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最新国内外医疗器械实用维修手册
第一篇总论第一篇总论第一章概述一、总论检验医学在国外习惯上称为实验室医学(LaboratoryMedicine)。它是一门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多个专业的交叉性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检验的范围日益广泛,检验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各种定量的检测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和健康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监测和医学研究的诸多需要,医学检验方法的进展十分迅速,血液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的任何新理论,新技术以及重大科研成果,凡是能直接用于诊断疾病的,或早或迟都会发展成为一种检验方法,进入临床实验室。相应的检验仪器更是日新月异。随着数学方法和统计学方法、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向检验医学的广泛渗透,使得临床检验仪器都向着机械化、自动化、精密化和简易化的方向发展,大大地提高了临床检验的速度与精度以及对资料的处理能力和管理质量。随着高灵敏度、多功能、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检测仪器的不断涌现和广泛应用,临床医学的发展对实验室检验,判断结果的依托性的不断增大,对检验工作者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和提高医学院校相关专业的各层次学生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和使用各类现代化检验仪器,使之在辅助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最佳的效能,成为相当急迫、重要的事情。教育培养各层次学生和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各种常用检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分类结构、性能指标、使用方法、常见故障的排除、临床检验仪器中的计算机技术,并了解其发展趋势,为他们更好地从事临床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临床检验仪器的分类和进展(一)临床检验仪器的分类临床检验仪器的分类历来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各方面人士对此争议较大。有主张以临床检验的方法为主对临床检验仪器进行分类的,如按目视检查、理学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自动化仪器检查等进行分类;也主张以检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为主对临床检验仪器进行分类的,如按力学式检验、电化学式检验、光谱分析检验、波谱分析检验等进行分类。无论种分类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一定的局限性及交叉性。近年来,由于各医学基础学科的重大突破和迅速发展,微型电脑在临床实验室的普及,特别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检验仪器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使临床检验仪器的种类愈来愈多,更使临床检验的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划时代的改变。如何科学地、合理地对临床检验仪器进行分类变得更复杂。但是,随着临床检验学科的不断发展,临床检验仪器的分类将会不断规范、完善。本手册对所介绍的各种临床检验仪器,综合以上两种分类思路并考虑到临床检验中的使用习惯,大体分成以下几类:-3-《最新国内外医疗器械实用维修手册》1.分离分析检验仪器低速离心机,高速离心机,超速离心机;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电聚焦电泳仪,高效毛细管电泳仪。2.光谱分析检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发射光谱仪。3.目视检验仪器普通生物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紫外线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相衬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4.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检验仪器血培养仪,二氧化碳培养箱,流式细胞仪;基因扩增仪;氨基酸分析仪;测序仪。5.现代波谱分析检验仪器质谱仪;磁共振分析仪。6,临床检验常规仪器血细胞分析仪,凝血分析仪,血液流变学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样品自动处理系统,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血气酸碱分析仪;微生物快速检测仪;酶标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γ计数器,微量蛋白比浊仪,磁分离酶联免疫测定仪。