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毕业工作7年后考研437分牛人的经验与建议
毕业工作7年后考研437分牛人的经验与建议策划篇前言前段时间写了几篇有关考研经历和经验的博文,受到了朋友们的热情关注。我想,很多正在准备考研的朋友们,或许正在苦苦搜寻有关考研的信息。因此,我准备将两年前那段日子中深深印在我脑子里的东西好好整理出来,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策划。尤其是想做好一件事情,更需要策划。在考研的策划中,以下几个问题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关于考还是不考考研、读研,在我们的人生旅程当中无疑是一个转折,这个决策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今后的职业和事业。当然,我所说的“转折”,只是在强调它对人生的影响程度,我并不敢说这种影响就一定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因此,考研与否,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利弊。这就要求大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对自己最适合和最有利的道路。我是1999年毕业参加工作的,但我为什么到2006年才考研,这是有原因的。我毕业那年,之所以没有继续深造,主要是保研差了一点点,同时又考虑到家庭经济境况不好,因此想早点工作。参加工作伊始,正逢所在课题组缺人。因此,于公而言,需要我支撑课题组的工作;于私而言,也正是提升自己能力,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因此一直在等待考研的机会。2004年,我的儿子出生,05年,我爱人硕士毕业,同时课题组人丁开始兴旺。这使我感觉到,考研的机会已经来临。于是05年下半年开始复习,06年初参加了考试。就个人想法而言,我认为,如果你是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决定考研与否的时候,你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你想从事的工作,需不需要高学历和高的学术研究能力。如果需要,那么在现今这样“教育大发展”的年代,考研是必须的,否则你会在职业竞争中缺少竞争力。那么,什么时候考呢?我想,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比如经济困难等等,一口气读下来是最好的选择。也许有人认为,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读研,可能学习起来更有针对性。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告诉大家,工作之后,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的。你的想法,会受到工作环境和家庭的影响,这也许会使你和你的最初目标越来越远,最终留下遗憾。如果你已经参加工作,则考研的决定可能会更困难一些。其中你必须考虑的问题有:你是否需要?你是否喜欢你的工作?你打算考定向还是统招?单位是否同意?经济上是否困难?还有家庭的问题,比如你的恋人/爱人是否支持?等等。但我想,最重要的还是,你期望你今后的职业发展是否需要考研。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回答了这一点,其它的问题也许考虑起来就容易一些。总之,考研与否,对一个人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在这个策划过程,需要你的智慧,同时也需要冷静,更需要你的决心。关于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应该结合自己的职业理想考虑。毋庸置疑,学校、专业的选择,与考研成功率,是一对矛盾。考好的学校、好的专业,无疑会困难一些。因此,在这个决策中,需要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客观的评判。我个人的建议是,尽量稳妥行事,毕竟,考上才是最重要的。我本人在这个决策过程中,曾经遇到选择母校还是单位的问题,犹豫一直持续到报名。一个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单位的专业课试卷没有连续性,给人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而我的母校,往年的专业课试卷可以复印,并且变化不大。因此,我最后选择了考学校。当然,关于专业的选择,需要和我的工作匹配,因此没有什么好选择的了。我觉得,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中,也应该有一个“性价比”的概念。“性”是指学校、专业的实力、社会认可程度;“价”是指考上的难易程度。把“性”和“价”结合起来考虑,也许目标会更明确一些。关于复习时间我个人不赞成花一年或多年来准备考研,时间长了,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还消磨人的意志。