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泰市高三复习指导意见
1新泰市2012—2013年度高三复习指导意见根据《山东省2013年普通高考考试方案》,遵循《山东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各科目考试说明》的要求,为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三年级复习备考效益,结合我市各高中学校实际,在总结我市以往成功经验和借鉴外地先进做法的基础上,我们制订了2012—2013年度高三复习指导意见,供我市各高中学校高三年级教学参考和借鉴。一、时间安排鉴于当前高考形势,考虑到高三复习时间缩短,任务不断加重的实际,高三第一轮复习至三月上旬结束,第二轮复习到五月下旬结束。一轮复习立足单元复习,夯实双基,提升能力,二轮采用专题复习与综合模拟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整个高三全市统一安排四次测试:2012年11月中旬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2013年2月份左右第二次统一考试,3月中旬第三次统一考试,5月中旬高考模拟考试。各学校高三年级可根据此安排制定复习计划。各学校在各学科、各模块的复习时间安排上,既要注意高考分值比例,又要兼顾考试命题模块的多少,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二、总体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管理效益1.加强计划管理。一是要明确时间。各轮次任务必须按教研室计划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二是要细化内容。各学校、各级部、各学科组、班级和科任教师要精打细算,把复习任务细化到每周、每天、每节课;三是必须立足自己的实际,紧扣培养目标和学生现状,选择好复习内容,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决不能在复习中留下知识空档,决不能再让学生吃“夹生饭”,更不能在选修模块的复习选取上摇摆不定和占用过多时间;四是要加强宣传。做到人人有计划,事事有落实。五是要保证计划的实效性。各学校和级部要制定严格的检查监督机制,全程监控各科的复习进程,以确保复习应考的连续性和完整性。2.营造备考氛围。一是要适时召开各类会议,全面动员,争取全体教职工、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学生,支持高考,服务高考,齐心协力迎战高考,努力营造“紧张、有序、和谐、高效”的备考氛围。让学生的身心都处在高三紧张的复习环境之下,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二是要结成竞赛对手。学校之间、学科之间、班级之间、学生之间要选择竞赛对手,公开挑战应战,用目标激励自己,用对手警示自己,形成紧张有序的高三学习气氛。3.狠抓制度落实。健全责任落实制度,为高三教学保驾护航。各校都要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高三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各项责任追究制度和绩效激励制度,解决各层面的工作态度与教学保障问题,排除一切“教学干扰”,对全校的高三工作全面负责;成立以业务校长为核心的“高三教学管理小组”,研究制定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解决各科教师的教学规范与教学实效问题,消除一切“教学死角”,对全校的教学质量全面负责;成立以年级主任为核心的“高三工作管理委员会”,研究制定并落实日常教学工作规范和基本能力相关学科的教学协调,解决单科奋力提升与学科相互合作问题,全程进行“教学监控”,对年级教学过程的有效运转全面负责;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学生发展协调小组”,研究制定优生培养策略和学困生帮扶方案,解决重点关注与面向全体问题,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分层发展全面负责;成立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教学研究小组”,研究制定学科复习计划和课堂教学策略,解决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弱科生帮扶问题,全程进行“合作探究”,对单科教学质量全面负责。各校要充分发挥高考备考领导小组和高三级部的职能作用,认真落实学校领导管片蹲班坐组制度。一是要认真检查复习备考各项举措和教学环节的落实情况,并做到有记录、有通报、有促进。二是要做到深入教学第一线,坚持参与集体备课、推门听课、评课、评卷、质量分析等活动,并做到时间上有保证、内容上有规划、活动中有评议。三是要与高三教师和不同梯队的学生广泛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化解矛盾,调2节心理,鼓舞士气,激励竞争。(二)明确职责范围,增强发展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高三教学工作需要学校各个方面的协调配合,而配合的主动性和协调的有效性需要各个层面责任制度和绩效激励制度作保证。各校要充分落实高三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认真反思2011-2012学年度高三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得与失,准确定位学校各层面应负的职责,立足校本实际,规范管理行为,优化各项管理制度,并抓好各项激励措施的落实,做到严格管理与科学激励并重,激励教师与激励学生并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明年高考有更大突破。4.优化过程管理策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压力和动力是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两个重要因素,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高低是高考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学校管理要与时俱进,要修改和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摒弃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条例和做法;要明确压力来自于任务和危机,动力来自于关心和激励,要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大感情投入,注重人文关怀;要做到“三多三少三是”:多理解、多关心、多鼓励;少指责、少冷漠、少打击;关心的是时候,激励的是时机,批评的是地方。各校要清醒地认识到制约成绩大面积提高、制约尖子生脱颖而出的三大因素:领导坐不住、靠不上、深不进,对教研部门的指导意见和学校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追究不到位;级部间管理不通气,业务不交往,合作发展的关系处理不好;学科间教学水平严重不平衡,各科教学有效成绩不对应。各校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及时出台相关奖惩方案。要加大捆绑式评估的力度,搞好级部捆绑、班级捆绑、备课组捆绑和几次大型考试的捆绑评估,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激励性。