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1.简述课程理论的流派。【答案要点】(1)学科中心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2)活动中心课程论。活动课程又叫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强调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因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课程教材。(3)社会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重视道德教育和社会权威的作用。2.简述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答案要点】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1)权威型教养方式。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为过分支配,一切由父母掌控。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2)放纵型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3)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3.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答案要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4.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答案要点】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答案要点】(1)关注学生发展。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教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2)强调教师成长。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3)重视以学定教。教师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进行评价。6.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答案要点】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人格动力系统: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动力系统。(2)人格发展的阶段:①口唇期(0~1岁);②肛门期(1~3岁);③前生殖期(3~6岁);④潜伏期(6~12岁);⑤生殖期(12岁至成年)。7.简述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答案要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1)忧郁。忧郁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2)狭隘。狭隘是指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纳他人,也不理解他人。(3)妒忌。妒忌是一种忧虑、愤怒和怨恨他人优于自己的一种复合情绪。(4)残暴。残暴是指中学生对他人或对自己的一种伤害行为。(5)恐怖。恐怖是指中学生具有一种在正常情况下对某一特点物体、人际交往或处境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表现出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惧感,如怕针、怕黑暗、怕鬼怪。(6)敏感。在学校中有部分中学生表现出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说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并为此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7)自卑。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8.简述班主任工作的意义。【答案要点】班主任工作的意义:(1)班主任工作是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2)班主任工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3)班主任工作为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4)班主任是学校联系各班级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9.简述课程结构改革的主要内容。【答案要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10.简述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答案要点】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7)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50岁以上)。11.简述心理评估的方法。【答案要点】心理评估的方法:(1)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2)会谈法。会谈是一种有目的的会话,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其作用是为建立交谈双方相互合作和信任的关系,以及获得个体对其心理状况和问题的自我描述。(3)观察法。观察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1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答案要点】班主任工作的任务:(1)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3)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和活动;(4)加强班集体建设,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13.简述中学生观察力的特点。【答案要点】中学生观察力的特点是:(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增强。14.简述中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答案要点】中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1)身体外形剧变。身高增长迅速;体重急剧增加;骨骼和肌肉迅速生长。(2)体内机能增强。心血管系统发育;呼吸系统发育;脑和神经系统发育。(3)性的发育成熟。15.简述心理辅导的途径。【答案要点】心理辅导的途径有:(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4)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5)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活动;(6)开展小组辅导;(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16.简述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答案要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1)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教育;(5)班会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8)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17.简述主要的情绪理论【答案要点】主要的情绪理论有:(1)詹姆斯—兰格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提出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2)坎农—巴德学说。坎农和巴德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4)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5)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6)情绪ABC理论。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18.简述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答案要点】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异性疏远期。初中一、二年级,男女生理上出现的明显差别,使他们感到陌生不安,又由于他们缺乏两性的知识,因此在异性面前,就产生了一种害羞或畏惧心理,从而使男女同学暂时疏远。(2)异性接近期。初中二年级以后,中学生进入了青年初期。此时情窦初开,男女之间又有了一种喜欢接近的需要,他(她)们的性心理发展又开始进入了相互吸引的重要阶段。高中阶段,他(她)们都想进一步试探着主动接近对方。但是由于情感比较隐蔽,很少能够达到情感的深入交流,这个时期的异性交往一般还比较广泛,甚至无确定目的,被接近的对象也容易变换。(3)两性恋爱期。恋爱期的显著标志是爱情集中于一个异性,对其他异性的关心明显地减少,喜欢与自己选择的对象单独相处而不大愿参加集体性的活动,经常陷于结婚的幻想之中。19.简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答案要点】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4)恐惧症;(5)网络成瘾;(6)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7)进食障碍。20.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答案要点】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影响;(2)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3)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另一个情境因素是班级本身;(4)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任务往往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21.简述课程设计的层次。【答案要点】课程设计有三个层次:(1)宏观的课程设计工作;(2)中观的课程设计工作;(3)微观的课程设计工作。22.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答案要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包括:(1)综合性:体现在学科综合、时空综合、学习方式方面的综合。(2)实践性、活动性: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做”“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开放性:课程的时空是开放的,同时不是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从观察中学,从访问中学,从劳动中学,从实验中学,从画中学,从唱中学,也就是在活动中学。(4)生成性:生成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生成、活动过程的生成,但是要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5)自主性:学生就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的实施,都应该让学生自主活动。(6)课程性:体现在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地位和管理等方面。23.简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答案要点】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早期童年经验。24.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答案要点】课堂纪律的类型包括:(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25.简述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答案要点】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是:(1)能够适当地表达情绪;(2)情绪相对稳定;(3)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26.简述教师对异性交往的指导方法。【答案要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方法如下:(1)抓好青春期教育;(2)提倡异性学生的正常交往;(3)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27.简述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答案要点】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1)强化法;(2)系统脱敏法;(3)认知疗法;(4)来访者中心疗法;(5)理性—情绪疗法。28.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答案要点】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29.简述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培养。【答案要点】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培养:(1)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2)培养中学生的情绪自知力和挫折承受力;(3)帮助中学生掌握情绪、情感调节的方法;(4)充实中学生的精神生活。30.简述中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解决策略。【答案要点】中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解决策略:(1)指导学生积极地调整认知;(2)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3)培
本文标题:教育知识简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72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