我在基础不太好的前提下,基本上花费了一个学期,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结合自己和其他研友的经验,我觉得一个学期是比较合适的。在暑假期间,有时间的话,可以开始“预热”,背背单词,看看数学书,了解一点信息等等,让自己慢慢进入高强度的复习状态。到开学的时候,就需要好好计划自己的时间了,并且开始严格要求自己,按部就班复习。在复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突然觉得信心不足,或者感到很累,想出去转转,等等。我想,这都是正常的。信心不足往往是因为在看书或者做题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这时候应该告诉自己,困难谁都会遇到,只要多坚持一分钟,就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一步。有贪玩的想法的时候,可以适当放自己出去走走,顺便办点事情,一张一弛,没有必要有太多的负罪感。我复习的时候,一般每周给自己半天的时间放松。但是,如果你总是贪玩,比如沉溺于游戏,则应该好好反省了,问问自己是想上研究生,还是想成为一个所谓的“游戏英雄”。当然,如果你的答案是前者,我相信你是成年人,应该知道如何选择;如果你的答案是后者,那你也不必再花时间看我的文章了。我必须提醒各位,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去克服很多的困难,如果一个成年人,在面临大事的情况下,连贪玩的想法都不能克服,我想,你今后人生路子不会走得多好。以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大家讨论了考研策划中的几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希望朋友们经过慎密的考虑都能够解决。本来还想和大家谈谈信心的问题,但考虑到我前两篇博文已经讲得够多了,这里就不在赘述。不过还想告诉大家,考研和高考不一样,没有任何人管你,一切都靠自己。因此,考研并不仅仅是拼智商和基础,还要拼个人的综合能力,包括如何计划,如何管住自己,包括勤奋和持之以恒。因此,当你想退却的时候,告诉自己,坚持,就可以更多地抛开自己的对手。数学篇前言我1999年毕业,2006年考研,也就是毕业7年后考研,总分437,其中数学(一)141分。我在高中及本科期间的数学成绩一般,工作期间也无暇复习,因此能在毕业7年后考研取得141的高分,我自己都感觉非常意外。但是,回想我考研准备期间的奋斗经历,除感觉到幸运外,也觉得复习方法比较得当,因此写下来供广大研友借鉴。数学的重要性在我眼里,考研的四个科目中,我认为数学和外语是最重要的。当然,其它两科也重要,但复习难度要小一些,一般考研失败都在于前两科。其中,英语充当着考研门票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是否能够上研究生;数学充当着学费(假设还有公费生的话)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总分,进而决定你上公费还是自费。为什么这么说呢?英语单科被挂的比例较高,但对总分影响较小。试想,别人英语成绩比你高出20分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但数学不同,单科要求并不高,比如我考研时,我们学校是75,但我考了141,相比之下,就数学一科,我就可以在拉下刚上线的人60多分。还有一点,数学考试具有不稳定性,发挥不好可能少考几十分(比如遇到一道大题时脑袋短路了),因此更要求我们在数学复习中多下功夫,才能在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复习资料主要资料包括:陈文灯《考研数学复习指南》、陈文灯《考研数学模拟考场15套》、李永乐《考研数学400题》。辅助资料包括:相关教材(高数、线代、概率与统计)、陈文灯《数学题型集粹与练习题集》、李永乐《历年考研数学真题解析》等等。其中,主要复习资料是指需要一字不漏过一遍(或以上)的,辅助资料用于查阅部分概念、专题解题思路等等。这些资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我将在后面的“复习过程”中介绍。辅导班我只上了一个本校的辅导班,112学时,主要是基础知识讲解。感觉收获较大。建议研友们在复习之初,自己已经看过一遍书之后再听课(至少自己看书的进度领先于老师讲课进度),这样效果会好一些,可以确保自己在课堂上能听懂,避免成为抄笔记的机器。至于是否上其它辅导班,比如一些名家的辅导班,我个人觉得不太必要,不过需要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复习过程预热阶段:在暑假及其以前,有空有兴趣时看看书,目的在于预热,不在乎看进去多少。但事实上,多多少少也能看进去一些。这段时间不必对自己要求太高,因为还有不少时间。同时,我个人觉得,太早进入高强度复习状态,容易造成后期的疲劳和厌倦,影响复习应考的激情和精力。基础复习阶段(一):这个阶段我是从9月1日进入的。这时已经进入了高强度的复习阶段。这段时间我主要看陈文灯的《复习指南》。这是一本400余页的厚书。