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绪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1、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教学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由信息技术、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边缘科学。2、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开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进行信息教学技能的初步训练,为将来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3、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意义: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是信息技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是八所学到的一切专业知识更好的服务于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是本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一章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目的和任务1、素质包含的四个方面:1.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在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养成的较稳定的品质;2.科学文化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须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3.身体、心理素质:包含:身体素质:形态发育水平、生理机能水平心理素质:感知能力、情商、意志、毅力以及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4.劳动技能素质:包括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3.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4.强调解决问题、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价值观4、教材编选原则:(一)编写建议:1)要强调实用性;2)要体现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3)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4)要突出特色,强调创新;5)渗透人文精神,贯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二)编排教材内容遵循的原则:1.有利于学生尽早上机操作实习;2.按照学生的思维特点编排教学内容,使知识与心理相结合;3.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编排教材;4.根据现有的师资条件来编排教材;5.根据目前的教学形式编排教材;6.参考计算机科学的体系编排教材。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1、教学过程:是教室依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共产主义品质的过程。2、教学过程的性质:①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②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3、教学过程的特点:①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有计划、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②学生学习的知识是间接知识;③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④教学过程是教育过程。4、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特点:①教学应该以实践为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上机实践;②形成概念与掌握一些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③必须与教学、物理等相关学科相结合,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④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阶段:①感知教材;②理解教材;③巩固教材;④应用教材。6、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阶段:(一)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①利用社会舆论,培养学生学习的义务感和责任感;②给予学生良好的愿望,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③发挥教师自身的素质影响作用;④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感知教材,形成表象感知教材的途径:①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②利用教材和课外读物中的材料;③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三)理解教材,形成知识;(四)巩固教材,形成技能;(五)应用知识,形成能力;(六)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7、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方针,教学目的及教学规律性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内容:是指教师以准确无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武装学生,同时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注意问题:①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②必须阐明教材中的思想教育意义;③必须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密切结合实际、讲清理论,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有知能用。注意问题:①必须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进行教学;②要明确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③要重视必要的实践活动。(三)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引导学生对所学教材充分感知、比较、对照、判断、推理,为掌握科学概念打好基础。注意问题:①要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②要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③要把这一原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④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这些工具的作用。(四)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内容: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辩证的统一起来。注意:①要加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②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③要注意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五)理解与巩固相结合的原则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注意:①讲授知识要清晰而深刻;②引导学生坚持练习和复习;③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六)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及时抓好两头,承认差别,区别对待,使各类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有提高。注意:①要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②要正确对待个别差异。(七)启发性原则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注意:①培养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②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③要让学生养成善疑、善问、善思的习惯。2、如何综合运用这些原则:①上述教学原则对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确运用各项教学原则有助于我们自觉地按照教学的客观规律办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②注意各项原则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是各项原则相互作用和统一实施的结果,其中某个原则起主要作用,其他原则起辅助作用;③教学原则必须贯彻于全部教学活动中,即贯彻于确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及课程教学的每一环节中;④必须全面、辩证地贯彻各项原则,防止绝对化和片面性。第四章信息技术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组织,是联系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方式。2、基本组织方式:①课堂教学:是按照规定的时间表、对固定的班级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②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个别学生或活动小组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③现场教学: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有关现场如机房进行教学组织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3、信息技术的课外活动⑴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课外活动的作用:要承担教师责任,指导学生学习,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要担当起领导的工作,组织和管理小组的事物,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⑵、教师制定课外活动工作计划,包括小组的组织形式,活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a)小组组织:教师要做好动员工作,教师要学生向学生讲清小组成立的目的、意义及活动的大致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自愿报名,最后由教师和班主任共同确定小组成员。确定小组成员原则:对于确定参加小组的学生必须要有兴趣;成员智力要高,其他各科成绩优异;小组人数问题,应在20人左右。b)活动时间:尽可能不要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一般在周末花半天的时间c)活动内容:搞专题讲座、介绍最新成就、软件制作、定期推出编程练习、适当开展游戏比赛。4、信息技术课程类型(按教学任务划分)①传授知识课,主要任务大部分时间来讲授知识(1/3左右);②复习巩固知识课,主要任务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加深印象;③培养技能技巧课;④测验课,检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技巧5、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结构(环节)课程结构是一节课基本组织环节,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大致分配。①组织教学,主要是维持课堂秩序的一种手段,将组织教学贯穿于课堂的始终;②复习提问,引出课题: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考察学生掌握情况,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引出本堂课知识,提问要有计划性,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③讲授新课,是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④巩固;⑤练习;⑥小结,在下课之前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⑦布置家庭作业,是课堂活动的补充,进一步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复习看书、书面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第五章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步骤(方法)。2、常用方法:(一)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适当利用实物、挂图、演示实验等直观手段)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一种方法。a)分类:讲述:偏重于叙述事实和描绘形象的方式向学生陈述知识。讲解: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和论述科学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的方法。讲读:主要是讲与读交叉进行,有时还要加入练习活动。讲演:主要对一个完整的题目连贯进行分析、论证和说明,并给出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b)如何运用(注意问题)1)要事先准备好讲授提纲,按照讲授提纲系统的叙述教材,做到以事叙述,所举例证都要紧紧倒向结论,切忌离开主题任意发挥;2)要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精讲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做到重点突出、条理分明;3)教师讲话要通俗、要明白、要有趣味,要以姿势助说话,要善于举例子、作比喻;4)教师讲授的速度要与学生的思维速度相适应;5)讲授时人需恰当的利用板书、挂图、演示实验等直观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二)讲话法(问答法):是教师和学生用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a)分类:启发式谈话:主要用来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已有问题来引出新内容;检查和复习性谈话:主要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指导性和总结性谈话:可在实验和上机操作之前进行,使学生明确目的、要求和方法。b)如何运用(注意问题)1)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要求明确,切忌二义性;2)教师必须考虑对全班同学的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即要鼓励学习优异的学生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又要鼓励后进生树立信心;3)课堂提问之后应让学生有思考片刻的时间,应该避开一些是非题;4)与一个学生的谈话、对话也要兼顾全班的学生,用眼神、手势、旁白等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与学生两个人的对话中,形成全体师生的共同活动,切忌将大多数学生冷落在一边的情况。(三)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注意问题:1)讨论前要提出讨论的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或参考资料或进行调查访问,认真准备讨论意见、确定恰当的讨论时间;2)讨论中要善于启发引导,既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意见有要抓住问题的中心,把讨论引向深处;3)讨论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要进行辩证的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四)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和参考书来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注意问题: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水平,把握教材,特别是教材中的重点,以便有效的指导;2)教师要提出阅读的课题和要求,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3)教材如果不能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则不可采用这种方法。(五)演示法(也称直观法):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将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是利用计算机等设备向学生做示范性表演,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理解教材、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注意问题:1)演示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明确的目的,不能用演示法取代学生的具体操作实习;2)演示时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演示的对象以及演示的内容;3)演示时教师应对
本文标题: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9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