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0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1第二章施工准备安排.........................................................................1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1第四章施工方案.................................................................................3第五章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51第一章编制说明本方案的编制以下列文件和资料为依据:a)已审批的《旋挖桩施工方案》b)总监办下达的开工通知书c)旋挖桩施工技术规范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d)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e)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f)旋挖桩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和要求第二章施工准备安排一、人员、机械设备安排计划进职工3人,民工15人。机械设备安排见下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数量机械状况1商品混凝土良好2输送泵1良好3混凝土运輸汽车2良好4装载机1良好5吊车1良好6砼导管1良好二、材料准备备好足够的水泥、砂石等材料,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因材料短缺而暂停施工的情况。2安全负责人:曾祥福测量技术负责人:周邦伦现场施工负责人:张树云作业班组项目负责人:余科项目总工:刘益试验负责人:彭虹添质检负责人:韦堂勇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1.组织机构2.人员及职责1)项目负责人:对本桩基各项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明确有关人员相应职责,定期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康状况进行检查、评议、评定,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2)项目总工:负责对本桩基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管理和监督,主持对工程质量的定期检查、评定、整改措施的落实以及督促管理人员作好质量记录。3)试验负责人:负责本桩基各种原材料及半成品的力学性能试验、化学性能试验,各种混合料的配合比组成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现场试验、检测。4)质检负责人:负责施工全过程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及各工序交接的3质量验收工作。以及配合业主、监理工程师进行有关工程质量检查及各种原始记录、工程检查验收工作,对监理工程师指出有关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协助搞好工程成本控制。5)现场施工负责人:全面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及安排,对外进行联络协调,对内进行工作的安排布置,对施工负全面责任,参加有关施工的协调会议,在总体施工负责人的领导下,协调各施工队之间的资源需求与共享,根据总体施工进度要求安排施工生产,同时负责现场的安全、质量进度工作。6)测量负责人:全面负责本桩基施工放样及复查工作。7)安全负责人:负责施工安全工作,对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落实,负责处理安全事故,与有关部门联系有关安全事宜。笫四章施工方案一、施工方法1、灌注水下混凝土采用内径为0.20m的钢质导管。钢筋笼安放完成后,及时拼装吊装导管,导管下口距孔底约0.3m左右。首批混凝土灌注导管埋深≥1m。计算桩基首批混凝土数量:V≥πD2*(H1+H2)/4+πd2*h1/4=π*0.72*(1+0.4)/4+π*0.202*15*10/24/4=0.74m3式中: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D—桩孔直径(m)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取0.4m。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D—导管内径(m)4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γw/γc=15*10/24。Hw以15米计算。首批混凝土下料贮料斗、计算如下:h1≥ΥwHwΥc=1*(28+2-1-0.5)/2.4=11.875V=πd2h1/4+πD2Hc/4=3.14*0.352*h1/4+3.14*0.72*(1+0.5)/4=1.72选用2m3故浇筑桩基首批水下混凝土数量2m30.74m3。2、灌注工作应连续进行,经常用测绳探测钻孔内混凝土高度,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导管埋深控制在2~6m范围内,采用吊车提升导管。3、灌注速度宜缓,减少混凝土对钢筋笼的冲击。当混凝土面进入钢筋骨架一定深度后,适当提升导管,使钢筋骨架在导管下口有一定埋深。4、采用泵送砼,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及和易性,一个孔桩做1组混凝土试件,并根据混凝土灌注情况,随机进行混凝土坍落度检查。5、施工中尽量减少拆除导管时间,灌注混凝土工作在4小时内完成,并在拌制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搅拌机能力,应能满足桩孔在规定时间内灌注完毕。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若估计灌注时间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则就掺入缓凝剂,保证全孔混凝土在首批混凝土初凝前灌完。56、混凝土灌注快达到设计高程时,计算好末盘混凝土数量。7、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0.5~1.0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接桩前必须凿除,残余桩头应无松散层。8、孔桩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委托具有相关资质单位对孔桩进行超声波检测或抽芯检测,经检测无断桩、夹渣、缩径等现象,各项检测合格后可进行承台施工。二、施工注意事项1、首批灌注混凝土所需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2、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3、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4、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上升到骨架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笫五章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一、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制度1.质量承诺确保每个员工明确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和法律法规对产品的强制性要求。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层层落实,并定期进行管理评审,确保产品实现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获得,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不合格现象,并予以纠正,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62.