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桐泾路站报告
目录1.概述1.1工程概况1.2勘察目的与任务1.3依据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及相关技术要求1.4勘察工作量布置1.5勘察方法1.6勘探点定位及高程测量1.6.1勘探点定位1.7勘察完成工作量2.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场地环境条件2.1场地地形、地貌2.2地质构造2.3场地环境3.场地土层的分布3.1场地土层组成3.2土层详细描述4.岩土参数分析与选用4.1岩土参数可靠性分析4.2岩土参数的统计4.3岩土参数选用5.场地地震效应5.1场地抗震地段划分5.2场地类别划分5.3液化评价6.区域水文气象及场地水文地质条件6.1区域水文气象6.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6.3环境水与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7.围岩分类及围岩分级7.1围岩分类7.2围岩分级8.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8.1土层物理试验指标平均值及范围值8.2土层力学指标平均值及范围值8.3土层力学指标标准值8.4土层特殊试验指标平均值8.5砂性土界限粒径及界限系数平均值8.6土层固结系数8.7土层电阻率及热物理指标平均值8.8原位测试指标8.9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综合建议值9.岩土工程评价与建议9.1场地稳定性9.2场地土层分布特征9.3地基承载力评价9.4地基基础方案的建议9.5基坑工程评价10.结论11.附录0附录表附录序号图名图(表)号张数(份)附表1勘探点实际材料一览表1.122地层统计表2.1~2.223静力触探测试成果统计表3.114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4.1~4.12125热物理试验成果表5.116电阻率试验成果表6.117液化统计表7.1~7.558土工试验成果统计总表8.1~8.40409压缩曲线图表9.1~9.3310抗剪强度关系曲线10.1~10.8811三轴试验曲线图表11.1~11.171712颗粒分析曲线图表12.1~12.5513固结试验成果13.1~13.33附图14苏州市第四纪地质图14.1115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走向示意图15.1116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6.1117工程地质剖面图17.1~17.9918钻孔柱状图18.1~18.2626附件19水质分析测试报告19.1~19.6620波速测试成果报告20.11份1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桐泾路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编号:07081-1)1.概述1.1工程概况《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桐泾路站》位于苏州市桐泾路与干将路交汇处。车站设计中心里程桩号右DK9+446.000,长约159.4m,宽约18.0m,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结构顶板标高约为-1.592m(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车站结构底板标高约为-13.252m。有效站台中心轨顶标高为-11.912m(黄海高程系),明挖法施工,拟采用连续墙+内支撑围护结构体系。本车站我公司已于2003年11月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并提交了《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KB标段试验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编号03100)。现车站(主体)整体东移,出入口变化较大,按业主要求进行本次补充勘察,我公司在利用原有勘察资料的基础上,与重新勘察资料一并整理,提供《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桐泾路站》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由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设计,我公司负责建设场地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场地地理位置见下图。1.2勘察目的与任务1.2.1勘察目的本次为满足施工图设计而进行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勘察方案是报业主批准后实施的。本工程的勘察目的为通过钻探、现场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方法,查明场区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2.2勘察任务根据勘察目的,结合《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及设计要求,本次勘察应完成以下任务:(1)、查明场区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2)、查明场地范围内土层的类别、结构、分布规律、工程特性,对地基均匀性作出评价。(3)、查明场地范围地表水分布情况,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含水层埋深、补给及排泄条件。提供地下水初见及稳定水位,提供地下水季节变化幅度,提供各主要地层的渗透系数。(4)、查明场地内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并提供岩土计算参数。(5)、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场地地震效应。(6)、进行围岩分类和围岩分级,并划分土石工程等级。(7)、判定场地水与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8)、提供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9)、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评价,提供地基基础方案的建议和岩土设计参数。(10)、论证基坑开挖施工对既有建筑物、地下设施的影响。提供基坑稳定性计算、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11)、论证基坑开挖人工降低地下水的可能性,提供降水设计参数,论证地下水对车站施工及运营的影响。21.3依据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及相关技术要求1.3.1执行规范《地下铁道及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1.3.2参考规范、规范和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4勘察工作量布置1.4.1勘探点布置原则和勘探点数量勘探点布置主要依据《地下铁道及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按中等复杂地基,车站部分布置在车站主体的周边、过街道、出入口,勘探点间距约在25~40m;另外还在通风口、过街道、出入口布置了勘探点。