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
1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试行)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是实现本科学生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基础理论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主要手段。为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化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意义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完成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任务,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按教学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搞好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于保证和提高我校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系务必加强指导、精心组织和实施。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主管院长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校、系两级分级分工管理的办法。(一)教务处为校级管理单位,其工作职责是:1、统一管理全校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制定、完善学校有关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宏观指导;2、汇总各学系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和指导教师安排,检查执行情况,协调有关问题;3、组织有关专家对全校毕业论文(设计)过程及成果进行检查和抽查,随时掌握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展情况,并将检、抽查情况及时反馈至各系,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4、组织全校省级“优秀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推荐工作。(二)系的工作职责是:1、制订毕业论文(设计)大纲、计划;2、布置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23、审查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课题任务书,安排指导教师,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动员;4、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有关问题,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5、审查评审学生外文翻译和文献综述质量。6、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审查,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复查成绩评定情况。对有争议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组织院级答辩,最终确定成绩。7、向学校推荐参加“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的毕业论文(设计)。8、作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三、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教学要求(一)主要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所选定的专题研究或设计,并撰写出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文件。(二)基本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2、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对文科专业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正确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理论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外文阅读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以及社会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和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4、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中,要认真贯彻“三个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教育与国民经济建设相结合。通过三个结合,实现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教学、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5、毕业论文(设计)要规范化。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工作程序(一)毕业论文(设计)选题31、选题应从各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必须满足教学要求,保证基本的专业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或科学研究问题的能力。2、选题应紧扣专业,理论联系实际。3、选题应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应尽可能安排有理论探讨意义和实际操作价值的题目供学生参考。4、选题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让各类学生的能力都得到较大的发展,鼓励学生有所创新。5、毕业论文(设计)必须做到一人一题。若一个题目需要几个学生共同完成时,必须要明确每人独立完成的任务,应有不同的子课题。6、论文(设计)工作量(即开题报告通过——论文定稿)要适当。要求达到10周的全日工作量7、下列情况的题目不宜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1)题目偏离本专业所学基本知识。(2)题目范围过专、过窄、内容简单;或题目过大,涉及内容过于宽泛,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3)工作量过大,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8、题目一经下达落实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须由学生提出书面报告说明变更原因,经指导教师报本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方可变更。(二)工作程序1、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由指导教师提出,并以书面形式陈述课题来源、内容、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等情况,经教研室、系讨论审定后,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2、任务书必须认真填写,除提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必要的内容、要求与数据、应完成的工作外,还要按各环节拟定阶段工作进度,列出参考文献目录。由多个学生共同完成的课题,应明确各个学生独立完成的工作内容。3、任务书经系审查,系主任签字批准方可确定。任务书一经审定,指导教师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的,必须经系同意,并报系主任批准。44、选题、审题工作应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前一学期完成并落实到学生,以便学生及早准备。任务书应在毕业论文(设计)开始前发给学生。五、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对整个毕业论文(设计)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一)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应由讲师或相当职称以上有经验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助教、研究生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但可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协助指导教师工作。指导教师由系安排,报系主任审查。