然后在地面的指令下经过一系列的变轨后最终被月球捕获,经两次制动后在距离月球表面为h的轨道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月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求:“嫦娥二号”绕月球运动时的周期T2(最终结果用题目中的物理量来表示).16.(14分)如图所示,电动机带动滚轮做逆时针匀速转动,在滚轮的摩擦力作用下,将一金属板从光滑斜面底端A送往斜面上端,倾角兹=30°,滚轮与金属板的切点B到斜面底端A距离L=6.5m,当金属板的下端运动到切点B处时,立即提起滚轮使其与板脱离.已知板的质量m=1×103kg,滚轮边缘线速度v=4m/s,滚轮对板的正压力FN=2×104N,滚轮与金属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滋=0.35,取g=10m/s2.求:(1)在滚轮作用下板上升的加速度;(2)金属板的低端经多长时间到达滚轮的切点B处;(3)金属板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6Ⅱ卷选做题部分:本部分为17题(8分)要求:从选做题目中选择一个模块作答,解答过程书面表达在Ⅱ卷规定位置.答题前先表明选择模块的序号,然后解答对应题目,序号与答题内容不符的,视为无效解.【选修3—3】(1)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与斥力共同产生,并随着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则A.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B.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D.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2)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气体由状态A经过状态B变为状态C的V—T图象.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计算图中TA的温度值.②通过分析作出判断,气体由状态A经过状态B是(填“吸热”或“放热”)过程.【选修3—4】(1)电磁波包含了酌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等,按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A.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酌射线B.红外线、无线电波、酌射线、紫外线C.酌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D.紫外线、无线电波、酌射线、红外线(2)波源S的振动图线如左图所示,由此产生的波向右传播,已知SP=1.5m,波速v=6m/s.①画出P点开始振动时SP间的波形图;②P点开始振动1.5s时位移及振动方向.7【选修3—5】(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A.琢粒子的散射实验B.对阴极射线的研究C.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D.质子的发现(2)质量为5kg的物体A,以一定的速度v沿光滑的水平面运动,跟迎面而来速度大小为v21的物体B相碰撞,碰后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沿碰前A的方向运动,且它们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31.求B物体的质量.8武汉市实验学校2012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D2.AD3.AD4.C5.A6.BD7.B8.A9.AB10.C二、填空题11.(5分)b、a加速度与质量的倒数12.(6分)匀加速直线运动s=0.75cm不变;0.14m/s;0.48m/s;0.75m/s2.13.(6分)2m/s-20-5三、计算题14.(10分)解:物块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设A点速度为VA、B点速度VB,加速度为a,斜面长为x.A到B:ABABaxVV222①BAVV2②B到C:00atVB③解(1)(2)(3)得:1m/sBV22m/sa④D到C:2as020V4mx⑤从D运动到C的时间:10atVVC秒21t⑥评分标准:①—④每式2分,其余每式1分,共10分.915.(11分)解:“嫦娥二号”在近地空间运行时,有:121211)π2(RTmRmMG①“嫦娥二号”绕月球运行时,有:)()π2()(222222hRTmhRmMG②解得:12211212)()(RMhRMRhRTT③评分标准:本题11分.①②每式4分,③式3分,共11分.16.(14分)解:(1)mamgFNsin由①解得2m/s2a②(2)10atv由③s21t解得④上升位移为m4210tvx⑤匀速上升需0.625ss445.602vxLt⑥共经历s625.221ttt⑦(3)2sinmamg由⑧解得22m/s5a⑨板与滚轮脱离上升的距离m6.152422220mavxm⑩金属板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为m1.86.15.6mxLm○11评分标准:本题共14分.其中①⑥⑩式2分,其它式各1分.1017.(8分)【选修3—3】(1)B(2)解:①由气态方程BBAATVTV解得KTVVTBBAA200②吸热.评分标准:本题共8分.其中(1)4分,(2)4分,①②各2分.【选修3—4】(1)A(2)解:①如图所示②s2.0T由TTt5.72.05.1P点开始振动1.5s时位移为0,振动方向沿X轴正向评分标准:本题共8分.其中(1)4分,(2)4分,①②各2分.【选修3—5】(1)A(2)解:由动量守恒定律得3/)(2/BBvmmvmmv①kg4Bm解得②评分标准:本题共8分.其中(1)4分,(2)4分,①②式各2分.
本文标题:武汉市实验学校2012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4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