质量操作及控制依据a.质量操作模式按照现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形成过程,列出质量管理体系。b.质量操作依据质量操作遵循合同文件的要求,切实贯彻执行建筑施工技术规范,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笫一的方针。3.质量自检系统制定本项目质量责任制度,明确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检员、试验员等人员岗位职责,针对本工程中的具体任务实施质量目标分解,纵向到顶,横向到边,做到事事有人管,上下有人抓,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体系。4.创优工作计划1)工艺:施工工艺达到规范要求,工程质量方能得到保证。对施工工艺的控制应落实到各步骤的实施,具体创优工作计划如下:A.对各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各个步骤作详细分析,并向施工队及生产班组逐级作技术交底,使各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各工序间的衔接,以此控制具体施工过程的质量。B.施工工艺各个施工步骤所涉及的机械设备及材料,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准备时,机械设备应经检修后处于良好状态,材料经过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C.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准备时,对施工工艺中各施工步骤所涉及的机械操作规程,需通过培训、实际操作演练及现场布置操作规程说明牌等形式,使具体操作人员掌握并严格执行。2)材料:原材料质量合格,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最基本因素。在工程施7工准备阶段,根据原材料进场计划、试验规程,作原材料检验计划,将其作为实验室工作的重点之一,按计划分批对原材料进行抽检。将不合格材料清理出工地现场。A.工程采购订货时的质量控制:把原材料质量控制在采购定货前,是质量预控的重要措施,先看样品和质量说明书,必要时应进行相关的原材料试验工作,符合质量要求的才订货,不是正式厂家不订,以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B.进库检验:原材料进库时,要检查厂家的产品合格证,并抽样自检(附自检报告),不合格产品,坚决不准入库。C.进库保管:凡进库材料要分类保管,并插牌标记,易锈、怕潮、怕晒的材料应置于干燥库房。D.对当地砂石料采购前应经试验及审批后再行订货。3)制度:要使创优工作得以实现,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具体表述如下:建立创优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组长、各分项工程质量负责人、质检员组成。组长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创优计划负责、制定工作制度及各级质量人员的职责,审核原材料检验报告,与项目总工负责对各分项工程作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保证工程的优良率达到质量目标要求。质检员控制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主要针对操作步骤及运到施工现场的混和料进行控制,将现场发生的问题及时向工程项目主管汇报,保证各分项工程的优良率。各分项工程质量负责人主要控制各分项工程的质量,对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进行确认和控制,对各工作点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控制各分项之间的衔接质量,对创优工作小组组长负责。工程外观质量保证8在保证工程结构质量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保证构造物的外观质量,主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1.及时解决砼浇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测量复核,确保结构物的位置和几何尺寸准确无误。3.对砼配合比设计除按设计文件保证强度外,还须考虑构件钢筋间距大小,选择合适的粗骨料级配大小。4.浇筑时保证砼充分拌合和良好的和易性,保证砼密实。5.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砼养护。6.对现场施工人员作好技能培训、增强质量意识、贯彻落实质量管理标准。二、安全保证体系1.组织体系在项目经理部设后勤保安部,由经理部统一领导,制定各项措施,各施工队设保安小组,并设专职安保员,组成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2.现场安全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项目经理部设后勤保安部,专职负责安全工作,各施工队、班、组设专职安全员,形成一个组织体系。对外和当地的治安机关密切配合,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对内要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安全的超前控制,并认真组织督促,确保人员设备安全,项目部和各施工队设保安人员和必要的抢救设施以防发生不测时能及时进行抢救。2)建立建全安全生产责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各级领导都要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要杜绝一切漏洞,保证安全生产。必须防9止因车辆运输等原因造成的事故,安全工作要分专人管理,各级领导要亲自监督。3)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主要是主人翁责任感和安全第一的教育,本职工作安全基本知识技术教育、操作规程、排除险情和应急措施的教育,遵守规章制度和岗位作业标准教育,以及行车安全教育,人员上岗前将进行安全培训。4)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制定各项安全措施,例如各种施工安全措施,交通运输安全措施,防火、防盗安全措施等。5)建立检查落实制度,经常召开会议,会上布置,会后检查落实,做到超前控制,如冬春施工防火措施,夏季防暑和食品卫生等规定。6)引入竞争机制,把安全纳入承包内容,逐级签订安全生产承包责任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7)在施工过程中,在交叉路口和有行车干扰的地点,设专人指挥来往车辆,并制作醒目的警示标志。8)对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等生活安全方面的重要措施作出详细的规定,并加强督促检查,认真贯彻执行。9)抓好现场管理,开展文明施工,经常保持工地文明施工的良好状况。10)经常向当地气象台站了解天气状况,认真收听每天天气预报,如有强风暴雨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和处理预案。11)事故控制点:①2m以上的高处坠落事故;②触电事故;③物体打击事故;④机具伤害事故;⑤作业事故。12)按照施工总平面设置临时设施,严禁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设施.同时应符合防火、防尘、防爆、防洪、防雷电等安全规定和文明施工的要求。13)施工现场必须设有保证施工安全要求的照明,危险潮湿场所的照明10以及手持照明灯具,必须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电压。14)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应按规定配戴劳动保护用品和安全用具。作业人员
本文标题:水下混凝土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6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