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期中检测一1.养金鱼的鱼缸如果不经常换水,鱼就会出现“浮头”现象,甚至死亡,其主要原因是A.水中缺少氧B.水质容易变坏C.水中微生物过多D.水中缺少食物2.下列动物属软体动物的一组是A.海龟、河蚌B.扇贝、章鱼C.海蛰、河蚌D.水蛭、蜗牛3.观察水中游泳的鲫鱼时,会发现鲫鱼不停地用口吞水,由鳃孔排水,这是鲫鱼在A.滤取食物B.平衡身体C.调节比重D.呼吸4.哺乳动物在生殖发育方面的主要特征为A.体腔内有膈B.卵生、哺乳C.体温恒定D.胎生、哺乳5.蚯蚓的生存环境是是A.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B.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C.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D.干燥、疏松的土壤6.蝗虫能适于空中和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①用气管呼吸②胸部有两对翅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④视觉发达,有一对复眼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7.某同学捉到一只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第二天蛙就死掉了,蛙死亡的原因是A.水质有问题B.无法呼吸到充足的氧气C.饥饿D.惊吓8.在保护海洋鱼类资源中,规定鱼类准许捕捞的尺寸,规定渔网网眼大小的规格,是为了限制捕捞A.亲鱼B.成鱼C.幼鱼D.鱼卵9.成语“鹬蚌相争”中的鹬蚌两种动物,体内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A.肺和气囊、鳃B.肺和气囊、肺C.肺、鳃D.肺、肺10.关于昆虫的外骨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可以协助运动,是一种运动器官B.可以支持内部柔软器官C.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D.可以保护内部柔软器官11.大鲵又叫娃娃鱼,是最大的两栖动物,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B.既可以生活在水中,又可以生活在陆地上C.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2.马戏团里,小猴子可爱鳃表演动作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调节猴子完成这些表演动作的是A.运动系统B.神经系统C.内分泌系统D.肌肉系统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蜻蜓点水B.青蛙冬眠C.兔的心脏在跳动D.孔雀开屏14.人在狂笑时用力过猛,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由于A.关节腔内有滑液B.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C.关节软骨发生病变D.关节头从关节囊中脱出15.直臂垂直提起一桶水时,收缩的肌肉是A.肱二头肌颌肱三头肌B.腓肠肌C.肱二头肌D.肱三头肌16.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失去雏鸡的母鸡抚爱小猫B.蚯蚓走“T”形迷宫C.小黑猩猩模仿取食白蚁D.猴子表演骑车17.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动物的行为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B.动物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C.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的生存颌种族的延续都有重要作用D.捕捉老鼠是动物的学习行为18.“飞蛾扑火”常用于比喻人们为寻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实际上飞蛾的这种行为是A.学习行为B.先天性行为C.不怕死的行为D.寻求光明图219.母狼的幼仔丢失后,会将人的婴孩哺育成狼孩,这个事实说明A.母狼试图使婴孩成为自己的孩子B.母狼有较强的哺育能力C.母狼对人的报复行为D.母狼有哺育幼体的本能20.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A.蜜蜂的群体B.蚂蚁的群体C.白蚁的群体D.绵羊的群体21.在社会行为中,群体成员之间常利用动物“语言”联系,下面有关动物“语言”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物之间具有传递信息作用的动作、声音、气味等信号B.动物的“语言”就是指动物之间有联系作用的声音C.动物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信息D.动物的各种行为22.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沾上一些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A.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作用B.人毁坏了鬼针草C.人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果实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23.用一个网罩将一片草场罩起来,草可能会被虫子吃光了,其主要原因是A.罩住后虫子的天敌进不去,虫子的数量迅速增加,把草吃光了B.罩住后阳光能进去,植物不能生长而很快被吃光了C.网罩内还有其他的动物帮助吃草D.罩住后虫子迅速繁殖而把草吃光了24.宇航服为保证宇航员在失重条件下血液能正常运输,受到了哪种动物的启示A.蜘蛛B.蝙蝠C.长颈鹿D.萤火虫25.棉铃虫是棉田中的一种害虫,严重危害棉花。目前我国科技工作者防治棉铃虫的危害有新办法,这种办法是A.通过遗传工程,培养出抗虫新品种B.培育出棉铃虫的天敌C.研究出新型杀虫药D.研制出新型化肥,以增加棉花抵抗力1、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不仅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由于它可以以植物的枯枝落叶、家畜粪便、生活垃圾等为食,所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蚯蚓还可用作水产养殖业的饲料以及很好的中药材。请分析回答:⑴如果让你去挖蚯蚓,应该选择的环境是()A.清澈的小河B.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C.湿润的土壤D.干燥、疏松的土壤⑵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蚯蚓的()A、体节B、环节C、环带D、刚毛⑶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原因是:。⑷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三者都是⑸实验完成后,应将蚯蚓。2、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鸽的身体呈_________型,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利于飞行。(2)飞行器官发达:前肢变成了_________,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胸部有很突出的龙骨突,有发达的_________,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3)从骨骼看:有的骨很薄,有的骨_________,可以减轻身体体重。(4)从消化看: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_________,粪便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可以_________,利于飞行。(5)鸟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但是鸟的呼吸方式很特别属于_____________,原因是它还具有发达的_________,可以辅助呼吸。3从图形、数据中提取各种“信息”,对学习、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都相当重要。图2是伸肘动作的产生模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图1⑴一块骨骼肌由两部分组成:[1]是,[2]是。