7.其它临床检验仪器。以上对临床检验仪器的分类只是本书采用的一般分类方式。目前,在临床检验中还常常联合使用不同类别的检验仪器,称为多机组合联用,以达到最佳检验效果。(二)临床检验仪器的进展及发展趋势临床检验仪器是在人们认识疾病、明确诊断、观察疗效、推测预后和不断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纵观临床检验仪器的进展,大体上可分成如下几个阶段。17世纪末,荷兰人Leeuwenhook在诊断中创用了显微镜。随后,人们相继应用显微镜观察到血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并开始改变仅限于用感官直觉(色、嗅、味等)观察尿液的方式。一些只凭人们感官操纵的检验仪器不断出现。随着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到来,一些机械指针式检验仪器和检验控制装置开始问世。20世纪初,由于电子管的发明及电子学的蓬勃发展,促进了近代医学科学和自动化理论与实践的飞速发展。临床上要求检验提供的支持诊断、鉴别诊断和准确诊断的依据不断增多,要求不断提高。这些都为近代临床检验仪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晶体管的发明,数字化技术进展迅速,各种模拟—数字转换技术日趋成熟。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一大批数字式检验仪器开始应用于临床检验。例如,生化分析仪就从单通道连续流动式发展到多通道连续流动式自动分析仪。在这个阶段,虽然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在科学技术领域引起了轰动,但计算机技术并未对临床检验仪器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这是因为当时的计算机还是一种技术复杂、价格昂贵的设备,只有少数专业人员才能掌握和操纵它。因此,计算机很难在临床检验仪器中获得普遍应用,只有少数需要浩繁数据处理的大型精密检测仪器如质谱仪、波谱仪、声谱仪等才尝试使用计算机技术。20世纪70年代,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发明了微处理器芯片。随后,美国开始制售配微型计算机的检验、分析仪器产品。从1975年起,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在各种检验、分析仪器中的应用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递增。到20世纪90年代,由计算机系统控制的多通道的自动化分析仪,随机任选式的、大型的、微机化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已在中等以上的医院普及应用。-4-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医学检验仪器的维修任何仪器,无论其设计如何先进、完善,在使用过程中都避免不了因各种原因,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故障,只是仪器的故障率不同而已。为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对仪器进行正常维护和及时修理是非常重要的。限于篇幅,本章只对医学检验仪器的特点和维护要求、仪器维修应具备的条件、仪器出现故障的规律、种类和原因、仪器维修的程序和常用方法、医学检验仪器的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查等内容做些简单介绍。第一节医学检验仪器的特点和维护要求一、医学检验仪器的特点医学检验仪器是用于疾病诊断、疾病研究和药物分析的现代化实验室仪器,其主要特点如下:1.结构复杂医学检验仪器多是集光、机、电于一体的仪器,使用器件种类繁多。尤其是随着仪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仪器的小型化,仪器功能的不断增强,各种自动检测、自动控制功能的增加,使仪器更加紧凑、结构更加复杂。2.涉及技术领域广医学检验仪器常涉及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传感器、生物化学、放射等技术领域,是多学科技术相互渗透和结合的产物。3.技术先进医学检验仪器始终跟踪各相关学科的前沿。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新材料新器件的应用、新的分析方法等都在医学检验仪器中体现出来。4.精度高医学检验仪器具体说是用来测量某些物质的存在、组成、结构及特性的,并给出定性或定量的分析结果,所以要求精度非常高。医学检验仪器多属于精密仪器。5.对环境要求高由于医学检验仪器具有以上特点,以及其中某些关键器件的特殊性质,决定仪器对环境条件要求很高。二、医学检验仪器的维护仪器维护工作的目的是减少或避免偶然性故障的发生,延缓必然性故障的发生,并确保其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仪器的维护工作是一项贯穿整个使用过程的长期性工作,因此必须根据各仪器的特点、结构及使用过程,并针对容易出现故障的环节,制定出具体的维护保-5-《最新国内外医疗器械实用维修手册》养措施,由专人负责执行。1.