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必修四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1)识记: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2)理解: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2.过程和方法(1)本课是对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概括和总结,运用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加深理解和掌握(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直观教学方法,展示例证材料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要认识到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危害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表现,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及坚持这一方法的意义(2)通过正反对比,形成思辨美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教学难点“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即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事物发展的状态是怎样的?(3)新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的发展总要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导入新课:以上我们学过的观点都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与它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称之为形而上学。这堂课我们主要研究怎样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问题。二、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板书)1.两种发展观对主的表现和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影响(板书)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列举的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的各种观点分为相对应的正确的和错误的两组,并将这些观点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这些错误的观点(形而上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表现?(教师出示下面的表格。请同学总结后,填表)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哲学家观点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对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见解。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例如:荀况认为人和人是密切联系的观点,韩非认为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观点,黑格尔认为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的观点,都是正确的,符合辩证法的观点。郭象认为人与人是彼此孤立的、毫不相干的观点,董仲舒认为天不变、道亦不变(指封建制度的一切原则永恒不变)的观点,杜林认为事物中没有矛盾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而在现实生活中,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对人们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如看问题办事情习惯于孤立地就事论事,看人看事一成不变,只看到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利益,把自己成才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师长和机遇等外部条件上。形而上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它本是亚里士多德的一本文集的名称,叫《物理学后编》。当时在出版亚里士多德的文集时,编撰者们把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著作放在前面,叫《物理学》,而把他研究有关神、灵魂、意志、自由等的哲学学说放到《物理学》的后面,取名为《物理学后编》当这部著作介绍到我国时,学者严复借用《周易》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是说,超乎物体具体形态之上的那些事物叫做“道”,具有具体形态的事物叫做“器”),把阐述抽象道理的《物理学后编》就取其意翻译成了”形而上学”(关于形而上的学问)。所以,形而上学的本意是“物理学后编”。从黑格尔开始,就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语,也就是说,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问: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发展观还有哪些表现?那么,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种不同的发展观到底有哪些分歧呢?请同学们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自己归纳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三个分歧,并着重思考和理解二者最根本的分歧是什么?(可出示下列表格,在同学阅读的基础上,边提问,边归纳,边填写。)分歧之一分歧之二分歧之三根本分歧各自的根本观点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分歧之一: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分歧之二: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分歧之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根本观点: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矛盾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板书)(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板书)联系第二课内容,回答:什么是联系?为什么说联系是普遍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要把事物放在普遍联系之中来全面考察,既要看到事物的内部联系,又要看到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材料分析:“所谓国家生态安全是指由水,土,大气,森林,草地,海洋,和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它的生态才是安全的,反之,就不就不安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们在改造自然界过程中,必须看到事物间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时刻关注“国家生态安全”。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走一条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道路。而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毫无相干的。用这样的观点看问题,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板书)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学生回答;教师举例:“刮目相看”(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板书)回忆:两点论,两分法,什么是一点论。教师总结:两分法是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形而上学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否认事物的矛盾,必然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面。(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和最根本的分歧(板书)提问:为什么说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点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这是一个难点,从联系、发展、与矛盾的内在联系上去考虑,并重点讲解清楚。)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首先,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必然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其次,它提示了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所以,唯物辩证法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由于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因而看不到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好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于外力的推动。总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种种分歧,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分歧之一分歧之二分歧之三根本分歧各自的根本观点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小结: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是根本对立的。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就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本文标题:必修四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22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