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博大精深”,不但总结了大纲要求的所有基础知识和概念,同时还汇集了很多例题、习题,包括历年考研真题。因此在预热后踏踏实实地把这本书过一遍,对基础知识和解题思路的掌握、理解非常有好处。看这本书时需要注意:1)对基础知识和概念一定用心领会和理解,如果有不懂的,必须借助辅助资料搞清楚,做到这一点后方可看例题和习题。2)对每道例题和习题,必须在看答案和解题思路前,自己先动手做一遍,然后再对照书上的答案和解题思路总结和反省,好好把感受写在旁边。用不同记号对题目进行标识。当时我主要分了三种情况:一是自己会做的,二是自己有正确思路,但不能完全写出来,或者没有做对的,三是自己没有思路或思路错误的。做好这些标识,可以使自己后续复习中更有针对性。3)一定要动笔做题。你自己可以做做试验,把一道题看懂了,觉得没有问题的时候,试试自己能否背着书流畅地写下来。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不能的。因此,我强烈建议在复习之初就养成动手的习惯,这是检验自己是否完全掌握的唯一标准。4)一定要重视总结。看概念和知识要点的时候,要把一些重点词句划出来;对于开始不太懂的,理解之后一定也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做题时,对于前面讲的第二、三种情况也一定要记下自己当时为什么做不出来,今后看到何种典型题目,应该具备何种反应和思路。5)我刚才说过,陈文灯这本厚书博大精深,汇聚了很多难题,因此你第一遍复习时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折磨。这时候需要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现象。试想,如果你一拿到这本书就很容易地看下去,我觉得都没有复习的必要了。就我个人而言,尽管我在最后的考试中取得了141分的成绩,但在这个阶段仍然感觉非常痛苦。这时候,一定不能丧失信心,一定要坚持下来,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遇到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先放一放,有机会可以通过请教老师、同学或者查阅资料搞懂。事实上,有些问题会在以后的复习中“恍然大悟”。基础复习阶段(二):这个阶段与第一阶段可以穿插进行。就我而言,我自己是从9月底开始第二阶段的。这个阶段主要是利用辅导班的机会,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第二遍“扫荡”。由于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辅导班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因此基本上可以跟上老师的节奏。课后,结合课堂笔记和陈文灯的《复习指南》,再次巩固。我觉得这两个过程的交替进行,对大部分基础知识都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真题体验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体验真题的难度和解题思路。我在这个阶段只用了不过1周的时间,原因是大多数真题(尤其是大题)在陈文灯的《复习指南》中已经见过,因此没有太大必要“真刀真枪”过一遍。对此,我主要是看看大题,对着时间做做小题,感受一下。当时的体会和判断是,真题事实上并不难,只要细心、注意速度即可获得高分。我在以上三个阶段的复习完成后(大概是11月中旬),出现一个麻烦的问题,我相信大家也会遇到。这就是:书上的东西大多能够理解,但东西太多,容易忘,做题时不易写出来;同时,我也感觉那本厚书,看了前面的后面的忘了,看了后面的前面的又忘了。针对此种情况,我感觉唯有加强训练才能解决,于是进入了套题模拟阶段。这个阶段中,每做一套模拟题,就可以把全部章节的重要内容复习一遍,尽管不能覆盖每个知识点,但可以随机地复习到那些重要一点的知识。我觉得这样比一遍一遍地看厚书,一二个月轮回一遍好得多。套题模拟阶段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定时(3h/套),真刀真枪地模拟考场上的情况。不做套题你或许不能理解,脑袋高强度地运转3个小时,还是非常耗费体力的。有人说,如果考研前没有足够的训练,连续4科的考试很难坚持下来,即使“坐”下来了,也很难保证状态。记得我第一次做完套题时,走路时都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确实是很累的。但锻炼多了,坐3个小时也就成为一种习惯了。2)必须在到点时停止答题,然后对照答案给自己打分。这样才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况,给自己压力。3)每套模拟题完成后,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全面、系统、详细的总结,总结时间通常会超过做题的时间,也就是超过3h。我曾经说过,总结的过程,事实
本文标题:毕业工作7年后考研437分牛人的经验与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5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