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心理剧理论与实务(全).
心理剧是由雅可布·李维·莫雷诺(J.L.Moreno)于1921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创立的。一、什么是心理剧?这是一种可以让你练习怎样人生,但不会因为犯错而被惩罚的方法。心理剧是用来帮助个体“演绎”本身问题的方法。心理剧方法是综合个人的认知分析、实际经验和参与投入等方式发展出来的一套方法。心理剧的长处在于把参与者的动作外化——见诸行动的冲动,转变成有建设性的动作内化——心灵的演出,使得参与者获得自我的了解与领悟,促进其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心理剧除了可以帮助当事人化解情绪冲突,在发掘个体的潜能方面也有着它无穷的魅力。透过“动作内化”的表演可以使所有参与者重温个人经验中许多内心层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目前过于理智化的现代社会所忽略的,如创造性、自发性、幽默、身体接触、音乐、乐趣、非口语沟通和多方面的角色扮演。在团体的互动中,如何把我们丰富的经验、感觉和想象注入到贫乏的生活之中,已成为现代教育和心理治疗的主要目标。二、莫雷诺与心理剧莫雷诺(1889-1974)身兼精神科医师、戏剧家、神学家、诗人、哲学家、团体心理学家、心理剧作家、社会剧作家、社会计量学家与教育家等诸多身份和角色。莫雷诺相信人类是天生的演员,且拥有自然的行动渴望,需要以亲身的体验来认识世界,同时也需要将内在的情感状态表达出来,1911年,当莫雷诺还是一位医科学生时,就常在维也纳公园欣赏与观察孩子们的游戏行为,并尝试以戏剧化的方式,在公园一棵大树下,生动地讲故事给孩子们听,并且鼓励他们把所创造的故事表演出来。孩子们在其间透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发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世界,彼此分享得到许多理性与感性上的满足。他这样做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特立独行的作风,成为当时孩子们眼中的传奇性角色,也成为许多学校老师头痛的人物,因为不少的孩子们在经验了他的演剧活动之后,对于教室内呆板的教学方式感到不耐烦,而向往莫雷诺以行动、经验与创造取向所带领的学习方式。1920-1923年间,莫雷诺在维也纳创设了“自发性剧场”,这是莫雷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及对舞台艺术热爱的结晶。莫雷诺强调台上与台下的互动与即兴的创作过程,他期望演员们将自己真实的经验呈现在舞台上引发观众很大的共鸣,而后又鼓励观众不止说出自己的故事,同时也上台来演出自己的故事。莫雷诺也曾经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所谓的婚姻辅导,当时在他的剧场内有一位常扮演温柔贤淑角色的女演员,在现实婚姻中跟当编剧的丈夫两人相处得痛苦不堪,莫雷诺就鼓励这位女演员在舞台上扮演一个谋杀案件中的女主角。那是一名惹人厌、令人憎恨的妓女,这位女演员在这个角色中发挥出所有的暴力与仇恨,完全演活了这个角色。这使她的演艺生命更上一层,更奇妙的是,这次角色反转的经验,居然使她的婚姻生活有了成长性的改变。心理剧是一种团体治疗方式,通过戏剧行动,当事人将存在的心理问题带到现实情境中,通过分享、支持与接纳创造一个可控环境,以释放情绪,使其心理自我调整的功能运作并优化。剧情:19岁的小杨怀着冷落的心情离开了养育他的家乡,只身一人来到上海求学。原以为在新的环境下,可以重新找回自尊,忘却少儿时的痛苦。一学期的时间,让杨清晰地了解到,他无法摆脱母亲离去的伤感。终于,不敢面对同窗室友的小杨怀着胆怯的心情走进了心理剧成长团体。希望能了却他终日的不安,用平常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生活,改善人际沟通的模式。暖身:导演安排了热身活动,让每个人分享自己的过去。在心理剧场的热身活动中,杨带着冒险一试的心情,叙述了他的成长经历,成为心理剧场中的主角。在导演的引导下,主角自己选择一位辅角做自己的妈妈。随后,杨与其母亲重逢的一幕幕在观众面前呈现。演出:场景1.与母亲的倾诉杨见到离别已久的母亲,放声痛哭。嘴里不断地说着:“你为什么离开我?你为什么选择自杀?”