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查询中标国家自然科学资金摘要的方法
查询中标国家自然科学资金摘要的方法:1、用用户名和密码登陆ISIS系统;、另开一个页面,打开=xxx,其中xxx为项目数字编号项目批准号30772568学科代码C03020702项目名称四磷酸脲腺苷对血管平滑肌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申请书摘要Jankowski博士发现四磷酸脲腺苷(Up4A)是一种新的由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收缩因子。它能激活P2X1,P2Y2和P2Y4受体使血管收缩及血压升高。激活平滑肌细胞上P2受体还可导致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移迁。已熟知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键之一。我们与Jankowski博士合作主要想解决二个问题:1)Up4A是否对人体平滑肌细胞增生具有促进作用?如果有,那么作用机制是什么?2)Up4A是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我们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Up4A刺激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具体工作目标包括1)进一步探讨Up4A对平滑肌细胞增生的促进作用,并对受体及细胞内信号传递机理进行研究;2)研究Up4A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的实验手段包括一些酶的抑制剂,P2Y2和P2Y4受体的激活剂及拮抗剂,siRNA试剂,激光扫描细胞仪和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申请书主题词四磷酸脲腺苷;血管平滑肌细胞;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周期项目批准号30770787学科代码C010701项目名称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调制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申请书摘要在课题组前期发现KLF5/KLF4-TCE和myocardin/SRF-CArG共同构成VSMC表型调制分子开关,以及乙酰化/脱乙酰基修饰调节KLF5和KLF4反式激活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有关研究成果,提出p300和HDAC作为VSMC表型调制分子开关中不同组分之间的桥连分子,通过与myocardin、KLF5和KLF4相互作用及对组蛋白、KLF5和KLF4的乙酰化/脱乙酰基修饰,协同调节myocardin、KLF5和KLF4对VSMC标志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的设想。本项目进一步研究并揭示p300和HDAC在不同表型VSM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myocardin、KLF5和KLF4的作用方式,以及组蛋白、KLF5、KLF4乙酰化/脱乙酰基修饰与VSMC标志基因表达和细胞表型之间的关系,证实上述设想的正确性,提出和发展调制VSMC表型的新思路和新途径。申请书主题词VSMC;表型调制;p300;HDAC;表观遗传学项目批准号30772281学科代码C030313项目名称组蛋白乙酰化与miRNA间的作用下调胰岛素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SM-α基因表达的机制申请书摘要VSMC增殖是血管增殖性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高胰岛素血症可引起VSMC增殖。既往研究发现胰岛素介导VSMC增殖主要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MAPK的磷酸化,导致与VSMC增殖相关多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而发现胰岛素介导的VSMC增殖可通过组蛋白乙酰化下调SM-α,可能是导致VSMC生长失控、表型改变的原因。推测胰岛素介导的VSMC中SM-α表达下调与转录后抑制调控调控元件miRNA特异表达有关。本研究在已建立的胰岛素介导VSMC增殖模型基础上,采用miRNAs基因芯片、ChIP、RT-PCR、免疫印迹等技术,拟阐明胰岛素对VSMC异常增殖和表型转化中SM-α基因在组蛋白乙酰化后miRNAs对基因表达的机制,拟证实特异表达的miRNAs和组蛋白乙酰化对调控胰岛素介导VSMC增殖作用。本项目将为人们认识胰岛素介导VSMC增殖中组蛋白乙酰化后的基因下调分子机制、为选择预防与治疗手段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申请书主题词胰岛素;miRNAs;血管平滑肌细胞;组蛋白乙酰化项目批准号30700368学科代码C03030205项目名称高磷酸盐环境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转分化的分子机制探讨申请书摘要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内环境紊乱,能引发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向类似成骨样细胞转分化,使钙盐和骨基质蛋白沉积于血管壁,从而导致病人出现血管钙化及心血管并发症。本课题组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高磷环境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转分化过程是由TGF-β1所介导的假说,并拟通过体内外实验、在不同的作用环节进行干预研究:(1)用特异性的细胞膜钠/磷转运体阻断剂-膦甲酸钠阻止细胞外的磷酸盐进入胞内;(2)通过RNA干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活性TGF-β1;(3)用中和抗体阻断TGF-β1和其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分别观察在上述条件下,高磷环境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从而在多个层面论证我们的设想。本课题将进一步揭示高磷酸盐环境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向类似成骨样细胞转分化的分子机制,为寻求防治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管钙化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资料。申请书主题词慢性肾衰竭;磷酸盐;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TGF-β130700863恶性胶质瘤呈侵袭性生长方式,手术难以彻底清除侵入周围脑组织的肿瘤细胞,而这些残留肿瘤细胞对后续放疗、化疗等措施的显著抵抗性,最终导致了肿瘤复发。前期实验发现,恶性胶质瘤与周围脑组织交界区有CD133+、nestin+肿瘤细胞存在;胶质瘤干细胞高表达反映迁移浸润能力的蛋白;结合近来提出的迁移的肿瘤干细胞的概念,我们推测:向瘤周脑组织迁移的胶质瘤干细胞,可能是术后'残留灶'具有放疗、化疗抵抗性的重要原因,是恶性胶质瘤复发的根源。本研究拟接种转染荧光蛋白质粒的恶性胶质瘤细胞系于裸鼠脑内成瘤,体内外观察胶质瘤干细胞的空间分布、迁移、浸润特性及机制,并探讨恶性胶质瘤与脑组织交界区内胶质瘤干细胞对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的敏感性及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可望为提高恶性胶质瘤综合治疗的疗效,提供新的实验依据。30700287肿瘤间质细胞,特别是间质成纤维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生产者,与肿瘤质地的软硬,包膜的形成有关;又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肿瘤内血管的新生和免疫细胞的招募与激活等。然而,由于成纤维细胞的多样化,动物模型的不完善,人们对各类成纤维细胞如何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与排斥了解甚少。