(二)对在校外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可由系聘请外单位相当于讲师及以上职称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共同担任教学指导工作,校内指导教师必须掌握教学进度及要求,并协调有关问题。(三)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为:理工农医类:中级职称1:4、高级职称1:8;其他学科类:中级职称1:6、高级职称1:10。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期间,要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直接见面。要严格控制出差,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出差的应妥善安排好工作,经系主任批准。(四)对初次担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的教师,教研室、系要给予具体指导,组织必要的试做;并定期检查他们的准备工作和指导工作。(五)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业务指导,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应在关键处起把关作用,同时在具体的细节上要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六)指导教师的具体任务1、选择课题。根据课题性质和要求编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经教研室主任审阅,系主任批准后下达给学生;2、审定学生拟定的开题报告;3、对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工作进程与质量的检查,同时进行答疑和指导;并有指导记录.4、指导学生正确撰写毕业论文(设计);5、在毕业论文(设计)结束阶段,按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要求审阅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同时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预审,并指导学生参加毕业答辩;56、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后,指导教师收齐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全部资料,在资料袋上列出清单。根据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论文(设计)质量写出考核评语。六、对学生的要求(一)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系公布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采取自选与分配相结合的办法,决定自己毕业论文(设计)的课题。也可根据本专业特点选择自己实践中感兴趣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但必须经指导教师审定,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二)学生应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明确自己所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努力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三)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尊敬师长、团结协作,认真听取指导教师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四)独立完成规定的工作,作好试验记录,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别人的成果;否则毕业论文(设计)作不及格处理。(五)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间,要严格遵守纪律,在指定地点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写毕业论文(设计)日记,因事或因病,要事先向指导教师请假,否则作为旷课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六)毕业论文(设计)结束时,学生应要求将毕业论文(设计)成果、资料整理好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字数为10000字以上。七、答辩(一)评阅答辩程序1、资格审查凡按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经指导教师进行答辩资格审查、答辩小组复查通过,方可获得评阅答辩资格。2、评阅(1)指导教师评阅。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等进行认真审阅,及时向学生反馈意见,并根据《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以下简称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定成绩,写出评阅意见。6(2)评阅教师评阅。系根据学生选题及研究方向为每名参加答辩的学生指定一名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评阅教师必须具有指导教师资格。评阅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予以评阅,写出评阅意见,并根据评分标准评定成绩。3、答辩(1)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通过答辩资格审查并经指导教师评阅、评阅教师评阅后,方可参加答辩小组答辩并以公开形式进行。(2)答辩前一周,学生应将毕业论文(设计)复本及相关资料提交给各答辩小组成员,各答辩小组成员须认真审阅每位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并拟定答辩提纲,做好答辩准备。(3)答辩开始前,答辩小组对学生答辩资格进行复查,复查通过后方可开始答辩。答辩过程须严格按程序进行:①学生报告论文(设计)的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手段和结果等;②答辩小组成员就学生论文(设计)及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内容进行提问或质疑,并提出修改意见;③学生根据所提问题进行答辩;④答辩小组评议,对学生论文(设计)及答辩进行综合评价,拟定答辩小组意见,并依据评分标准评定成绩。(4)每位学生答辩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其中报告论文15分钟左右。答辩过程中,答辩秘书应认真做好答辩记录,并实行指导教师回避制度。(5)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均按百分制予以评分。4、综合成绩评定(1)论文(设计)综合成绩采用结构评分方式评定,指导教师评阅成绩占30%,评阅教师评阅成绩占20%,答辩成绩占50%,折算综合成绩,并根据综合成绩确定相应等级: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2)答辩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综合成绩评定,论文(设计)成绩记为不及格。(3)综合成绩及等级评定应分布合理,优秀论文(设计)比例一般不超过本专业应届毕业生人数的15%,良好在50%左右,中等在25%左右,及格及以下在10%左右。5、复议7(1)系答辩委员会对毕业论文(设计)评阅、答辩成绩进行审查,对评定等级为优秀或不及格以及答辩评分中有争议的论文(设计)应进行复议,确定论文(设计)最终综合成绩及等级。(2)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经系主任审核签字后方为有效,并及时报送教务处备案。(二)组织管理1、系根据教学计划总体安排,尽早落实评阅答辩安排,并提前将安排报送教务处备案。2、学校答辩周开始前,各系应组织规范严格的公开答辩,为答辩工作提供示范和指导,有条件的系可聘请校外相关专业知名专家参加答辩工作。3、各系应加强对评阅及答辩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营造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评阅答辩氛围,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评阅答辩工作的组织和督查。八、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管理1、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工作以系为单位,由系主任负责领导全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组织教研室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检查,并及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各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开始前必须进行动员,组织指导教师、学生和有关人员学习学校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有关规定。3、毕业论文
本文标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80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