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教学设计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1不等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不等式的意义;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不等式,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正确理解题意列出不等式.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法与学法:讨论探索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我们学过等式,知道利用等式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同时,我们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等关系,利用不等关系同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不等关系,以及不等关系的应用.(二)新课讲授既然不等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大家肯定接触过不少,能举出例子吗?那么,如何用式子表示不等关系呢?请看例题.例1:用两根长度均为lcm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cm2,那么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不小于100cm2,那么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3)当l=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l=12呢?(4)你能得到什么猜想?改变l的取值,再试一试.本题中大家首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个是正方形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另一个是了解“不大于”“大于”等词的含意.两数比较有大于、等于、小于三种情况,“不大于”就是等于或小于.下面请大家互相讨论,按照题中的要求进行解答.猜想:用长度均为lcm的两根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无论l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42l>162l.做一做: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以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m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cm,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为3cm.这棵树至少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只列关系式).[师]请大家互相讨论后列出关系式.议一议:观察由上述问题得到的关系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例]用不等式表示(1)a是正数;(2)a是负数;(3)a与6的和小于5;(4)x与2的差小于-1;(5)x的4倍大于7;(6)y的一半小于3.(三)随堂练习当x=2时,不等式x+3>4成立吗?当x=1.5时,成立吗?当x=-1呢?(四)课时小结能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特别要注意“不大于”,“不小于”等词语的理解.通过不等关系的式子归纳出不等式的概念.(五)课后作业:习题2.1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六)板书设计:2.1不等关系不等式:用来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用符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七)课后反思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大家的辨别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家对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培养大家的钻研精神,同时还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地掌握和应用.2.难点:能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三、教学方法:类推探究法四、教具准备:粉笔,三角板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我们学习了等式,并掌握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大家还记得等式的基本性质吗?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不等式与等式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有相似之处呢?本节课我们将加以验证.(二)新课讲授1.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推导等式的性质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么不等式的性质是否和等式的性质一样呢?请大家探索后发表自己的看法.3<5∴3+2<5+23-2<5-23+a<5+a3-a<5-a有以上推理你可以得到什么猜想?不等式性质1: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5∴3×2<5×23×21<5×21.[师]同学们又可以得到什么猜想?结论: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对,如3<5,3×(-2)>5×(-2)所以上面的总结是错的.看来大家有不同意见,请互相讨论后举例说明.如3<43×3<4×33×31<4×313×(-3)>4×(-3)3×(-31)>4×(-31)3×(-5)>4×(-5)不等式性质2: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师]非常棒,那么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某一个数时(除数不为0),情况会怎样呢?请大家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推导.不等式性质3:当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当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2.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释42l>162l的正确性[师]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周长为l的圆和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42l和162l,且有42l>162l存在,你能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释吗?3.例题讲解[例]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1)x-5>-1;(2)-2x>3;(3)3x<-9.说明: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时,要注意数的正、负,从而决定不等号方向的改变与否.4.议一议(小黑板)讨论下列式子的正确与错误.(1)如果a<b,那么a+c<b+c;(2)如果a<b,那么a-c<b-c;(3)如果a<b,那么ac<bc;(4)如果a<b,且c≠0,那么ca>cb.在上面的例题中,我们讨论的是具体的数字,这种题型比较简单,因为要乘以或除以某一个数时就能确定是正数还是负数,从而能决定不等号方向的改变与否.在本题中讨论的是字母,因此首先要决定的是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的某一个数的正、负数.本题难度较大,请大家全面地加以考虑,并能互相合作交流.在利用不等式的性质2和性质3时,关键是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的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数,从而确定不等号的改变与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三条,而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两条.区别: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时会出现两种情况,若为正数则不等号方向不变,若为负数则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联系: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等式的基本性质,都讨论的是在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时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时的情况.且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和等式的基本性质1相类似.(三)课堂练习1.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1)x-1>2(2)-x<652.已知x>y,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吗?(1)x-6<y-6(2)3x<3y(3)-2x<-2y(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用类推的方法探索出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化简或填空.(五)课后作业:习题2.2(六)板书设计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七)课后反思2.3不等式的解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这些概念的含义;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经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通过探索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不等式中的有关概念;探索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2.教学难点:探索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三、教法与学法: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具准备:三角板六、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照等式的性质类比地推导出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且讨论了它们的异同点.下面我找一位同学简单地回顾一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后,我们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知道了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大家还记得这些概念吗?上节课我们用类推的方法,仿照等式的基本性质推导出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不能按此方法推导出不等式的解和解不等式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试一试.(二)新课讲授1.现实生活中的不等式.燃放某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m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以0.02m/s,人离开的速度为4m/s,那么导火线的长度应为多少厘米?2.想一想:(1)x=5,6,8能使不等式x>5成立吗?(2)你还能找出一些使不等式x>5成立的x的值吗?(3)x=9,10,11……等比5大的数都能使不等式x>5成立.由此看来,6,7,8,9,10……都能使不等式成立,那么大家能否根据方程的解来类推出不等式的解呢?不等式的解唯一吗?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不唯一,因此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请大家再类推出解不等式的概念.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3.议一议:请你用自己的方式将不等式x>5的解集和不等式x-5≤-1的解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并与同伴交流.请大家讨论一下,如何把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呢?请举例说明.如x>3,即为数轴上表示3的点的右边部分,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的位置上画空心圆圈,表示不包括这一点.x<3,可以用数轴上表示3的点的左边部分来表示,在这一点上画空心圆圈.x≥3,可以用数轴上表示3的点和它的右边部分来表示,在表示3的点的位置上画实心圆点,表示包括这一点.x≤3,可以用数轴上表示3的点和它的左边部分来表示,在表示3的点的位置上画实心圆点.4.[例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求不等式的解集,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x-2≥-4;(2)2x≤8(3)-2x-2>-10(三)课堂练习:P44页第1题,第2题,习题2.3第1题.(四)课时小结:1.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2.会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五)课后作业:习题2.3T2、3、4(六)板书设计:2.3不等式的解集概念解释: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七)课后反思:2.4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类比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表示在数轴上.2.教学难点:对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理解.三、教法与学法:探索讨论法,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四、教具准备:直尺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观察导入.练一练: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1,4x-3=5x+7;2.3(2x-1)=4.点评:通过练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既让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又让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本节课埋下伏笔.观察下列不等式:(1)2x-2.5≥15(2)x≤8.75(3)x<4(4)5+3x>240.这些不等式有哪些共同特点?(二)观察导入:上
本文标题: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9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