FSP-TK转基因小鼠的出现为成纤维细胞的体内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通过注射化学药物GCV可在肿瘤发生的不同时期内,特异地清除或抑制体内或肿瘤中的成纤维细胞,进而观察肿瘤生长的变化。本项目拟采用肿瘤细胞移植,化学物致癌等方法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研究:1)成纤维细胞对肿瘤包膜形成和肿瘤转移的影响与机制;2)肿瘤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时间效应;3)纤维化对化学物致癌过程的影响与机制。揭示成纤维细胞及其产物在肿瘤发生和生长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将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30700794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功能整体。肿瘤微环境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探索预测肿瘤预后和防治肿瘤的新热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是肿瘤微环境内最主要的非炎症、免疫细胞成分,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肝癌方面的研究还比较零星。我们拟在既往对肝癌微环境系列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TAF与肝癌侵袭、转移潜能的关系;利用组织细胞原代培养法和我所拥有的转移潜能不同的肝癌细胞系,研究TAF与肝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信号传导分类基因芯片,筛选肝癌细胞与TAF相互作用的信号传导通路,以探索肝癌细胞与TAF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为将来设计阻断肝癌细胞与TAF相互作用促进肝癌侵袭、转移的药物提供新的靶点,为探索新的预防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方法提供实验依据。30771958共刺激分子B7-H3两种异构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诱导Th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和机制T辅助淋巴细胞(Th)在免疫调节中居于中心环节。共刺激分子在Th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项研究以共刺激分子B7-H3为切入点,围绕B7-H3有两种异构体(2IgB7-H3和4IgB7-H3)及存在可溶性和膜型(2IgB7-H3和4IgB7-H3-H3和mB7-H3)两种表现形式,系统和动态分析该分子在免疫细胞特别是髓系DC上表达特性,进而研究2IgB7-H3和4IgB7-H3两种异构体在诱导Th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涉及的分子机理;同时,分析Th1/Th2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体内2IgB7-H3和4IgB7-H3的表达,比较观察2IgB7-H3和4IgB7-H3与IL-4、IL-10、IL-12、IFN-γ和IL-17等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合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分析2IgB7-H3和4IgB7-H3在Th1/Th2亚群变化以及免疫病理改变中的机制和作用,为探讨Th1/Th2失衡所导致的免疫应答机制和免疫干预治疗开拓新的思路和途径。30771968B7-H1/B7-DC--PD-1共刺激信号途径对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共刺激信号途径对免疫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关键性调节作用,新近鉴定的B7-H1/B7-DC--PD-1共刺激信号途径,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多重调控作用。人肿瘤组织高表达B7-H1被认为是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之一,对肿瘤免疫耐受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其对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还不清楚。我们在以前工作中获得了不结合PD-1抑制性受体,而仍具有生物学功能的B7-H1、B7-DC突变体,本课题利用能单向调控T细胞反应的B7-H1和B7-DC突变体这一有力工具,通过建立表达B7-H1、B7-DC及其突变体的肿瘤动物模型,以及MCA诱发的原发肿瘤模型,结合具有不同功能的抗B7-H1、B7-DC、PD-1抗体,来研究B7-H1、B7-DC共刺激信号对肿瘤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及其调控途径,以期发展出以定向调控B7-H1/B7-DC--PD-1共刺激信号途径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新途径。30771953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抗原提呈系统的研究及应用细胞毒T细胞是通过T细胞受体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表达的嵌入异己多肽的主要相容性复合物(MHC)之间的相互作用刺激增殖生成的。而嵌入多肽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是由胞内蛋白降解成短链后,由一种称作抗原加工相关转运蛋白(TAP)运至内质网内,并和MHC组装而成。本项目旨在抑制TAP功能,阻断内源性多肽的来源,抑制内源性多肽MHC复合物生成。同时绕过TAP,直接给内质网输入外源性的多肽,和MHC组装从而增强外源性的特异性抗原多肽-MHC在细胞表面的表达,达到高效刺激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的产生,用于疫苗设计和免疫治疗的目的。项目批准号30471986学科代码C03031906项目名称大肠癌发生和侵袭转移过程中RON受体酪氨酸激酶激活机制的研究申请书摘要检测大肠原发肿瘤的不同阶段中RON及其变异体的表达情况,阐明RON及其变异体的表达与大肠肿瘤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建立以RON表达水平为基础的评价大肠癌浸润、转移能力的临床检测方法;建立在正常大肠细胞中过度表达RON或其变异体的细胞系,用播散测定试验、移动测定试验以及基质浸润测定试验测定所建立细胞系的播散和浸润能力;应用RNAi技术,敲除RON表达后检测肿瘤细胞的生长、凋亡、集落形成及浸润能力;项目批准号30771069学科代码C0109项目名称受体酪氨酸激酶Tie1介导的信号途径在淋巴管与血管网络重塑与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申请书摘要受体酪氨酸激酶Tie1在血管及淋巴管内皮细胞中都有表达,并参与调节血管的完整性,但对其作用机制及在淋巴管形成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本课题将建立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Tie1flox/flox)及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小鼠(VEGFR3/CreERT2),以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Tie1基因对淋巴管形成的影响。我们还将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Tie1基因对血管形成的影响,以及Tie1信号途径在成鼠血管及淋巴管完整性维持中的作用。利用分选的野生型及Tie1
本文标题:查询中标国家自然科学资金摘要的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6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