他向母亲哭诉着他是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讯,没有人告诉他母亲为什么如此离开他,亲戚与乡亲们都在冷落他。杨默默地怀着痛苦回到学校,他必须要参加一年一次的高考。场景2.角色转换导演让杨扮演他的母亲,扮演母亲的辅角扮成为杨。让母亲(杨)重新回到儿子(辅角)的身边,自发地对儿子说:“妈妈很爱你,因为有你,妈妈才不会让婆婆瞧不起,你是妈妈的宝贝。”“妈妈也不舍得离开你,可是妈的命太苦了,我是无奈才这样做的,希望你谅解妈妈。”儿子对着妈妈(杨)说:“妈,我也好累,我现在上了大学,可是,我总是一个人,不敢面对我的同学。”妈妈(杨)说:“儿子,勇敢些,不要像妈一样,与乡邻不合,与婆婆家不来往。走你自己的路,不要太苦了自己。我们家有你一个大学生真是妈妈的骄傲!”场景3.离别告白导演引导杨与他的母亲在校园里的大草坪上见面。(场景布置:以绿色的纱布为草坪,深绿色的纱布裹在参与者的身上,让他们蹲下,看似小灌木)杨偎依在母亲的怀抱中,幸福的微笑着。心中曾有的不安与退缩早已不见踪影,杨告诉母亲(辅角):“妈,我会时常打电话给奶奶,叔叔对我很关心,姐姐已经出嫁了,她有一对儿女,很幸福。姐夫对我也很好。”“妈,我要学习着与同学相处。”分享:观众和所有的成员跟随着杨共同分享他在剧中所触摸到的情感体验,有的人体验到杨的辛楚,有了共鸣;有一些人说出了自己的心得。在与大家的分享中,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审视:场景的安排、灯光的效果与音乐的转换,仿佛带领杨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隧道,表达了杨强烈的情感需要与对人际的渴望。在这场剧中,除了杨和其他参与者的经验以外一切都是虚无的,时间、空间是假设的,然而,眼泪和情感是真实的。借着角色的扮演与互换,让主角触及到生命深处的创伤,同时也接触到了生命中的原动力。一、主观的力量心理剧是一个内心剧,它解决的并不是客观的事实,而是探视一个人内在的主观世界里的事实,了解是什么困难在阻止个体的成长、幸福和快乐。举例:在金同学7岁的那年,父亲离她而去,从此她再也没有见过父亲,也不知道父亲在哪里,可是在她幼小的记忆中已永远无法忘记父亲对她的好,与父亲在一起戏耍的快乐。母亲的改嫁,金没有了生父的姓。随着年龄的长大,楚楚动人的金有了自己的男朋友。对这对恋人来说,恋爱是痛苦的。原因是金无法理解男友为她做出的一切,她怀疑、仇恨。当金的男友决定离开她时,金走进了心理剧场。在与金的沟通中,发现金的症结是对父亲的仇恨。虽然,因母亲的原因金从不提起父亲,可在她的心灵中常常有一个想法:父亲很自私,他不要我了,好想见到父亲,但又怕见到他。在一场心理剧中,当她演出与父亲的关系时,时光回到了金的孩童时代,金回忆起她与父亲快乐相处的片断,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金体验到父亲对她的爱。在导演的引导下感悟到父亲心中的爱,体会到父亲离开她的苦衷。导演通过角色演练的方式让金学习如何面对父亲。导演让金扮演父亲的角色,从父亲的角度关爱女儿。当金走出心理剧场后,她内心充满了喜悦。事后有人会问:在现实生活中,金是否找到了她的父亲?是否让金真正体会到父亲的爱?其实我们在剧场中并没有办法知道父亲在哪里,但对金来说,起码在她的主观世界里可以理解父亲,做好心理准备去面对父亲,而不至于因此产生对异性的怀疑。在心理剧里,我们不考虑事实上父亲的反应,更多的是进入主角的主观世界中,揣测体会主角当时的想法并与其一起探讨体验。在金的主观世界中,我们了解她自己所建造的经验,即一个人知觉到的内在与外在的经验世界。对可以经验到的主观加以讨论而对并未验证的客观情况存而不论,就胡赛尔的观点其实是一种最严谨的科学精神,由讨论而思考已不是客观的了。心理剧是以现象学为基础的心理治疗,强调真实与谦虚面对主角的主观世界。当主角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可以面对自己、男友以及母亲。不管是否已与父亲相见,但在主角的主观世界里,永远相信父亲是爱她的。这就是主观的力量。二、心理剧的治疗内涵1.认知层次2.情绪层次3.行为层次1.认知层次认知层次包括扩大意识范围、增加对问题的了解以及不合理观念的修正。扩大意识范围是指在心理剧中,常以行动方式的自由联想,使主角将现在遇到的困惑,与潜在核心的过去经验相连接,扩大其意识的范围。2.情绪层次主要包括情绪宣泄和感受辨识两个方面。3.行为层次主要包括行为演练、行动化完成经验以及角色统整三方面。心理剧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会心交流哲学中的一部分。