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食”的变化的小组讨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下面就让我们对比改革开放前后,谈谈“食”这一方面的变化,请大家畅所欲言。发言人甲:听爷爷讲改革开放之前,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相当一部分人仍处在半饥半饱的状态。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机关干部、城镇居民实行口粮和其他副食品(包括大米、猪肉、鱼、油、糖、豆等)凭证定量供应,煤炭、火柴、肥皂、草纸等也要凭证购买。那时,经常出现买物排长龙的现象。这归根到底还是生产力不发达,生产资料得到了解放但是效率不高,人民群众有改天换地,丰衣足食的愿望却没有能力去实现。发言人乙:对!因为那时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物资包括食物这种基本的生活所需的物资,都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粮票还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举措和措施,比如鼓励使用化肥,新建化肥厂;推动新型抗病虫抗灾害的粮食品种的培育和研究,组建了种子培育研究机构;实行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这政策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使粮食总产量连年攀升,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发言人丙: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连年获得丰收。粮食的充裕带动了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农村呈现一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喜人景象。粮食充足了,副食品加工才会有条件发展,畜牧业也随之迎来了大的发展,以粮食为基础的粮食深加工产业比如酿酒才有条件发展。吃有了保障,各种经济作物才有种植的土地和发展的空间,人民的生活水平才会带来一系列的提高。发言人丁:市场繁荣,物产丰富,品种齐全,除了鱼肉蛋菜之外,还有鲜活、熟食、丸类、腌制品和各种小食、水果、烟茶酒以及鱼胶、鱼翅、燕窝等高档食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大大满足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只要手里有钱,什么东西都可买得到,人们可根据各自的需要,自由选购。长期困扰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各种商品供应琳琅满目,人民对于吃不再是有什么吃什么,而是提高到了想吃什么吃什么。发言人戊: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以前吃顿鱼和肉那是开荤解馋,现在鸡鸭鱼肉吃腻了,都开始变成素食主义者。每天打开电视都能看到营养饮食和食疗养生泪的节目,人民群众都在追求吃出美吃出健康。总起来说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发言人已: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过去是想啥吃,没啥吃,“挖门盗洞”找着吃,有啥吃啥,还吃不饱;现在是要啥吃,有啥吃,科学营养挑着吃,遴选对比,追求品质。小结:改革开放之前,生产力不发达,物质匮乏,温饱问题成为当时中国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而今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
本文标题:改革开放以来饮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2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