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个体心理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等心理成分。人的活动的动机指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记忆:通过感觉、知觉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贮存在人们的头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思维: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只是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心理学把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人的心理具有意识性,还有无意识现象(做梦)。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里现象。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唯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笛卡儿,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经验论:洛克,“白板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流派有:构造主义(意识):奠基人是冯特、代表人物是铁欣纳,强调内省的方法。机能主义(意识):创始人詹姆士和代表人物杜威。行为主义(行为):创始人华生、后期代表人物斯金纳。格式塔心理学(意识):创始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精神分析学派(无意识):弗洛伊德。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信息加工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以人为本。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理论性应用科学,(判)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学习苏联心理学)、繁荣(1963年潘菽《教育心理学》)、破坏(无心理学)、新生四个时期。◆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镜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区别与普通教育的特点:1.教育任务不同;2.教育对象不同;3.社会职能不同;4.地位作用不同;5.培养方式不同。◆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1)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单或判)教育心理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判)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方向是探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2)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3)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4)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和应用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育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观察法即自然观察发,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调查法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两种形式。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角色:也称社会角色,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称为角色期望。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条件下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对他相应的角色期望时,便产生了角色意识。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技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的多重角色: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榜样和模范公民;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分4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是最理想的。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有2种: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期望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指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称为罗森塔尔效应)。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言教、身教)。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角色的认知阶段、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教师的能力素质:1、教学效能感;2、教学反思;3、教学监控能力;4、教育机智。教学效能感: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自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社会风气、为教师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人际关系等等。教师自身因素包括价值观及自我概念等。内部因素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键。也就是说,科学的教育观和良好的自信心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a.向他人学习;b.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而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反思的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教师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可以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根据作用范围,可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其教学监控能力往往也高。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后,教学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计划性与准备性;课堂教学的组织性;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沟通性;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职业发展性。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能动性、普遍性、有效性。◆简答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a.从他控到自控;b.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c.敏感性逐渐增强。敏感性是衡量教师教学监控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d.迁移性逐渐提高。迁移性的增强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机智: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时间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映,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影响教学机智的因素: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表现的方式: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教师威信:指教师具有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简述教师威信的形成: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简述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师爱的特征:职业对象性、原则性、广博性。师爱是教师职业活动的要求,更是责任感和事业心的表现。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功能、感化功能、调节功能、榜样功能。师爱的表现形式: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热情期望和严格要求。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学习的实质:广义的学习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对个体是有利的,对他人和社会是不利的。学习的特性:1)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充实自己的过程。◆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映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教授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学习内容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太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习内容的层次性和争议性。◆简述大学生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理论基础: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映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即S-R联结。(属于行为主义学习论)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获得律与消退律,刺激泛化与分化律,高级条件作用律。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强化
本文标题:心理学最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9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