一般性维护工作一般性维护工作所包括的是那些具有共性的,几乎所有仪器都需注意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仪器的接地:接地问题除对仪器的性能、可靠性有影响外,还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关系重大,因此所有接入市电电网的仪器必须配接可靠的地线。(2)电源电压:由于市电电压波动比较大,常常超出要求的范围,为确保供电电源的稳定,必须配用交流稳压电源。要求高的仪器最好单独配备稳压电源。另外应注意,插头中的电线连接应良好,使用时切莫把插孔位置搞错,导致仪器损坏。(3)仪器工作环境:环境对精密检测仪器的性能、可靠性、测量结果和寿命都有很大影响,为此对它有以下几方面要求:①防尘:仪器中的各种光学元件及一些开关、触点等,应经常保持清洁。但由于光学元件的精度很高,因此对清洁方法、清洁液等都有特殊要求,在做清洁之前需仔细阅读仪器的维护说明,不宜草率行事,以免擦伤、损坏其光学表面。②防潮;仪器中的光学元件、光电元件、电子元件等受潮后,易霉变、损坏,因此有必要定期进行检查,经常及时更换干燥剂;长期不用时应定期开机通电以驱赶潮气,达到防潮目的。③防热:检验仪器一般都要求工作和存放环境要有适当的、波动较小的温度,因此一般都配置温度调节器(空调),通常温度以保持在20~25℃最为合适;另外还要求远离热源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④防震:震动不仅会影响检验仪器的性能和测量结果,还会造成某些精密元件损坏,因此,要求将仪器安放在远离震源的水泥工作台或减振台上。⑤防蚀: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及存放时,应避免接触有酸碱等腐蚀性气体和液体的环境,以免各种元件受侵蚀而损坏。以上是有关仪器的一般性维护的主要内容,另外所有仪器在关机停用时,要关断总机电源,并拔下电源插头,以确保安全。2.特殊性维护工作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检验仪器所具有的特点而言的,由于每种检验仪器有其各自的特点,这里只介绍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几个方面。(1)光电转换元件,如光电源、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在存放和工作时均应避光,因为它们受强光照射易老化,使用寿命缩短,灵敏度降低,情况严重时甚至会损坏这些元件。(2)检验仪器在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防止受污染。如有酸碱的环境将会影响酸度计的测量结果;做多样品测量时,试样容器每次使用后均应立即冲洗干净。另外,杂散磁场对电流的影响也是一种广义的污染。(3)如果仪器中有定标电池,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如电压不符要求则予以更换,否则会影响测量准确度。(4)各种测量膜电极使用时要经常冲洗,并定期对其进行清洁,长期不使用时,应将电极取下浸泡保存,以防止电极干裂、性能变差。-6-第一篇总论(5)检流计在仪器中作为检测指示器使用的较多,但它极怕受震,因而每次用毕后,尤其是在仪器搬动过程中,应使其呈短路状态。(6)仪器中机械转动装置的活动磨擦面间宜定期清洗,加润滑油,以延缓磨损或减小阻力。(7)检测仪器一般都是定量测定仪器,其精度应有所保证,因此需定期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校正。同样,在仪器经过维修后,也应经检定合格后方可重新使用。此外,仪器维护还有其它许多特殊内容,如用有机玻璃制成的元件,应避免触及有机溶剂;气相色谱仪在使用时需避开易燃气体,且其氢气源应远离火源等。通常这些内容在仪器的使用说明书中有详细的交待,负责维护工作的人员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中的有关内容,以进行正确的维护。第二节医学检验仪器维修应具备的条件医学检验仪器维修应具备的条件分三个方面,具体说明如下。一、对维修人员素质的要求1.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心理素质医学检验仪器维修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维修人员必须具有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并养成多观察、多动手、多分析、多记录、多总结的良好习惯,以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维修水平。另外维修人员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要被困难吓倒,要知难而进,胆大而心细。2.具有丰富的知识检验仪器维修人员的知识面要求比较广,特别是随着现代化检验仪器设备的精密度、复杂性的提高,要求知识面越来越广,且逐渐加深。通常维修医学检验仪器一般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知识:(1)电工基础、电子线路、医学检验学、光学和机械基础等基础知识。(2)医用检验仪器的原理。(3)微型电子计算机技术。(4)电子仪器设备可靠性知识。(5)电子仪器设备的结构设计知识。(6)计量测试方面的知识。3.维修人员的基本技能(1)熟练的焊接技术:熟练的焊接一般指能根据不同焊接对象灵活使用焊接工具和焊接方法。保证既不损坏元件,
本文标题:最新国内外医疗器械实用维修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2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