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第四章 交通流理论pptConvertor
TrafficFlowTheory第四章交通流理论1Generalization第一节概述2交通流理论: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来描述交通特性的一个边缘科学,它用分析的方法阐述交通现象及其机理,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交通现象及其本质,并使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发挥最大的功效。31初期:概率论方法(20世纪30年代)1933年,金蔡(Kinzer.J.P)提出了泊松分布;2中期:跟驰理论、交通波理论和排队理论(20世纪50年代)1959年12月,首届交通流理论学术讨论会召开;3后期: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丹尼尔(Daniel.I.G)和马休(Marthow.J.H)1975年出版了《交通流理论》。发展历程41.交通量、速度和密度的相互关系和量测方法2.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3.排队论的应用4.跟驰理论5.驾驶员处理信息的特性6.交通流的流体力学模拟理论7.交通流模拟主要内容5第二节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TheStatistic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ofTrafficFlow61、到达某一断面的车辆数:离散型分布2、到达同一地点的两辆车的时间间隔:连续性分布3、离散型分布:计数分布连续性分布:间隔分布、车头时距分布、速度分布、可穿越空档分布统计分布的含义71、泊松分布2、二项分布3、负二项分布离散型分布81、泊松分布(1)适用条件:车流密度不大,其它外界干扰因素基本上不存在,车流是随机的(2)基本公式:令:计数间隔平均到达的车辆数,泊松分布参数。离散型分布91、泊松分布离散型分布101、泊松分布(3)递推公式:(4)分布的均值M和方差D:离散型分布111、泊松分布Poissondistributionbelongstodiscretefunctionwithonlyoneparameter.IntrafficengineeringPoissondistributionequationisusedtodescribethearrivalsofvehiclesatintersectionsortollbooth,aswellasnumberofaccident(crash)Poissondistributionisappropriatetodescribevehicle’sarrivalwhentrafficvolumeisnothigh.Whenfielddatashowsthatthemeanandvariancehavesignificantdifference,wecannolongerapplyPoissondistribution离散型分布122、二项分布(1)适用条件:车流比较拥挤,自由行驶机会不多的车流(2)基本公式::独立事件发生的概率,n,p为二项分布参数。离散型分布132、二项分布离散型分布142、二项分布(3)递推公式:(4)分布的均值M和方差D:离散型分布152、二项分布Binomialdistributionbelongstodiscretefunctionwithtwoparameters(n,k).Binomialdistributionisusedtodescribemodesplit,namelychoicebetweentransitandauto.Itcanalsosimulatethearrivalofturningvehicles.Itiscanonlybeusedwhenaneventhastwooutcomes.离散型分布161、负指数分布2、移位负指数分布3、爱尔朗分布4、韦布尔分布连续型分布171、负指数分布(1)适用条件:有充分超车机会的单列车流和密度不大的多列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与计数分布的泊松分布对应。(2)基本公式:连续型分布181、负指数分布车头时距不小于t的数目:连续型分布191、负指数分布(3)概率密度函数:(4)分布的均值M和方差D:连续型分布201、负指数分布ExponentialdistributionisthespecialcaseofPoissondistribution.Exponentialdistributionequationisacontinuousonewiththeheadwaybeingasitsvariable.Itisapplicablewhentrafficflowislightormoderate.Trafficengineersareconcernedwithheadwaygreaterorequaltospecificvalue.连续型分布212、移位负指数分布(1)适用条件:不能超车的单列车流和车流量低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2)基本公式:连续型分布222、移位负指数分布(3)概率密度函数:(4)分布的均值M和方差D:连续型分布233、移位负指数分布的局限性车头时距越接近最小值,出现的可能性越大,一般不符合驾驶员的心理习惯和行车特点。而车头时距分布的概率曲线是先升后降的。连续型分布24第三节排队论的应用TheApplicationofQueuingTheory25排队论也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是研究“服务”系统因“需求”拥挤而产生的等待行列或排队的现象,以及合理协调“需求”与“服务”关系的一种数学理论。