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津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1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2月26日在新津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县人民政府县长巫敏各位代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新津经济社会迎难而上、再创佳绩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和成都试验区建设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融入都市、跨越发展、领跑三圈”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三产兴县、城建靓县”发展战略,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带来的严重影响,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县第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09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6.1%;一产业增加值10.62亿元,增长4.6%;二产业增加值54.47亿元,增长20.3%;三产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12.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6:54.4:35;全口径财政收入35.22亿元,增长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19亿元,增长8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16亿元,增长69.3%;工业园区产值131.87亿元,增长32.8%;引进到位市外资金51亿元,增长34%;实际利用外资4043万美元,增长33.5%;外贸出口6735万美元,增长102.86%,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园区产值“三超百亿”的历史新跨越。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亿元,增长17.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2.26亿元,增长2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6元,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6962元,增长8.5%。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位居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43位、西部百强县第39位,分别较上年上升15位和14位;进入2009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中西部50强,位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榜首,首次迈入全省十强县行列。一、现代产业在调整优化中加快发展(一)新型工业不断壮大。投入8.9亿元完善四川新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近1.5平方公里拆迁安置,腾出项目用地2000余亩;完成徐天、尖天220KV等电力线路和化工园区配气站建设,铺设水、电、气、通讯和雨污管道40余公里,新建倒班房1万平方米,园区建成区达13.5平方公里,进入全省“1525”①产业园区培育名单,工业集中度达69.1%。围绕一区一主业定位,深入实施招大引强,引进投资100亿元的成达项目、投资142亿元的蓝宝LED、投资3500万美元的香港宏达等项目,全年引进上亿元工业项目14个,其中上10亿元工业项目5个。加大项目促建力度,建成天威硅业3000吨/年太阳能级多晶硅、中蓝晨光有机硅工程塑料、成化股份4万吨氢氧化钾、东南建材镀锌板、新筑路桥声屏障等13个项目,中蓝晨光芳纶Ⅱ芳纶Ⅲ、川化1万吨草甘膦等25个项目顺利推进,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9.67亿元,增长40.2%。出台《企业申报国家高新企业补助办法》,腾中重工、绿洲电子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天威硅业和希望食品2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市级技术中心,天威硅业“热能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和应用”等15个项目被列入全市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中蓝晨光“年产1000吨高性能芳纶Ⅱ产业化技术开发”等项目被列为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年专利授权量152件,四川新津工业园区被列为全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年完成技改投入49.17亿元,增长82.1%;培育中国名牌产品1个,13家企业、18个产品获得四川名牌称号。成立兴园投资咨询公司、新津裕融小额贷款公司,帮助企业落实贷款35.25亿元,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新筑路桥、中川再生资源税收突破1亿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146户,规模工业增加值44.11亿元,增长23.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9%。推进区域合作,新彭工业园升级为成眉工业集中发展区,完成首期800亩征地拆迁,新彭4路、9路等道路建设顺利推进,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二)现代服务业明显提升。编制完成《新津县城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设规划》,引进五星级酒店项目并启动建设,亚特兰蒂斯·黄金时代、花舞人间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成功举办2009国际名校赛艇表演暨传统龙舟会、水城新津河鲜啤酒节和第十届梨花节、河鲜美食节;积极开展“一镇一节”活动,柚花节、西瓜采摘节、鱼头火锅节、老君山登山节等新兴会节亮点纷呈,全年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分别增长45.8%和40.7%,被2009世界文化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县”称号。成功举办“购房月”、2009成都知名房企走进新津投资峰会等活动,宜居品牌进一步打响,商品房销售面积56.92万平方米、销售额27.16亿元,分别增长338%和216%。成昆铁路成都枢纽新津货运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完成物流园区起步区700余亩征地拆迁,启动兴物1、5、6路等园区道路建设,中储油12万吨食用油、400吨油脂分装项目顺利落户;引进央视动漫产业园等项目,启动创意田园规划,与阿里巴巴成都分公司合作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新兴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三)现代农业加速推进。用抓工业的理念抓现代农业发展,推行“大园区、小业主”、“大园区、大业主”、“特色园区、专业园区”等园区化经营模式,柳江万亩蔬菜示范园、袁山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等5个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亮点,新增土地流转2.8万亩,土地规模流转率达70%。新培育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8家,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户面达78%,全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工作会参会人员到我县参观。大力实施“三个培养”,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9万人次;建成新平、兴义、金华等6个农业综合服务片站,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20项,被评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示范县、全省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县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出台促进鲜活农产品市场营销奖励办法,绿生农牧公司、七星养猪场、袁山养殖合作社通过省级无公害畜产品产地产品一体化认证,全县拥有农业四川省著名商标5个。