在心理剧的治疗中,焦点是人际关系。治疗的目标是使角色带着自发性和创造性的力量并能胜任和有弹性地扮演,且有新的看法和行动可能性出现。莫雷诺论述并不断发展了心理剧的理论体系,包括人际关系网络、社会原子、社会计量准则、选择、动机与因果、感应、会心、共同潜意识、自发性、创造力、角色、文化原子、团体动力等概念。人际关系网络与社会原子莫雷诺认为个体是生活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社区或团体成员间有相互选择或排斥关系,一个团体要能正常运作,至少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际网络。或者称之为“社会原子”。社会原子乃是个体与他人所连接的网络核心所在。其关系可以是情感的、社会的或文化的。是个人在选择或被排斥之后人际结构的总和。图1-2社会原子示意图莫雷诺借由心理剧作为“社会原子复原”以及“协助人们清除阻塞创造力”。个体生命要保持创造力,就必须有支持他的社会原子及网络。如果在团体中存在不相连接的网络,那么这个团体就有可能出现两极化的倾向,也意味着在这个团体中有着较多的冲突,团体中个体的创造力将受到阻碍。要重建一个和谐的境界,需要的是没有人被拒绝,人人都有可以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在心理剧的团体中会获得如此大的被无条件接纳的力量。一、心理剧方法在心理卫生专业工作中的运用心理剧方法最常用到的领域就是心理卫生领域。如在医院、诊所、酒精和药物戒毒中心、治疗性社区及其他场所,都可以看到心理剧技术在此方面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心理剧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方法,或配合其他的治疗方法,如娱乐治疗等。心理剧的技术与技巧如角色互换、替身、非口语沟通的练习在团体治疗中都是有效的。这些技巧能够克服治疗团体里出现的话语梗阻现象。“戏画人生”心理剧治疗小组小组成员从游戏破冰,加深组员之间的认识,营造治疗氛围开始,到治疗师通过自我暴露、带领组员制作和分享人生曲线,巩固安全的治疗氛围,治疗慢慢的深入,进行到心理剧处理创伤问题的治疗上,时刻注意把握组员的投入参与、剧情的进程,治疗场域中的能量点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情感反应和内心感受。在这次的团体治疗中,其中的一个组员“阿魂”,他与父亲多年的紧张关系自然呈现并主动愿意让大家帮助他,在这个基础上,治疗师就其家庭问题具体澄清之后,就进行了心理剧的治疗:“阿魂”主动要求扮演自己,选择另一个组员扮演其父亲,其他的组员也分别被安排在阿魂生命中的支持者角色……当阿魂从最初的不敢面对自己的“父亲”,到慢慢的开放自己,表达愤怒,再到表达对“父爱”需要,最后到理解父亲,跪地痛哭请求父亲的原谅……剧情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父亲”也在开始的愤怒,到委屈到欣慰,最后和“儿子”紧紧相拥……分享中,“阿魂”表示此期小组帮助他明白如何处理他与父亲之间紧张的关系,摆脱了迷茫,再想到自己的吸毒路,觉得自己很是后悔。而其他的每一个人分享了自己在角色中的感受,和自己内在的触动!所有的人在相拥支持的那一刻,大家都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还有“阿成”,愤愤不平他的命运:早年的父母离异,他被迫与年迈的奶奶在一起生活了十年,那十年了,他时常被同伴取笑自己是个没爹没妈的可怜虫,在幼年的他的心里,是多么的希望自己朝思暮想的父母能陪在自己身边,睡觉的时候能在耳边讲故事,周末能挽着他们的手去游乐园……而这一切只有在梦里似乎才会出现,而再后来,在毒品中他忍痛压抑了这一切……还有“老虎”,哭诉了自己生命中唯一的好友三年前因车祸离开他,那一刻他的无助,他的绝望,具体化和澄清后,原来还有更多的埋怨与谴责,对朋友对自己,后来就有了“老虎”的人生低谷—吸毒了……游戏一:“宝贝爱自己”目的:增强幼儿保护自己身体的意识。具体做法:为宝贝准备一个他(她)喜欢的可爱卡通玩偶,让宝贝根据自己的理解,指出娃娃身上不能让别人碰的部位。待宝贝指完,家长和老师马上给予指导,
本文标题:心理剧理论与实务(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94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