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毛概材料分析题及答案1-4章
1案例及材料分析一、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l:“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材料2: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材料3:“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材料1)是有人打着红旗反红旗,两个凡是是反马列哲学的,更不用说毛泽东思想了。一切马列主义者,都是相信否定之否定的,都应该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而辩证就是要批判地继承,哪里有什么凡是?法国的五月风暴就是学的我们的文革,他们有一个经典口号就是“严禁使用严禁”。(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材料2)错误的毛泽东思想是什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如果有错误,那么整个共产党都有错。虽然确实毛泽东思想有错误的可能。如果真的错误了,那么整个党,上上下下都要一场大改变,大变动(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1.(材料3)马列主义在国家问题上,强调的关键有两个:1人民民主专政,2在1的基础上继续革命。对待毛泽东思想以及一切思想的正确态度都是批判地继承!(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第一,要恢复、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那些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第二,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第三,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2二、案例:半个世纪人类发展观大反省自从18世纪工业革命在西方发轫以来,人类便以为自己寻到了自我发展的终极密码,随着滚滚的车轮与隆隆的机器轰鸣,一番无边无际、无限无量的乐观发展前景被反复展示。但这种乐观最终被环境问题击碎,“技术万能论”与“无限发展观”一步步沦陷。作为一个富于潜力的专有名词,“可持续”最早是出现在19世纪关于林木的“可持续产量”的研究之中,此后关于渔业的“可持续产量”问题再次被提及。然而最终促发人类大反思的机会,却是一系列充满死亡气息的公害事件: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宾州多诺拉烟雾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55年开始的日本富士山县骨痛病事件……这些动辄令人大面积患病甚至死亡的环境事件,成为“自然界的报复”,冲击着一味掠夺自然进而破坏环境的片面发展模式。1962年,一本读后令人毛骨悚然的作品登上美国畅销书的排行榜——这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大作,并非什么惊悚小说,而是美国生物学家卡森论述杀虫剂、特别是滴滴涕对鸟类和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危害的著述。此书的问世,给作者带来了一些麻烦,但发展必须顾及环境问题的思维,却从此根深蒂固地走进了全球政治、经济议程的中心;书中提到的“可持续性”一词,逐渐成为流行概念。一个真理,往往需要被不断地论说,才可能在人类“致命的自负”里挤出引起注意的空间来。而这样的一种注意,自然还跟整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要求“以理性质疑理性”的社会热潮紧密相关:嬉皮士、摇滚乐、同居潮……一系列要求在工业文明基础上再“启蒙”的热浪“颠覆了世界”。而在更为根本的“认识世界”层面上,也开始有了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进化论理性主义者的反诘——人类的理性虽然是独一无二的禀赋,但它并不足以安排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事实上,连经济运作的进程也左右不了。在这样的思潮下,人类可以一力主导经济前行与社会进程的认识论基础也发生了动摇。1968年,来自全球(主要是欧洲)的100多位学者、名流聚会罗马,讨论当时人类的困境与出路。聚会中,基于共同的担忧,与会者以人口增长、工业发展、粮食生产、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等人类面临的五大严重问题为研3究对象,成立了一个名为“罗马俱乐部”的组织。4年后,这个组织发表了震动世界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报告根据数学模型预言:在未来一个世纪中,人口和经济需求的增长,将导致地球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除非人类自觉限制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否则这一悲剧将无法避免。报告也给出了一个激烈的解决方案:零增长。这显然有失偏激而遭诟病,以至反对者以同样的关键词撰书《没有极限的增长》进行反驳。但这样的瑕疵不能淹没《增长的极限》的后劲,在“可持续发展”大行其道之后,这个闪耀着人类自我反省光辉的报告,被奉为了“绿色行动”的“圣经”。1972年实在是新发展观的一个好年头,除了罗马俱乐部的经典奉献之外,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同年联合国环境署(UNEP)成立。在经过了“有机增长”、“全面发展”、“同步发展”、“协调发展”等一系列概念观念的嬗变之后,联合国选择从民间机构手中接过了“可持续发展”的大旗。1980年代初,在美国连续出版《公元2000年的地球》与《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两本报告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的时机已经日益成熟。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经过4年的研究与论证,WECD于1987年提交了成果——《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正是在这份报告中,“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被正式提出。这一全新的发展模式深刻地检讨了“唯经济发展”理念的弊端,强调需要从当代和后代两个维度谋划发展,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明确提出要变革人类沿袭已久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调整现行的国际经济关系。及至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21世纪议程》,更进一步确认和明晰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与内涵。几十载的理论突破,终于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开始有了实践的收获。美、德、英等发达国家与中国、巴西等后发国家,都先后提出了自己的21世纪议程或行动纲领,不约而同地强调要在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协调共进。