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拜城古勒克达坂阿克牙依利亚克奥特拉克金铜矿地质条件分析
拜城古勒克达坂阿克牙依利亚克奥特拉克金铜矿地质条件分析一、地质概况1.区域地层本区域上出露地层有下元古界(Pt)、志留系(S)、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三叠系(T)、侏罗系(J)、白垩系(K)、第三系(R)和第四系(Q)。1)下元古界(Pt):为该区出露最老的地层,仅分布于哈里克他乌南坡。组成下元古界的岩石主要是混合岩、结晶片岩和片理化、千枚岩化的碎屑岩、碳酸盐岩,该地层在西部组成一北东东向、向东倾没的背斜构造。南翼已出图。北部则是一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被北东、北西向两组断层切割,并有黑云母花岗岩贯入,使其较为零碎,分为上、下两个亚群:(1)阿克苏群下亚群(Pt1aka):分布于木扎尔特河东西两侧,铁列克厄肯上游的库孜文老克奥特拉克一带,呈近东西向展布,向南延入邻幅。该亚群出露於木扎尔特河背斜之核部,后期断裂将其切割,并被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所穿插。出露的岩性主要是条痕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夹眼球状混合岩及片岩。(2)阿克苏群上亚群(Pt1akb):仅见于干地尼白史奥特拉克至古勒克达坂一带,呈近东西向展布。其岩性为白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片理化砂质灰岩、变质粉砂岩夹二云斜长片麻岩、绿泥斜长变粒岩。2)志留系(S):该地层分布很广,以北东东向的复式向斜组成哈里克他乌的主体,分为三个组,下部穷库什太组,中部阿克牙孜组,上部乌帕塔尔坎组。(1)上志留统穷库什太组(S3q):岩性主要为绢云绿泥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夹白云蓝闪钠长片岩、大理岩、结晶灰岩;天山南部片理化粉砂岩、千枚岩、结晶灰岩、大理岩夹蚀变安山玢岩、英安斑岩。(2)上志留统阿克牙孜组(S3a):岩性为绿泥绢云石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夹石榴蓝闪片岩、石榴绢云白云石英片岩、混合岩;天山南:结晶灰岩、大理岩、黑云石英微晶片岩夹变质粉砂岩。(3)上志留统乌帕塔尔坎组(S3w):岩性为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结晶灰岩夹片岩。3)泥盆系(D):地层出露不全,仅出露中泥盆统,划为中泥盆统阿塔格组(D2a),岩性为结晶灰岩、千枚岩化炭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片理化长石石英砂岩、钙质岩屑石英砂岩夹砂砾岩。4)石炭系(C):区域分布较少。出露面积不大,但较为集中。主要有:(1)干草湖组下亚组(C1ga):辉绿岩、石英斑岩、凝灰岩、硅质粉砂岩、砾岩、含砾砂岩夹泥灰岩、玄武岩。(2)干草湖组上亚组(C1gb):灰岩、砂质灰岩、片理化泥质粉砂岩、千枚岩。(3)阿克沙克组下亚组(C1aa):泥质粉砂岩、砂质板岩、炭质板岩。(4)康克林组(C3k):底砾岩、灰岩夹钙质粉砂岩、砂岩。5)二叠系(P):二叠系仅见下二叠统小提坎里克组(P1x),主要分布于哈里克他乌南坡,岩性为凝灰角砾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玢岩、玄武岩、霏细斑岩、石英斑岩夹砂岩。6)中生界集中出露于哈里克他乌主脊以南及宿相厄肯至卡普斯山前一带。呈狭长条带状展现于库车凹地北部单斜带上,东部呈北西西-北西向延展,西部呈北东向延伸,组成了区内明显向北突出的向斜构造,区内仅出露北翼部分。从三叠系至白垩系均有分布,三叠系-侏罗系为连续沉积,而白垩系与侏罗系则有间断。侏罗系是含煤的主要层位。主要是由河流三角州相、沼泽相和泥炭沼泽相组成的陆相沉积。中-下三叠统俄霍布拉克群不整合盖于下二叠统小提坎里克组之上,部分系断层接触,其上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又被古-始新统库木格列木群不整合盖于其上。