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
1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江苏省镇江中学212017陶圣建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模式的巨大变化,考试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学科在课时少、负担重的前提下,如何培养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历史知识结构教学的确是一种有效途径。关键词:历史知识结构教学可持续发展一、历史知识结构教学命题再次提出的时代背景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揭示了历史要素的纵向或横向的内在联系,并且构成网络。它是一个以点(知识点)、线(知识链)、面(知识板块)互动关系形式为特征的信息系统。根据这一思想,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其内在联系纳入一定结构,构成相互联系的历史知识网络系统。在这个网络系统中,教师和学生展开充分的双边活动,强化学习内容,提高课堂效益,这就是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法。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法在当前的形势下必将进一步焕发青春,显示其巨大作用,为我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的人才提供了一条新路。那么什么是当前的形势呢?(1)教育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一种新型的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现代化教育模式正在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传统模式上的课堂教育模式、主要评价模式都要发生必要的变化。原有传统的僵硬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带给学生沉重的负担,僵硬的记忆、呆板的考试都束缚着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学习历史只记住了几个人名、地名、事件名,而难以形成历史知识结构体系,且这种记忆只是昙花一现,考完即忘而已。在新教育模式的推动下,我们的高考、中考都将发生质的变化,必将减少单纯的知识考查,而增加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而考查的范围也将发生变化,必然减少非主干知识的考查,而加大力度去考查主干知识。面对这样的形势,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法就能胜任这种变化。(2)“减负”工作正在严格贯彻执行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是社会的每个阶层、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教育部严禁节假日补课,严格规定中小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这一切都必须促使我们在课堂上多下工夫,向课堂要更多的效益,才能真正贯彻“减负”。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法可以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3)综合能力测试已经成为考试课目改革中的最显著变化2000年苏浙吉晋四省高考中已经实行了“小综合”,2001年“小综合”模式已经扩展到全国的一半省市,而且“大综合”已经在部分省市试点,所以历史学科的许多教学观念只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才能顺应这种教育改革的潮流。例如对“基础知识”这个概念的认识,它不再是以往人们习惯上认为的零散的、孤立的知识内容的简单集合体,它是对本学科形成较为系统的、有序的、完整的认知结构,即知识结构。历史知识结构教学可以提升历史知识结构的可利用性、相对隐性和清晰性以及可辨别程度,对于有效的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法对教材的知识进行优化组合,使之序列化、系统化、整体化,这样学生看到的、学到的就不单单是枯燥的年代、人名、地名、事件名,就不单单是孤单单的历史现象,而是动态的历史过程、明显的历史走向、启人深思的历史本质、耐人寻味2的历史规律、这一切都将构成栩栩如生、很有生命力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这一切都将内化成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切都将升华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内在潜质。二、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法的理论依据(1)认知派学习理论认知派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是教材知识结构内化为个体认知结构的过程,是知识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即将原来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对象本身的内在结构相互作用,这是学习的本质,此外,知识的迁移理论也说明优化教材内容,使之序列化、整体化、概括性,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正是基于上述认知理论,我们认为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法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提高课堂综合效益的一种教学方法。(2)教育信息论教育信息论是研究教学过程中教育信息如何传递、交换、反馈的理论。人脑获得知识的过程等于电脑的“信息输入”,人们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等于电脑的信息输出,电脑的信息输出需要编码而存储,信息输出才不会检索上的阻碍。同样,人脑获得知识时也需要编码、存储,在信息输出时才不会出现检索障碍。正是基于上述原理,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法实际上就是历史知识信息进行有规律的删除、调整、组合,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层次化,然后进行存储,尽可能形成网络。这样,无论是存储,还是检索使用,都是十分有效率的。(3)系统论教育系统论把教育视为一个系统,组成系统的要素是教师、学生、教材等。教育系统论就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坚持在整体与部分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外部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等关系中考察、研究系统,以求得问题的最优化处理。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法就是师生借助于历史知识结构,构造出一个知识系统来研究历史知识的过程、走向、本质、规律等问题。根据系统论的原理,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法可以更深、更高地研究常规教学法难以研究的整体与外部、系统与外部、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三、历史知识结构的来源(1)充分利用教材现有知识结构教师要充分揭示教材现有知识结构的奥妙,使其显性化,以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尽管教材的编排体制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存在很大距离,但教师只要去认真钻研教材,就会发现现有教材的隐性知识结构,只要稍加变化,就会变成学生易于接受的显性知识结构。以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教材的目录为例: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就是前期资本主义;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即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即蒸汽机时代的资本主义;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即电气化时代的资本主义。