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有关经济文化论文(文化经济的论文)试论公文中的新词新语
有关经济文化论文(文化经济的论文):试论公文中的新词新语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界不断涌现出大量新词新语,其研究也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对其的分析和积累不仅有利于丰富汉语语言语汇,并且有利于鉴证社会的发展及今后用语的规范方向。本文就将重点阐述近年来,公文当中出现的新词新语的类型,以及其特点。通过分析公文中的新词新语,进一步了解新词新语在主流媒体中发展和影响。关键词:新词新语;公文;种类;特点改革开放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和更新,汉语词汇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大量反映新事物、新观念的新词新语涌现出来,流行起来,并波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中,有和谐社会、八荣八耻、倒扁;经济方面最近有大肚子经济、大小非解禁、低碳经济;文化方面常涌现出了保鲜教育、博客话剧、火星文;人民的思想观念也出现了仇富心理、囧、急婚族;生活方式上有了假日夫妻、房奴、宅女等等。自1978年以来,平均每年增加新词新语700条左右,每天都有至少两条新词新语产生。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大众趋新的心理和文化传统的影响都推动了新词新语的急剧增加。一、公文中新词新语的种类公文语言中包含多种类型和语体色彩,例如:申请、请示、报告中的语气大多较为恳切、谦虚;指示、命令的用语则较为强硬。在核心保密事件或具体情况尚未清楚时有公文模糊语言,在普通常用公文中有套用语言等。公文是国家政策、重大决定或重要事件的传播载体,是一个国家最高级别的正式文书。它对国际国内的新发展、新变化,当前出现的新政策、新观念以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理论最为敏感,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加以传达,加之现在政务公开,政府的公文传播范围扩及百姓。其引领性及权威性决定了它跟新词新语的密切联系,以及对新词新语发展的巨大影响。在公文中必然会产生或采用大量的新词新语,这样才能及时的反映和指导社会发展,同时,新词新语不仅借助公文得到广泛传播,而且也在公文的起草过程中经受反复帅选、逐渐定型,最终以其成熟、规范的形式公诸于世,并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最早观察分析新词新语的吕叔湘、陈原先生提出:新词新语既包括新产生,其含义色彩和表现形式都给人们以新颖感的词语;也包括旧有词语的新义项、新用法。前者在公文中出现的概率较大,按其类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一)政策词其中包括政策专有名词和政策产物词两种,公文最大的意义在于传达政府政策,故这类新词新语在公文中最为常见。政策专有名词是在当前政治环境以及将来发展需求的背景下经过反复研究,按照汉语构词、短语结合规律所创造出的专有名词。例如:在全球污染严重,能源危机迫在眉睫的时候,《关于可持续发展指导意见》中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关于低碳经济发展指导意见》中也提出了“低碳经济”、“风能发电”;在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环境下《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了“一揽子计划”等等。政策产物词是指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其实施方式、实施产物或带来的影响所产生的新词,如:在贯彻国家为中小学生减负的政策过程中就产生了“扩招”、“免考”;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产生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为落实《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方案》产生了“替代燃料”、“生物燃料”,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也产生了“探底”、“企稳回升”等等。(二)数字、字母词公文中记录重大事件常用事件发生的日期作为代名词,这便是数字次产生的一大途径。如:当提到汶川大地震时常用“5.12”代替;当提到拉萨打砸抢烧事件时常用“3.14”代替等等,这样可以简洁有效的表达事物,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又能起到对事件的追思及重视作用。字母词即通过组合每个词的首位字母构成新词或在使用外来词时直接沿用其原形式,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中产生了“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X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IPO”。这些词语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早已存在,但在中国使用尚属初期,正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融汇了各国经济学理论的精华,故对于近期才使用的外来词语都直接用其原有形态。(三)新借外来词近些年来,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广泛,人员往来逐年增多,大批外国新产品、新技术进入我国市场,相关的外来词语也被引进来了。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纳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轨道当中,这种趋势必将日益明显。如: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关于国际金融形势的声明》中提出的“次贷危机”;在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诺伊琳·海泽访谈中提出的“经济发动机”等等,这些词虽然也是最近于国外引进的外来词,但不同于字母词,他是将外来词结合中国文化后按照组词规律翻译出来的新词,这样让这一词的意义更加容易领会,同时也使得国民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二、公文中新词新语的特点公文中的新词新语有一种很强势的语言势态,其中不乏流芳多年的经典词语,如:招贤纳士、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等,皆因公文中每出一个新词都极为审慎,无不经过反复甄选、多方锤炼,一旦形成则十分规范且稳定性高,流传久远。