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掌握决策理论提高决策质量
掌握决策理论提高决策质量摘要“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着占先,全盘皆活”。本文对影响决策质量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详细地论述了决策的程序和方法,介绍了理性综合决策、渐进决策、混合扫描决策三种决策模型,并认为,管理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历史机遇,作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决策。关键词:决策质量影响因素决策方法决策模型决策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决策过程是管理者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而作出行动决定的过程。决策质量是管理者作出的决策或决定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决策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行动的方向和目标的实现。决策质量受客观因素影响,更主要的是由管理者的素质、能力、水平决定的。优秀的管理者要提高决策质量,就要善于运用决策理论指导,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一、提高决策质量是时代发展对管理者提出的要求现代社会信息化速度越来越快,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给国家、民族、地区乃至每个人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以时代的责任感抓住机遇,以科学的态度用好机遇,以充分的信心和坚强的力量迎接挑战,这将决定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能否取胜,成为世纪的强者。“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迎接挑战”的中心环节都将取决于决策的成功,而决策的成功又取决于各级各类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各级各类管理者都提出这样的要求,那就是要面对不断扩大开放的国际环境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来考虑和确定本地区、本单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案和目标。任何决策方案的出台,都必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操作和运行。决策正确,可以加快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发展,甚至以超常的速度发展,赶上和超过其他地区和单位反之,决策错误,就会制约和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发展,落在其他地区和单位的后面。实践证明,决策的正确与否,不单纯是管理者个人的行为,决策一旦运行,就构成了一定的权力系统,直接影响到他的周围乃至全局。怎样才能保证管理者决策正确,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呢这就需要管理者站在时代的高度,紧密联系实际,正确运用决策理论中的决策程序和方法,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二、影响决策质量的因素分析影响决策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主观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主观因素是决策者个人因素,任何决策都是人作出的,管理者的人个素质、决策能力、决策水平直接影响着决策质量。只有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决策方案具有时代性、超前性和可行性。管理者的个人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政治素质。政治素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表现为一定的政治理想、政治觉悟以及对社会政治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特别是决策者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直接影响着决策的效果。政治素质决定管理者的献身精神、创业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决定了管理者的在决策过程中的群众观念、思想路线和精神状态。二是专业素质。专业素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专业技术和专门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专业素质决定了管理者在对决策方案的熟悉和把握的程度,决定决策者在搜集、筛选、传递专业信息或业务信息的能力决定决策者决策的效能和效率。由于对决策目标的确定不同,对管理者的专业要求也不同,决策方案的计时含量越高,越具体,对专业素质的要求越高。三是文化素质。文化素质表现为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的程度,是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基础。文化甚至决定了管理者的知识范围、知识结构、科学知识水平和政治理论水平,决定管理者对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决策方案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决定决策者认识和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敏感性和能力。一般说来,文化素质越高,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越强,决策就会更加科学合理。四是管理素质。管理素质主要指管理者对决策的驾驭能力和组织能力。一方面是管理者对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对决策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是管理经验的积累程度,有丰富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管理经验可以帮助决策取得成功,避免走弯路。五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在决策中的心理活动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了管理者的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心理活动过程是指管理者在决策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识、情感、意志。决策过程就是管理者通过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完成方案的制订过程。心理素质还与管理者的需要和动机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管理者处于某种特殊的需要和动机,就会实施不同的决策方案。六是生理素质。生理素质主要表现一个人的性别、年龄、体质和机体反应能力等等,是否具有在各种环境中进行决策的生理条件,特别是在紧急状态或艰苦环境中进行决策的生理条件。影响决策质量的客观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决策的时机、决策的地点、决策方案本身。决策的时机主要反映出决策的成熟度,即使是正确的决策,但由于时机不成熟,有可能造成决策的失误。这里有两个关键性因素一是人们对某事物的认识程度,当人们的认识尚未达到某一个高度时,超越人们的知识水平,即使做出决策,也无法将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决策的方案上来二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决策只有和现行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时,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决策方案的实现。超越或落后于现行生产力水平,不是使决策方案成为一纸空文,就是阻碍和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决策的地点主要反映决策的空间位置。由于人们处在不同的生活空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有很大差异,在彼地可以行得通的方案,在此地却未必行得通。不顾客观环境照搬照抄他人的方案,往往会造成决策的失误。在历史上,我们曾有过深刻的教训,如搞“农业学大寨,平原造梯田”等。在今天,有些管理者不顾自身的条件,照搬别人的经验甚至国外的经验,如盲目地搞开发区、推祟国外的高消费等。不仅不能成功,反而造成重大损失。决策方案本身,指的是所选定的决策方案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其中包括方案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和法律要求,确定方案时各种信息来源是否准确、及时、可靠,方案对社会的影响程度,能否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方案的难易程度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对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和冲击,在群体中的威信和支持率等等。三、把握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决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过程,是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订方案、评估选优、实施完善等一系列先后秩序,彼此衔接的环节构成的完善的程序化动态过程。高质量决策要求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的科学合理。决策程序是保证决策质量的基础。决策程序一般由四个步骤组成即确定间题,提出决策目标发现、探索和拟订可实现目标的各种备选方案对备选方案评估优化,抉择比较满意的方案实施反馈,修正完善。决策过程示意图目标实施方案优选方案拟定备选方案确定问题提出目标在确定间题、提出决策目标时,一是对确定的问题要把握三点发现问题、界定问题、弄清问题的原因二是对提出的决策目标做到目标的可行性、目标的量化、目标的分解、目标的整体性。在拟订各种备选方案时,既要做到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客观情况,为拟订方案提供丰富广泛的现实材料,又要充分研究信息资料,搞好科学预测,充实设计方案的具体内容,还要认真分析利弊,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使方案更加完善。在进行方案评估抉择时,常用的方法有经验判断法、数量分析法、模拟实验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把握方案的抉择标准。一是符合现行政策、法律和上级有关规定。二是能保证最好地实现决策目标。三是付出的代价最小四是把握尽可能大、风险尽可能小。五是副作用尽可能小六是实施后带来的效益最佳。方案的反馈修正,是完善补充决策方案的过程,管理者要善于在方案的操作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克服原订方案的不足。特别是要注意因各种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方案提出的新要求,要通过不断地修正,使其完善。决策质量受决策模式的影响。决策模式是人们在长期有实践中形成的思维方式,现代管理理论对决策模式概括为三种理性综合决策、渐进决策、混合扫描决策。理性综合决策就是合乎逻辑地采用“手段。一目的”的分析方法,将各种信息或资料进行综合,通过对比、分析、推理,使决策方案达到“满意”和“最佳”。在决策理论中,这种理想化的、完美无缺的决策模式亦被称为“完全理性决策”或“纯理性决策”。渐进决策是人们常见的最为普遍的一种决策方法。这种决策的前提假设是“尊重成例和怀疑人类改变未来能力,符合在一个日新月异社会中的人们期望安定的心理”。决策者以现行合法的政策为基础而进行决策,随着现行政策的不断调整和改变而修改决策方案。混合扫描决策是首先确定决策的大目标,然后再以“渐进”方式,向大目标逼近,最终实现大目标。好比是两部摄影机,一部广角摄影机,覆盖“天空一切地方,但很不细微”,另一部是窄角摄影机,对广角摄影机观察过的区域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观察。这样混合起来,就可以实现“大面积的扫描”理性综合办法与“小面积的观察”渐进决策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决策的效果最佳。决策过程是主观和客观不断地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实践决策执行实现的。人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管理者的决策过程,也是这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完善,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和可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提高决策质量必将对决策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文标题:掌握决策理论提高决策质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6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