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有关中国共产党的若干问题
有关中国共产党的若干问题索引一、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与经济条件2、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3、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四、社会主义改造1、社会主义改造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五、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1、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3、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1、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2、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3、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不同内容和特点4、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5、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6、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七、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八、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九、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1、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2、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3、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4、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一、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具体地说:①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②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③中国革命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农民游击战争。广大农民所在的广大农村,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要是落实在对广大农民的领导上。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民主革命时期,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也有不少来自知识分子,还有来自非劳动阶层的革命分子。但是,我们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2)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变了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了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最根本的利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继续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①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党的建设的突出特点党的建设有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理论建设、作风建设、执政党还有廉政建设等方面,但首先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去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从思想上保证共产党组织的纯洁性。1929年,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第一,必须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第二,毛泽东倡导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第三,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发挥先锋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群众中率先垂范,共产党支部必须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第四,共产党员必须注意调查研究,按实际情况办事,实事求是。②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对党的优良作风作了简明概括,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在一起的作风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需要全党从多方面做出努力,其中最主要的,一是自觉学习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时时处处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二是最大限度地开辟和拓宽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各阶层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三是坚决反对和整肃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保持党的清正廉洁;四是时刻关心群众的各种切身利益,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优质高效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五是及时修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③注意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组织的集中与民主的高度统一,是党的力量之所在。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结合。在民主和集中的关系上,毛泽东总是把民主放在前头。集中就是集中正确的意见。集中,主要指全党路线、方针、政策及全党纪律、行动的统一性。在此基础上,达到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强调极端民主化,强调集中反对民主都是错误的。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实行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全党服从中央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社会主义因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逐步积累和增长,是实现两个革命转变的重要历史条件。到1952年,新中国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与经济条件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之际,中国的近代工业已经有了—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贯彻、实施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逐步确立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其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国营经济,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此外,获得土地的个体农民有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的愿望,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开始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这些都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经济条件。2、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根本政治条件或政治保证。3、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基本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冷战”局面开始出现,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则支持和援助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这也促使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考虑尽快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四、社会主义改造1、社会主义改造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即使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更加平等的关系,改变财富为个人所有或少数人占有的状况。也只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变经济基础,才能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即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巩固工农联盟,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要财富的拥有者,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当家作主。当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终目的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工业化开辟道路。当时的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国家工业化的要求之间确实存在某些矛盾。从主观上说,中共中央决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推进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也就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1)主要经验:①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实行和平赎买政策,实现了以和平方式完成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向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转变。②成功地创造了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③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实现了团结资本家,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并把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奇迹。(2)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中国革命胜利后,毛泽东主张对资产阶级的两个不同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即对官僚买办资本实行没收,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资本,根据马克思和列宁的设想实行和平赎买。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就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进行的,因而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进行改造的方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这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在中国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基本依据在于:第一,中国共产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第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但在民主革命时期有两面性,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具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承认《共同纲领》,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五、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1、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1956年的中共八大,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苏联经验为借鉴,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探索的第一个里程碑。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主要表现在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的科学认识上。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现在,“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也就是说,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中共八大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的分析是正确的,它把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综合实力起点非常低、社会生产力发展十分落后的这一基本国情突出出来,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
本文标题:有关中国共产党的若干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4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