7)新生界(Q):新生界分布范围不大,第三系分布于库车盆地边缘,为一套紫红色河流相,河流湖泊相粗碎屑沉积,以砾岩为主。第四系主要分布于大沟谷的中下游,以砂砾为主。2.褶皱构造本区位于木扎尔特大阪复式向斜中的阿克塔格向斜和克其克阿克牙依利亚克向斜之间。区域上褶皱构造十分强烈,主要表现为大型复式背斜和复式向斜,以线型褶皱为主。阿克塔格向斜位于主脊南上述核心向斜以南塔木格他什-阿克塔格一带,东西长约150km,宽20km,南北均为断裂与其他单元隔开,由穷库什太组和阿克牙孜组构成。实际上此向斜是复向斜构造的南翼部分自身组成的层间褶皱,其北与上述向斜之间有一小背斜,因断裂切割和背斜过小而未显示出来。此向斜轴向北东东或近东西向,轴面直立,两翼倾角60°左右。3.断裂构造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构造方向主体受几大褶皱所控制。1)阿克牙孜依利亚克塔格北断裂阿克牙孜依利亚克塔格北断裂位于卡普斯朗上游断裂南约10km,近东西向延伸出图,长约160km,西段被北西向扭性断裂所错,为上志留统阿克牙孜组与上志留统穷库什太组的界线,沿断裂两侧有数十米的赭石化带,断裂面南倾,倾角75°。2)阿克牙孜依利亚克塔格断裂位于卡普斯朗上游断裂南约20km,近东西向延伸出图,长约160km,西段被北西向扭性断裂所错,为中泥盆统阿拉塔格组与上志留统穷库什太组的界线,也是加里东褶皱带与华力西早期褶皱带的分界断裂,东段后期又有活动,控制二叠纪以后的地层并切割它。沿断裂两侧有数十米的赭石化带,断裂面南倾,倾角75°。此断裂生成于志留纪以后,后期又有活动,而且对中泥盆世以后的地质构造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其次一级断裂在向斜核部及两翼发育,表现为断裂裂隙和层间裂隙,多为石英脉及蚀变岩充填,并伴有矿化蚀变,为该区的金铜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4.区域矿产本区大地构造位于哈尔克早古生代沟弧带,处于哈尔克金铜矿带上。“国家三○五项目”完成1:50万化探扫面后,发现一些金化探异常。紧靠本区域的吉尔吉斯坦库木托尔超大型金矿和哈萨克斯坦的查尔库拉大型金矿均处于矿带的西延部位,为本区域寻找大型—超大型金矿提供了重要信息。通过地质草测发现该处区出露岩浆岩为华里西期的花岗岩并且裂隙发育,石英脉充填于其中并伴有少量的蚀变,局部具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和硅化,为该区的寻找矿化体的重要线索。二、成矿条件分析1.矿床成因依据区域上及较近矿区的成矿特征及规律,可推测本区的矿床成因如下:1)孔雀石矿化体分布于中泥盆统阿塔格组(D2a)的铜矿化白云石脉中,围岩为中泥盆统阿塔格组(D2a)的灰岩、片里化石英砂岩。赋矿岩石矿化主要为孔雀石化。成矿对岩石具有选择性。2)矿化体受北东南西向断裂次级构造控制作用较明显,由于断裂的存在使得岩石局部具区域性白云石化。通过对比及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化特征,矿体分布于中泥盆统阿塔格组(D2a)的铜矿化白云石脉中。受北东南西方向的构造作用较明显形成白云石化。故初步认为该矿成因为热液型矿床。2.找矿标志结合区域及矿区、铜矿体各方面的资料来看,本区铜矿的主要找矿标志可总结如下:1)中泥盆统阿塔格组(D2a)的铜矿化白云石脉中是本区着矿的一个宏观标志。2)北东南西向断裂是本区找矿的一个构造标志。3)孔雀石化、白云石化的发育是本区铜矿找矿的另一直观标志。三、结论通过野外实地工作和取样分析,确定了异常的大致位置。结合成矿地质条件以及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和区域地质矿产情况来看,在本区不排除有铜矿找矿前景。
本文标题:拜城古勒克达坂阿克牙依利亚克奥特拉克金铜矿地质条件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48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