再以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三章的小节标题为例: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即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第二节、第四节、也同属于此,即三大潮流中的自由主义;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即工人运动状况,也就是三大潮流中的社会主义;第五节资本主义列强在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即殖民状况和民族解放运动状况,也就是三大潮流中的民族主义。(2)老师再造历史知识结构,要严谨合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具有相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在研究教材、借鉴他人的基础上,必须要能够创造一些知识结构图,但必须严谨合理,而不是为结构而结构。3以建国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形成示意图为例:没收改造调整发展(3)鼓励学生创造历史知识结构,即使不完善也没有关系在教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引导学生从新角度、新标准去创造历史知识年结构,这既是历史知识结构的来源,也是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法的目的和作用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做,即使不完善也没有关系。以下面这个结构图为例:《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1956———1957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一五计划完成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探索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时期1957———1959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庐山会议反右倾八字方针1960———1966√七千人大会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用√或×的方法来表述判断历史是有明显不足的,但学生的这种具有创造性的劳动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其意义主要不是体现在当前,而是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四、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法在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方面的重大意义(1)提高兴趣,和谐的学习才能培养和谐的人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封建小农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4在我们现行的传统教学中,大量的历史知识传授处在“散装”和“零售”的状态,造成学生的负担过重。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机械记忆的负担过重,而不是思维的负担过重。如果不把知识纳入规律性的“知识结构”中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势必把思维的任务完全转嫁给机械记忆,使充满魅力的探索知识王国的学习变成苦不堪言的负担,既无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又造成学生厌学心理,这无疑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只有恰如其分的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才能尽最大可能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才能彻底地改变“历史是活生生的,历史教育是死气沉沉的”的不幸局面。也只有有兴趣的学习历史,才是和谐的去学习历史,才能为培养和谐的人创造可能。(2)减少遗忘,掌握可持续发展必须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理念中学历史教育的现状是:教师讲得起劲,学生背得卖力,考后忘得干净。如何解决这个中学历史教育中的“瓶颈”呢?如何让“活生生的历史”在考试后还保持着“活生生的魅力”呢?布鲁纳认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多半是一种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证据在记忆中仅有短得可怜的寿命。根据可以推断出证据的那些原理和观念来组织证据是降低人类记忆丧失速率的唯一已知方法。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知识结构恰恰就是这么一个工具。只有很好地使用这个工具,才能让学生掌握日后发展的必要的历史知识和正确的历史理念。(3)有利于创新,培养未来人才的创新意识众所周知,创新的前提必须是充分地继承和吸收,创新不是瞎想、瞎做,而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所以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得更多、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想得更高明,这样,创新才有了可能。历史知识结构使历史知识具有整体性,这样学生就能知晓各部分知识在结构中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也能够知晓结构之间的关系,学习中容易将整体迁移部分,或将部分放入整体中去研究;历史知识结构教学具有有序性,学生可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垂直迁移和分层次教学;历史知识结构教学具有概括性,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知识的水平迁移。知识的整体性、概括性、有序性,实际上就是促进学生创新的三个方向。历史不仅仅是“传承”,还有“创新”,只有让“传承”和“创新”互动,我们对人类文化遗产才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才有可能去竭力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理论,久被冷落的历史才能真正体现其作为全世界的思维活动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而创新的主体,就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中学时代的他们只要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行动上的萌芽,日后他们才有可能持续的迸发出创新的灵感和行动。(4)有利于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从而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层次鉴于现行教学模式中评价模式的特殊性,所以任何教学模式的改革想回避高考就多少有点掩耳盗铃的感觉。历史知识结构教学并不回避这一难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几乎所有的考查点都是知识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零散的知识点。高考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高考的成绩只是敲门砖,但敲门砖质量的高低则有可能决定了未来受教育水平质量的高低;而未来受教育水平质量的高低则有可能决定教育对象可持续发展的程度。所以,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既有利于现在的竞争,也为未来竞争中取得优势做准备。附参考文献[1]《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2]《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5[3]《课堂教学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4]《现代教育技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5]《中学历史教学参考》[J]2000年第1期第3页
本文标题: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4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