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面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面积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2.教材编写特点。(1)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较充分地展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如,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教材从比较封面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入手,由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以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比较活动,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教材除了介绍每个面积单位时,说明它的含义之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进一步,再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3)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以面积单位为例,教材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4)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此外,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以及在部分习题中,都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几何知识的乐趣。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四、课时安排13课时1、面积和面积单位3课时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4课时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课时4、解决问题4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第1课时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面积的意义。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过程与方法: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教学重点: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新-课-标-第-一-网教具准备: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二、探究新知1、教学面积的意义。出示教材第61页例1(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板书:观察比较)(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3)总结面积的意义。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2、认识面积单位。(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3)带着问题自学。提问: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巩固练习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3、完成62页做一做作业:练习册同步内容教学反思:认识面积的教学要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同时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第2课时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2)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重点:通过图形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教具准备:1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长的毛线和1个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2、你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二、探究新知:(一)学习教材第63页例3.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1)请同学们动笔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和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2)提问:①、什么样的图形为1平方厘米?②、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③、你能与用手势比画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吗?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1)请同学们用手势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2)教师手里有一根毛线,它的长大约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长的毛线)(3)出示正方形请同学们估测这是1什么?引导:你们看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区别了吗?(4)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5)展示学生画的图。3、比较1米和1平方米。(1)教师的讲桌的长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认一下是从哪里到哪吗?(2)讲桌的面积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新课标第一网同学们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的区别吗?(小组合作到前面演示,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四个同学把伸开的双臂手搭手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4、通过估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1)先小组合作估计同学们所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教师用皮尺帮助学生验证。(2)估计自己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再用同学们准备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3)说一说,你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三、巩固练习:1、63页做一做2、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5题。3、画一个正方形并标出这个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4、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图形,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一条线段长1平方分米。()(2)一居室的面积大约是10米。()(3)一根铅笔长15厘米。()(4)一座高楼高约100平方米。()作业:练习册同步内容教学反思:在教学三个面积单位时,我先让学生自学教材中的介绍,再让学生通过动手画、剪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并用它们分别来比较身边接近大小的物体的面积,最后我展示课前准备好的1平方米的白纸让学生充分感受其大小。这一过程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由了解——体验——理解,充分在头脑中建立了三个面积单位的表象。第3课时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习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重点:通过图形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涂色”比赛。师:在黑板上随手画两个大小不一的封闭图形。要求男同学,女同学各派一名代表把黑板上的两个平面图形涂满颜色,比比看谁先涂完?男女生代表:台前涂色比赛生质问: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生:因为两个图形的面不一样大。师归纳:封闭图形有大有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设计意图:以比赛导入,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二、新知识练习(一)初步感知面积的涵义。1、联系生活经验,感受物体的表面。生摸一摸:身边物体的表面(书面,课桌面)。生交流:某个物体的表面大,某个物体的表面小。2、重叠比较,感受封闭图形的大小。师:(出示两个面积接近的长方形)看到这两图形,你想知道什么?生猜:两个图形的大小。生动手:重叠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师:比较物体的表面大小还可以用——生:重叠比较的方法。师:揭示完整的概念:象这些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面积概念)(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说一说,摸一摸,观察、验证等活动,充分调用学生的感官去体验感受,把抽象的概念以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现,使学生印象深刻,便于理解。)(二)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师:(投影出示两个不规则图形)怎样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呢?生:尝试各种方法,并优化选用数格子的方法。生活动:数格子,算面积大小。师:像这些不规则的图形,肉眼和重叠比较都很难知道它们的大小,我们有什么办法解决呢?生感受:要用统一面积单位。(设计意图:从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估计、验证等数学活动,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的形成过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三、练习指导:1、64页第2题直观比较2、64页第3题数方格比多少3、65页第7题在方格图中画好后再数数作业:练习册同步内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第4课时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推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2、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教学重点: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准备1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口算下面各题。15×380×6060×3025×44×3017×8400×59×1312×726×311×10045×3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66页例4.(1)出示下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
本文标题: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面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2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