⑵图2中显示的骨与骨之间的连接都是关节。主要由关节头、、关节软骨、关节腔和关节囊组成。⑶伸肘时肱二头肌肱二头处于状态,[3]处于状态。可见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4、在一片水稻田的生态系统中,昆虫以水稻为食,青蛙以昆虫为食。三者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图中各长方形的长度分别表示上述三种生物的数量,长方形越长,表示该生物的数量越多。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生物:A;B;C。(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3)如果大量捕食青蛙,该生态系统中数量会明显增加的生物是,明显减少的生物是。5、下面是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探究实验,请回答问题。⑴菜粉蝶是菜青虫的。⑵探究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①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寻找有菜青虫卵的叶片。③找到菜青虫的卵后,将菜青虫的卵隔离孵化发育幼虫隔离饲养,从卵开始隔离的目的是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④准备几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为甲组,和几种其他植物的叶片(如芹菜、莴笋叶等)为乙组,看菜青虫更趋向哪儿取食。这一步骤中,实验组叶是_________,对照组叶是________。⑤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图1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请认真看图并回答。⑴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与真菌的细胞相比,细菌的结构中没有。与植物细胞相比,相同之处是都有[2]细胞壁、[3]细胞膜和[4],但没有,所以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⑵图1中[1]是,对细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使细菌在水中游动是[6]。⑶大多数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者,参与自然界的循环。细菌对人类也有有益的一面,试举出一个例子:。期中检测二1、身体分节是节肢动物的一个特点、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A、虾B、蟹C、蜈蚣D、蚯蚓2、炎热的夏天,非凡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是由于()A、水中缺二氧化碳B、水中缺氧C、缺乏饵料D、池塘缺水3、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A、环境因素B、后天“学习”所得C、遗传物质D、亲代练习4、鲫鱼游泳的动力来自()A、躯干和尾部的左右摆动B、胸鳍和腹鳍的摆动C、尾鳍的摆动D、所以鱼鳍的协调作用5、下列哪一种是无脊椎动物?()A、鱼B、蛇C、猪D、蜜蜂6、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A、海狮B、海葵C、海马D、海豹7、蚯蚓通过下列哪项进行呼吸()A、鳃B、肺C、体表D、环节8、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包括()①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外骨骼、鳞或甲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③具有能在动气中呼吸的鳃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⑤靠贝壳来保护身体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⑤9、蝗虫用于气体交换的器官是()A.气管B.气囊C.气门D.肺10、一块骨骼肌的肌腱至少固定在()A.一块骨上B.两块骨上C.三块骨上D.不确定11、下列不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是()A.帮助植物传播种子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帮助植物传粉D.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2、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平衡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平衡B.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绝对稳定不变D.生产者大量死亡会破坏生态平衡13、下列哪一组动物都是恒温动物()A、眼镜蛇和狮子B、喜鹊和斑马C、海龟和虎D、壁虎和猩猩14、对于脊椎动物的运动的产生,下述不正确的是()A、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B、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配合C、仅靠运动系统即可完成D、骨在肌肉牵引下围绕这关节运动15、下列那种行为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A、小鸟喂鱼B、大山雀喝牛奶C、小孩吮奶D、母袋鼠与幼袋鼠16、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其中担负这保卫蚁穴职能的个体是()A、工蚁B、兵蚁C、雌蚁D、雄蚁17、当屈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如何运动()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18、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群体的生存。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A、花盆下的一群鼠妇B、花丛中的一群蜜蜂C、池塘中的一群青蛙D、桑叶上的一群家蚕19、在观察蚯蚓实验过程中,最重要的操作步骤是()A.经常饲喂B.体壁C.刚毛D.常用浸水的纱布擦蚯蚓体表20、兔子牙齿的特点是()A.门齿发达、犬齿发达B.犬齿发达、门齿不发达C.臼齿发达、门齿退化D.门齿发达、犬齿退化1、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1)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部,感觉。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2)蚯蚓在玻璃上运动比在纸上运动的速度要。(3)在实验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花球,轻轻地檫蚯蚓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呼吸的。2、右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1)它的身体分为_________、胸部、_________。(2)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蝗虫,它的体色通常是_________色,属于保护色。(3)体表的外骨骼的作用是_________和支持体内柔软的器官。(4)蝗虫的胸部是其运动中心,共有_________对足,_________对翅。3、如图是某动物上、下颌骨及牙齿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与牙齿有关的问题。(1)与该动物牙齿相比较,人的牙齿多了结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该动物牙齿的分化情况可以推断:该动物最可能是___________食性动物,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一个草原上生活着野兔、狼、牛、羊等生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
本文标题:期中考试题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67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