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汇率制度(ExchangeRateSystem)I.汇率制度定义汇率制度也叫汇率安排,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的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货币制度则是对一个经济体提供货币的安排。独立的货币制度包括:1.铸币局2.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3.商业银行提供存贷款和支付设施。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商业银行以及充当最后的贷款人角色,以避免整个金融体系的瘫痪。国际货币制度指1.确定国际货币以及该种货币与各国货币之间的关系;2.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包括:汇率制度、对逆差国的资金融通机制、对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纪律约束机制;3.确立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或建立有关的协调和监督机构。国际货币的演变商品货币(Commoditymoney)商品支持的货币(Commodity-backedmoney)法定货币(Fiatmoney)II.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制度1.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1880–1914)史称“国际金本位制”,黄金作为国际货币,各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依照各自货币的含金量确定,代表金币流通的其它金属铸币或银行券按照法定比价可以自由兑换成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国际金本位意味着与黄金挂钩的货币之间的汇率是固定的,并且不会轻易变化。国际金本位制下的汇率确定各国均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按照各种货币含金量确定的汇率称为“铸币平价”(mintparofexchange)。物价与现金流动机制(Price-specie-flowmechanism)经济快速增长(如技术革新)产量增加物价下降出口上升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顺差黄金内流货币供应量上升物价上涨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外流国际金本位制的演变全盛时期(1880–1914)金汇兑本位(1925–1931)对国际金本位制的评价物价稳定:通胀率0.1%(1880–1914)4.2%(1946–1990)金本位制下的经济易于遭受来自货币与非货币冲击:金本位的特点是黄金在各国间的自由转移,如果国外发生通胀,则会影响国内的货币供应量、物价、和实际收入。(例如1848年加州金矿的发现)高失业率:6.8%(1879–1913)5.6%(1946–1990)维护金本位的成本较高,黄金产量跟不上贸易发展。2.布雷顿森林“钉住”汇率制度(1944–1971)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前身)(WorldBank)对于遭受战争重创国家的重建提供融资,对贫穷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基金的主要目的是对国际收支暂时出现困难的国家提供贷款。布雷顿森林制度的特点美元确立国际货币地位美元与黄金挂钩($35/盎司)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确定其货币的含金量)布雷顿森林制度•美元钉住黄金,美国政府规定黄金的美元价格。•各国均规定其货币的含金量。•各国货币钉住美元(波幅为中心汇率的±1%),并可按照$35/盎司的金平价自由兑换黄金。汇率波幅(Band):平价的±1%汇率调整:超过波幅须经国际货币基金批准该制度又被称为“黄金美元本位制”特里芬困境(TriffinDilemma)国际货币发行国美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国际清偿力不足,但逆差会使持有美元的人对美元的信心动摇。这个困境暗示该制度迟早崩溃。六、七十年代的美元危机五、六十年代西欧与日本经济崛起,美元地位受到挑战。美国对外经援与军援、投资旅游的增加意味着美元大量外流。导致资本账户逆差,从而使国际收支逆差。1965年越南战争:对战争的大量融资导致通胀,世界各地谣传美联储会取消存贷款的黄金储备要求、对美元地位的非难。黄金市场价格升至$35.17。1968年抢购黄金风潮:金价高涨,美元对各国货币贬值。黄金总库(GoldPool)关闭。1968年基金创造特别提款权(SDR),以弥补各国各国国际储备的不足。1971年8月美国关闭黄金兑换窗口,布雷顿制度名存实亡。1971年底“史密森协议”,十国央行达成协议,美元对黄金贬值($38/盎司),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16%。汇率波幅加宽(±2.25%)。1973美元单方面对黄金再次贬值($42.22/盎司)1973石油危机及其后果布雷顿森林制度的崩溃•1971年美国的贸易收支急剧恶化,从而使国际投机家更加相信美元被严重高估,美元贬值在所难免。•由于大量黄金外流,尼克松总统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制度事实上已经解体。U.S.BalanceofPayments1959–1973($billions)TherealpriceofOPECcrudeoilGlobalcurrentaccountbalances1973-80($billions)3.后“布雷顿”时代的浮动汇率制度(1976-)牙买加协议(JamaicaAccords,1976)正式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化。黄金不再作为储备资产。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汇率制度。从此各种汇率制度并存,因而有人称“无体系”体系。1985年广场协议(PlazaAgreement):五国央行(美、英、日、德、法)决定在外汇市场上联合干预汇率,降低美元价值。1987年卢浮协议(LouvreAccord):鉴于美元价值已经回落到既定的价位,五国决定停止干预。美元价值的波动(1973–2004)•1981年至1985年,美元价值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迅速上升,五国央行达成共识(广场协议),共同干预外汇市场。•两年之后,美元价值迅速回落,五国央行停止干预(卢浮协议)。1990年代的金融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1995):比索贬值30%。亚洲金融危机(1997):泰国铢贬值50%,采用浮动汇率;印尼卢比贬值75%;韩国圆贬值50%。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金融危机以及2001-2002的阿根廷金融危机等。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成立,为欧元的发行铺垫。1999年欧元问世。2002年1月欧元纸币与硬币正式流通。欧元•1999年欧元问世。•欧元第一天上市交易就达到了最高点1.19($/€)。•之后的两年,欧元对美元的价值便迅速回落。•但从2002年至今,欧元对美元几乎每年都在上升。目前各国的汇率制度•一国可以任意选择汇率制度。•因而目前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汇率制度。III.其他形式的汇率制度爬行钉住制度(Crawlingpegs)钉住某种国际货币,但允许在某一幅度内波动。中心汇率亦随着经济情况不断调整。这种制度可以避免中心汇率的突然变动对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货币蓝制度(Currencybaskets)一国货币钉住一揽子货币,该国货币汇率根据篮子内货币的加权平均值而变动,据说该制度比单独订住某种货币要稳定。尼加拉瓜(Nicaragua)尼加拉瓜的爬行浮动汇率制度允许其货币科多巴(Cordoba)每月对美元贬值1%。货币局制度(Currencyboard)法律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国际货币保持固定的兑换率,本国货币的发行量完全取决于拥有的该国际货币的数量,以保证履行该制度。货币局不是中央银行,它没有货币发行的主动权。美元化制度(Dollarization/Eurolization)一国放弃其本国货币,采用美元或其他国际货币作为国内的流通货币。该制度的缺点是:中央银行失去“铸币税”收入,也不能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有失国家尊严。美元化制度的优点:消除汇率风险,国家风险和防止通货膨胀及本币贬值;创造有利投资环境,防止对本币的投机性攻击;更为稳定的资本市场,消除资本大规模进出对本国经济的冲击。VI.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比较赞成浮动汇率的观点提高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维持固定汇率使政府不能自由地实行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目标。易于调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央行不需要持有外汇储备。赞成固定汇率的观点加强货币纪律,维持汇率使政府不能随意发行货币。浮动汇率助长投机,加剧汇率波动,对一国经济造成伤害,热钱的大量涌进与逃离。浮动汇率是不稳定的根源,它使企业的计划变得困难。进出口和对外投资面临风险。固定汇率制度的拥护者认为国际收支是由储蓄和投资决定的,而不是由其货币的外部价值决定的。贬值并不能改善进出口。本章关键术语汇率制度货币体系法定货币金本位制黄金平价铸币平价物价与现金流动机制布雷顿森林制度特里芬困境美元危机史密森协议牙买加协议广场协议卢浮协议马斯特里赫条约(马城条约)固定汇率浮动汇率管理浮动爬行钉住货币蓝钉住货币局美元化制度
本文标题:国际金融第三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