完成现代3农田水利一期工程,改造支斗渠40公里、改善灌面5万亩;引进天银农林综合开发项目等15个现代农业项目,方兴名优果蔬基地、新津名优食用菌工厂化立体栽培等项目顺利推进。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村沼气池综合保险等试点工作,兑现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综合补贴、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3186万元,财政投入三农达4.42亿元。二、新型城乡形态在融合互动中加快形成(一)全域规划不断深化。主动对接“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展定位和全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开展县域功能区规划研究。投入3000万元,实施城乡统筹“整县推进”规划大会战,编制完成全域城乡三年建设规划,修编完善涉及农民集中居住、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112项规划,完成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以及就业、公共服务、民主管理等一系列子方案;优化完善县域总体规划和主城区、南河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花源—花桥、兴义次区域节点空间形态和特色研究,完成县城地下管网普查和县域重点区域地形图测绘,为城乡统筹“整县推进”打下坚实基础。深化违法建设网格化管理,拆除违法建设2.29万平方米,全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总结交流会在我县召开。(二)新型城乡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时尚水城”核心区拆迁安置和“欢乐水城”起步区拆迁,启动董河坝拦河闸、怡和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桥津上街、下街拆迁顺利推进,老五津场镇拆迁改造实现重大突破;完成5条背街小巷、断头路改造,图腾国际商业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迎宾大道两侧业态调整成效明显;启动森林城市建设,实施五津东路、西路和金三角广场等绿化综合改造,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重点镇建设和一般镇乡场镇改造步伐加快,完成花源大道南延线等4条道路建设以及安居路、杨柳大道亮化工程,实施普兴场镇建筑立面改造和兴义镇老场镇、新崇路沿线风貌改造,完成新平、安西等6个镇乡场镇基础设施配套改造工程。新型社区建设全面推开,结合城乡统筹“整县推进”和土地综合整治,启动岳店、张场、袁山二期等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完成岷江社区、天宫社区等已建社区提档升级工程,全面完成灾后农房重建任务,全县新增农民集中居住1.67万人,集中居住率达35.35%。完成牧山大道蔡湾—城区段、迎宾大道、花普路改建和龙王渡大桥加固工程,启动成新蒲快速通道新津段、新普路、五津大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城区1、2、3号桥改建形成半幅通车能力,做好成绵乐城际铁路新津段征地拆迁和建设协调工作;新建农村公路56.3公里,改造公交化线路3条,新增公交车23辆,城乡公共交通水平进一步提高。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县、全市土地综合整治标准县和新农村建设“整县推进”示范县,柳江片区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三)城乡环境持续改善。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全市三圈层率先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开展交通干道沿线、县城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集镇等重点部位整治,完成纯阳农贸市场建设和城东农产品中心市场、新贸水果市场、普兴火车站农贸市场改建,被商务部列为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县;启动文井、方兴、花桥等7个镇乡污水处理厂建设,建成普兴、永商、兴义3个镇乡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75%以上;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二期和餐厨垃圾资源循环站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分别达100%和95%以上,被评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县,被确定为全市首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达标升级和示范区(市)县创建单位,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完4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23口,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4天,岷江新津段出境水质达标11个月,削减化学需氧量1351吨、二氧化硫220吨,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县;启动龙泉山脉新津段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0.7%。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通过省级验收,花源、兴义、邓双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普兴镇袁山村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村。三、体制机制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完善(一)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加快。大力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②,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全县农村承包地实测,颁发各类权证24.3万本,发放耕保基金6574万元,实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满覆盖”;在文井乡开展农户场镇异地建房确权试点,完成普兴镇袁山社区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试点,“成都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现场研讨会”、“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担保物权改革研讨会”在我县召开。完善“2+2”基层治理结构模式,对农村财务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14项村级事务实行流程化管理,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制定农村新型社区管理办法,完成袁山社区、花碑社区等7个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村级改革试点,社区服务社会化迈出步伐。(二)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与成都投资控股集团等3家金融机构签订“地方金融支持县域拉动内需合作备忘录”,启动全市首个区县金融CBD建设,成都银行新津支行正式开业,创新未来指标收益“软抵押”融资方式,到位金融机构贷款35.13亿元。出台《基础设施工程BT建设模式实施意见》和《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管理办法》,引进渝涪公司、无锡新农村公司投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引进72.8亿元社会资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加大城市经营力度,稳步推出经营性用地,实现土地招拍挂收入20.7亿元。(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全市率先成立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对政府采购、建设工程项目、经营性用地、特许经营权、农村产权等公共资源进行集中交易和监管。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实施参公管理单位人员登记;增设花源、花桥、永商、邓双、新平街道办事处,将中小企业局并入发展改革和经济局,
本文标题:新津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2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