是运筹学中以概率论为基础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交通工程中,排队论在研究车辆延误、通行能力、信号配时以及停车场、收费厅、加油站等交通设施的设计与管理诸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排队论概述26排队:单指等待服务的,不包括正在被服务的;排队系统:即包括等待服务的,也包括正在被服务的。排队论基本原理1.排队和排队系统2.排队系统的3个组成部分(1)输入过程(2)排队规则(3)服务方式27定长输入:顾客等时距到达;泊松输入:顾客到达时距符合负指数分布;爱尔朗输入:顾客到达时距符合爱尔朗分布;排队论基本原理(1)输入过程各种类型的“顾客”按怎样的规律到达28损失制:顾客到达时,若所有服务台被占,该顾客就自动消失,永不再来;等待制:顾客到达时,若所有服务台被占,就排队等待服务(包括先到先服务和优先权服务);混合制:顾客到达时,若队伍长度小于L,就排入队伍;否则就离去,永不再来;排队论基本原理(2)排队规则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29定长分布:每一顾客服务时间都相等;负指数分布:各顾客服务时间相互独立,服从相同的负指数分布;爱尔朗分布:各顾客服务时间相互独立,服从相同的爱尔朗分布;排队论基本原理(3)服务方式同一时刻有多少服务台可接纳顾客,每一顾客服务了多长时间。30等待时间:顾客到达时起到他开始接受服务时止这段时间;忙期:服务台连续繁忙的时期,关系到服务台的工作强度;队长:分为排队顾客数和排队系统顾客数,用于描述系统的状态;服务率:单位时间内被服务的顾客数;交通强度:单位时间内被服务的顾客数和请求服务的顾客数之比。排队论基本原理3.排队系统的主要数量指标31排队论基本原理4.排队系统的表示方法通常用如下符合表示排队系统:M--代表泊松输入或负指数分布;D--定长输入或定长服务;EK--爱尔朗分布的输入或服务;M/M/NM/M/132排队系统应用1.M/M/1系统及其应用举例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单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该系统中顾客源是无限的,队长也是无限的,并且到达的间隔时间与服务时间相互独立。顾客平均达到率为:服务后输出率为:交通强度或利用系数:33排队系统应用1.M/M/1系统及其应用举例常用公式系统中没有顾客的概率:系统中有N个顾客的概率:排队系统中顾客的平均数:34排队系统应用1.M/M/1系统及其应用举例常用公式平均排队长度:平均非零排队长度:平均消耗时间:平均等待时间:35排队系统应用2.M/M/N系统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多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单路排队多通道服务多路排队多通道服务36排队系统应用2.M/M/N系统系统中没有顾客的概率:排队系统中顾客的平均数;平均排队长度:平均消耗时间:平均等待时间:37第四节跟驰理论简介TheAbstractofFollowingTheory38跟驰理论是运用动力学方法,探究在无法超车的单一车道上车辆列队行驶时,后车跟随前车的行驶状态,并且借助数学模式表达并加以分析阐明的一种理论。鲁契尔(Reuschel,1950)和派普斯(pipes,1953)利用运筹学技术首次成功解析跟驰模型;赫尔曼和罗瑟瑞推导出跟驰模型的第一个原型;Michaels(1963)首次提出生理-心理跟驰模型理念Zhang,Y.L(1998)等人在Michaels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实践的多段模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试图用模糊推理系统和混沌理论来描述跟驰状态。跟驰理论概述39制约性:“车速条件”和“间距条件”;延迟性:感觉-认识-判断-执行四个阶段;传递性:依次制约,信息向后延迟传递;车辆跟驰特性分析行驶状态:非自由行驶状态40线性跟驰模型行驶状态:非自由行驶状态41线性跟驰模型要使两车的间距在突然刹车事件中不发生相撞,则应有:对t微分,得:a称为反应强度系数,上式为线性跟驰模型。42第五节流体力学模拟理论TheAnalogTheoryofFluidMechanics43流体力学概述流体力学模拟理论是1955年英国学者莱特希尔(Lighthill)和惠特汉(Whitham)在研究一条隧道交通流规律时提出的。该理论应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模拟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建立车流的连续方程,把车流密度的稀疏变化比拟成水波而抽象成车流波。通过分析车流波的传播速度,以寻求车流流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因此该理论也被称为车流波动理论。44车流连续性方程整理得:45车流波动理论1.基本方程在时间t内穿越S分界线的车数N为:由于q1=k1v1,q2=k2v2则得:46车流波动理论集结波消散波前进波后退波速度W>0速度W<047
本文标题:第四章 交通流理论pptConvertor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6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