针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质疑与突破,无疑是首先在西方国家发轫并逐渐成熟的,这跟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完成了经济繁荣并遭遇相应问题有关。事实上,传统模式聚焦于经济的片面发展,一方面是人类的理性认知存在时代局限,同时更跟发展的程度有关——发展的自由要优先于发展的正义。如今,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呈现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路线,后发国家理当可以避免踏入同样的误区——不少后发国家在自己的经济赶超阶段都声明,自己不会重复“先发展,后治理”的4老路——然而结果还是往往存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发展自由优先于发展正义的阶段,但前车之鉴和国际潮流所示,这样的阶段可以得到尽量的缩短,而跟随人类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不限于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的人本关怀,被纳入协调、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最丰富地吸纳新发展观的内涵,而尽量缩短步向新发展时代的必要过程,是后发国家的一个重要后发优势。思考:(1)人类在享受发展的成就之时,同时遭受了发展的危机。人类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发展?(2)经过半个世纪的自我反省,人类终于踏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怎样看待发展观的转变过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现在人民生活水平虽然相对以前是要高了很多。集中体现也就是发展经济建设!?(3)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前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创新特点?科学发展观首次正式提出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不仅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还深入论析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方法,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这一科学发展观的特点是与时俱进,富有科学性;以人为本,具有人文性;统筹兼顾,突出整体性;天人和谐,强调永续性;从实际出发,体现多样性;求真务实,很有实践性。三、案例:“来个调查研究年”从1958年至1960年的3年的“大跃进”,由于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致使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极其严重困难的时期。到1960年度,国民经济陷入严重的比例失调,全民人民的吃饭、穿衣都成了大问题。不少地区都发生了浮肿病、人口外流和非正常残废等严重情况。这种实际状况逐步透过“左”倾思想的封锁,反映到中央,反映到毛泽东那里。对此,毛泽东听说全国城镇居民的粮食和副食品削减定量供应时,也马上宣布要实行三不,即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他曾连续七个月没有吃一口肉。当时,毛泽东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多次作自我批评。1960年11月28日,他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一个发给全党的文件的批语中,以中央的语气写5道:“毛泽东同志对这个报告看了两遍,他还想看一遍,以便从中吸教训和经验。他自己说,他是同一切愿意改正错误的同志同命运,共呼吸的。他说,他自己也曾犯了错误,一定要改正。”在深刻自省的同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重新提倡调查研究,希望能够以此来制定出一套迅速摆脱困境的方法,也以此来重新探索我国应如何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61年1月13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着重提出了调查研究的问题。他指出:调查研究极为重要,今年要搞个实事求是年。我们党是有实事求是传统的,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过去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调查研究比较认真,情况表明决心大,解决问题的措施也比较有力。解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调查研究工作不大做了,不大摸底了,大概是官做大了,我这个人就是官做大了,从前在江西那样的调查研究,现在就做得少了。请同志们回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江再次强调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使今年成为调查研究年。”就在八届九中全会结束的时候,毛泽东重新看到了他30年前写的一篇文章《调查工作》(即后来的《反对本本主义》),这使他感到十分高兴。后来他把这篇文章印发下去作为推动全党大搞调查研究、转变思想作风的有力武器。思考:怎样理解实事求是的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从此,“实事求是”便成为表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基本要求的原则,成为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根本点。实事求是是方法论,其世界观也就是所谓的哲学基础是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问题四、下面是一组20世纪50年代我国处理国内矛盾问题的材料。材料1: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摘自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材料2: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6材料3: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1956年完成了。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密切相关的。——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请回答:(1)根据材料1,当时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为什么?(2)在此之前,为什么把民族资
本文标题:毛概材料分析题及答案1-4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55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