本次勘察在变动后的车站主体位置、出入口位置增布11个勘探点(其中控制性勘探点5个,一般性勘探点6个)。利用了有原勘察报告(勘察编号:03100)15个勘探点和相关试验资料。1.4.2勘探点深度确定原则和勘探点深度勘探点深度根据场地地质条件、车站结构底板标高、支护结构方案和施工方法综合确定。具体为:车站主体部分的控制性勘探点深度约50m,一般性勘探点深度约40~45m;过街道勘探点深度为40m;出入口勘探点深度为20m。1.4.3原位测试工作量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KB标在初勘和详勘时,选择了代表性地段(车站或区间范围)进行了大量原位测试工作,包括:扁铲试验、旁压试验、水文地质抽水试验,并提交了《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KB标》(共享报告),即扁铲试验检测报告、旁压试验检测报告、水文地质抽水试验专题报告。所以,本站勘察时仅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波速测试。1.5勘察方法1.5.1钻探方法采用北京探矿机械厂生产的XY-1A型百米岩芯钻机钻孔,开孔孔径150mm,终孔孔径110mm,上部采用钢护筒护壁,护孔管管径146mm,长度4.0~6.0m,采用全孔泥浆护壁。土层采用岩芯管钻进,回次进尺控制在1.5~2m,提土率不少于80%。1.5.2取样方法原状土样采用直径108mm薄壁对开式取土器,重锤(锤重63.5kg)少击方式采取,采取的土样质量等级为I级。完全扰动土样由标贯试验直接从贯入器中取得。1.5.3原位测试方法(1)、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锤击速率小于30击/min,每贯入30cm为一测点。锤重、落距及贯入器规格均符合行业标准《标准贯入试验规程》YS5213。土层测试时,贯入器抵达天然土层先预打15cm再进行正式贯入试验,用钢尺准确量定30cm长度,每10cm长度用粉笔标画,保持探杆垂直、锤击匀速,记录每10cm长度的锤击数并累计30cm长度的锤击数。(2)、静力触探试验采用20T车装静探仪,连续贯入,每10cm记录一次应变值,自动记录采用20T车装静力触探仪,单桥探头,探头在测试前进行了率定。测试采用连续贯入,贯入速率1.2m/min左右,每10cm采集一次应变值,记录仪型号为LMC-D310。(3)、波速测试波速测试技术要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0.10实施。波速测试采用单孔检层法,测试仪器采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生产的工程动测仪RSM24FD及声波检测仪RSM-SYS,波速探头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生产的JBT-1型。波速测试时,要求测试钻孔垂直,孔壁光滑,激振板应紧贴地面,探测头贴壁良好,测绳深度标记准确,测试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测点的垂直间距采用1m,并自下而上测试。测定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压缩波速。3波速测试方法、原理详见报告附件20——《波速检测报告》。1.5.4地下水水位量测场地有多个含水层,为量测各含水层的水位,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潜水含水层水位量测:首先在勘探过程中量测初见水位,并钻入含水层一定深度,然后,根据含水层的渗透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的地下水的稳定时间,量测地下水稳定水位。承压含水层水头量测:首先钻入含水层一定深度,采取止水措施,与其他含水层隔开,根据含水层的渗透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进行分层量测。1.5.5土工试验方法按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的试验:(1)、物理性试验:含水量采用烘干法、密度采用环刀法、液限采用76g瓦氏圆锥仪法、塑限采用滚搓法、渗透试验采用变水头法、颗粒分析试验采用筛析法+比重计联合测定。(2)、固结试验:常规压缩试验采用快速法、回弹采用固结法、固结系数采用固结快速法。(3)、抗剪强度试验: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直剪快剪和固快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采用单轴抗压法。按照《地下铁道及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要求进行的特殊试验:(1)、垂直基床系数采用固结试验法。(2)、静止侧压力系数采用K0仪法。1.6勘探点定位及高程测量1.6.1勘探点定位根据各勘探点坐标,采用全站仪定位。采用统一坐标系统(苏州轨道交通独立坐标系)。勘探点具体定位为:首先在业主提供的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东环路站平面位置图(电子图),在电子图上读出勘探点坐标,利用我公司从苏州市工业园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处收集的一级导线点(I9041:X=45707.366,Y=58319.318、I9042:X=45764.838,Y=58635.137)的实地位置,采用全站仪测放出勘探点的实地位置。1.6.2勘探点高程测量勘探点高程采用全站仪实测,高程引测点为I9041(H=3.824m,高程系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位于苏华路北侧苏春西路上。1.7勘察完成工作量1.7.1野外勘探及测试工作量本次野外勘探工作于2007年10月8日开始,10月16日结束,为保证取土样的质量,上部采用钢护筒护壁、全孔泥浆护壁钻进。本次勘探完成工作量见表1.7.1-1,利用勘察报告03100工作量见表1.7.1-2和表1.7.1-3,详见报告附表1——《勘探点实际材料一览表》。(1)、本次勘探完成工作量(表1.7.1-1)表1.7.1-1勘察方法孔数(个)最大深度(m)最小深度(m)累计进尺(m)取土样(件)标贯试验(点)水样(组)原状扰动取土孔650202101394标贯试验孔450401754760波速测试孔42727108(2)、利用勘探工作量(表1.7.1-2)表1.7.1-2勘察方法孔数(个)最大深度(m)最小深度(m)累计进尺(m)取土样(件)标贯试验(点)水样(件)备注原状扰动取土孔850403651662引用03100报告标贯试验孔551.4545.25247.154671(3)、利用测试工作量(表1.7.1-3)表1.7.2-3测试方法孔数(个)深度(m)累计进尺(m)备注静探试验孔332-41113引用03100报告1.7.2室内试验室内试验工作与野外勘探同步进行,本
本文标题: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桐泾路站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4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