与网络新词新语大多昙花一现相比,公文中的新词新语则是通过官方媒介层层传播,不仅传播范围广而且使用时间长,民众通过读书、看报等政治关心对其了解程度较高,甚至连小孩都通过社会宣传耳濡目染。归其特征,公文中的新词新语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强势势态,主要是因为其以下五个特点:(一)概括性高公文中大量使用概括性的词语,这样可使语言简洁、严谨。尤其是在指挥性、规范性的公文中,往往涉及某一事物求周全而不能有例外,在此情况下便使用有高度概括性的词语。如:在提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时,其中八条知荣明耻之标准缺一不可,故概括为“八荣八耻”;在提到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措施时,其中有一条是“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每次这样说不仅不易记忆,且表达冗长,故概括为“节能减排”。经过反复推敲而达到了词语高度概括化的境界,古人谓之百炼为字,千炼成句,话虽然少,但是所阐述的内容很周,含义也十分丰富。从古至今公文用语无不强调这一点,故出现在公文中的新词新语也都体现着“神远而含藏不尽之简”。(二)表意明确每个词语都应揭示着一定的产生背景,承载着一定的信息和意义。表意明确是新词新语能够被大众接受、能够立足生存的前提条件。“抓大放小”原本是一个哲学术语,是“重点论”的另一种表述。即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而次要矛盾是对主要矛盾的补充。为此,研究问题时应分清主次,学会“抓大放小”,强调、突出主要矛盾,学会抓重点、抓关键并兼顾其他。而在98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赋予了他一个新的意义,即改调整结构的过程中要抓好大型国有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放开中小企业让其进入市场走向竞争。这样的新义项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不仅简洁明确而且朗朗上口、便于流传。再如:“经济发动机”一词是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诺伊琳·海泽在曼谷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评论中国的,因为中国不仅在消除贫困和推动南南合作方面作用显著,而且经济发达,科技先进,实力雄厚,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故在经济方面中国对亚太地区甚至全球都起着带动作用,用经济发动机一次形容简直恰如其分。(三)正式官方人们对新词新语有一种求新好奇感,故平时社会语言中的新词新语五花八门,但在公文中的语言就十分正式精炼,其中的新词新语也同样官方。如社会中流传的“把妹”、“圐圙”就绝不会出现在公文中,“玩文学”、“玩电影”等虽然常在新闻中见到,但是“玩……”的表达方式,往往给人不够严肃,随心所欲的感觉,故一般也不会出现在公文当中。公文当中出现的新词新语,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知荣明耻”,其出现凝练自一个深厚的社会背景。在我国国民人生观、价值观收到来自全球各国的文化汇入的大背景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移风易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风俗,天下之大事也。”故“知荣明耻”标榜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不仅正式且含义深刻。这也正为公文新词新语较强生命力奠定了基础。(四)不可取代公文中的每个词语在词汇家族中都有其存在的地位、使用的价值,是由于它特定的含义或特有的色彩,没有另外一个词语能代替它。生活中的很多词语容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被更加成熟文明的新词所取代,如:“剃头匠”被“理发师”取代了,“先生”替换为了“老师”等等,这些词语的含义没有改变,可形式上被替换了,这是社会进步、文明化的表现,但在公文中这种现象则不会出现,因为公文中的新词新语具有权威性,有的甚至具有法律效率,故一旦形成就非常稳定,不会出现朝定夕改的现象。有人觉得公文中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十分相近,有时可以相互替代,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金融危机是指一个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和超周期的恶化。而经济危机主要是指经济基本面发生极端恶化,大量企业倒闭,社会经济陷入极端萧条中。金融危机可能发展为经济危机,但是二者的概念相差甚远,不能等同。故公文中的词语就算相近情况,但仍各有独特背景及含义,尤其新词新语更是不可更替。新词语的大量涌现是社会嬗变的产物。每当社会的经济、文化发生重大变革时,就会诱发新语新词新用法的大量产生。新词语的活跃程度,是社会活力的指标,大凡新词语层出不穷的时代或社会,往往是充满活力,飞速发展的时代。语言的三大要素中,词汇是最能反映社会变化的,语法和语音则难于担当此任。公文中的新词新语虽然产生的频率相对较低,但其生命力及影响力十分明显:语言学上,它丰富了语言语汇,我们的词汇就是这样通过新词语的产生,一代一代结累起来的;除语言学的价值外,公文中的新词语还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历史发展的有力证据。新词新语的不断涌现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密切注意到语言各方面的发展动态,及时学习、准确理解和恰当运用好新词新语,从而使我们的言语表述更加准确、生动、形象、新颖,更具有适时性和现代感参考文献:[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于根元.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书海出版社,1996.[3]宋子然,杨小平.汉语新词新语年编(2006-2008).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李星奎.秘书写作文选.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5]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6]苗枫林.中国公文学.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吕冀平,戴昭铭..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本文标题:有关经济文化论文(文化经济的论文)试论公文中的新词新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43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