各种过程奖惩制度要及时兑现,不要搞秋后算账,确保全体教师都能全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5.增强主动发展意识,充分挖掘高考增长点。充分挖掘高考增长点是实现数量上有重大突破的关键。高考增长点主要有复习策略的针对性、训练题目的精选性、作业批改的及时性、实验教学的操作性、分层施教的主动性、学科之间的协作性等。而学科之间的互助互融、基本能力高度重视是增长点中的焦点。各校要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全体教师的智慧潜力,在抓好已有增长点的同时,发现和培植新的增长点,全方位提高本科上线率。6.增强学科合作意识,提高单科有效进线率。高考的成功是各学科相互协调发展的结果,不是某一科成功的结果,要知道,只要有一科失误了,就必定导致整体的失败。因此必须提倡各学科积极配合,相互协调,坚决杜绝学科英雄主义。每位教师都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送考观,要以学生的成功为教学的根本目标,要在精心备课上下功夫,不要在挤占学生时间上动脑筋,更不能出现学科间相互歧视、排斥、挤占时间的现象,必须抱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差生提供帮助,为优生提供空间,为教学弱科提供帮扶。要杜绝因决策因素导致学生偏科现象的产生,教育全体老师不要把精力用在争抢时间上,要用在精心备课上,要用在优化教学策略上。7.增强名生培养意识,提高重点本科上线率。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关注名牌大学考入的学生数量,这也是学校办学档次高低的重要标志。北大、清华的名牌效应有目共睹,毋庸质疑。就我市目前的情况来看,制约尖子生成功的根本原因不是难度和深度不到位,而是应变能力和规范意识不到位。各校必须转变教学与管理的理念,切实走出尖子生培养的三大误区:一是就尖子生而抓尖子生,总是把精力集中在所谓升学有希望的学生身上,忽视班级整体氛围的营造,使尖子生失去了健康成长的土壤,导致班级两极分化,甚至尖子生让那些不被教师看重的学生同化。二是认为尖子生的基础好,总是把精力集中在所谓拓宽视野及能力拔高上,忽视对双基内容的理解巩固和强化,使尖子生失去了持续提高的基础。3三是认为尖子生的能力强,教师把精力集中在广泛选题上,忽视做题规范的强化落实,导致做题没有章法。教学过程中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安排过多,管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用时太少,导致学生学习目的的混乱,目标性不强,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失分。各校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优化资料的筛选使用、强化作业的规范批改、科学划分学生的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等方面做好文章,为名生的成长提供时空平台和方法指导。(三)加强集体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保证应考复习导向的正确性、指导的科学性、复习的高效性,必须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和集体研究。教案、学案的编写需要集体研究,练习的筛选需要集体研究,题目的讲评需要集体研究,跨学科的综合更需要集体研究。只有抓好集体备课和集体研究,才能充分发挥群体的优势。8.加强备课研究,充分提升个体教学水平。深化、细化集体备课的诸环节是备课组提高整体教学成绩的必由途径,更是教师提高个体教学成绩的关键,所以各校要在集体备课上下大功夫。集体备课的次数以每周两次为宜,一定要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进行,要做到定时集备与随时交流相结合。要集思广益,充分张扬个性特长,挖掘个性潜能,杜绝唯我独尊,一意孤行,单兵作战的个人英雄主义。要切实做到“三要三不要”:一是要注重学情特点和考情特点的研讨,不要搞成了单纯的通对习题答案;二是要强化集体智慧和资料整合的研讨,不要搞成了个人演讲;三是要突出对复习策略和个体教学的指导,不要对有争议的问题悬而不决。一切教学意图都是通过教师的个体教学来实现的。由于不同班级的学情不同,教师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精心进行个人课时备课,将集体优势内化为个体优势。个人备课要在坚持集体备课思路的前提下,立足个人特长和所教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创造性,紧紧围绕如何实现教学目标,从四个方面优化个人学案:优化教学思想,优化教学内容设计,优化课堂结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重视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课时备课是教学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根本保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规范。没有计划性,就势必带来教学的随意性;没有针对性,就势必带来教学的盲目性;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就势必带来教学的无效性。所以高三迎考复习必须有可操作性的复习课学案,学案的内容重在进行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活动程序规划、教学活动内容和活动意向的预设,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梳理和习题解答,教、学案一体化必须体现课堂教学策略、一题多变的方案、一题多解的途径以及思路和方法的归纳等。学案要做到“五个明确”:一是本节课的能力培养目标要明确;二是借助哪些材料作载体要明确;三是材料的操作方法要明确;四是师生的课堂行为程序与活动内容要明确;五是思路与方法的提炼归纳要明确。9.完善个人备课集体研究制度。集体备课一定要备出实效,绝不能流于形式,备课组长要提前一周分配好任务,明确到人,每个备课组成员都要精心准备,要用半天的时间认真研究下一周的每个学案,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发言,切实拿出自己的意见和方案,要仔细研究课堂的每个细节,要备细备精,包括考试说明的变化,高考的动向、命题方式和特点,学生现状,主要薄弱环节,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主要问题的教学设计,试题的编选与讲评等,最终形成完整的下周学案。为此,要做到:一是要有规定的时间和场所,有明确的内容和人员安排。二是要做到“五统一”(统一教法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选定资料、统一评价测试、统一分类推进和分层指导)。三是要推行学科组长把关制和主备目标责任制,采取“中心发言、共同研讨、个体增减、形成材料”的方式,促进全员参与。四是要做好记录,整理归档。五是要实行学科捆绑,同奖同罚。10.把握研究重点。一是要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考试方向。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是高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对高考的目标、性质、内容、能力要4求、方法、方式都作了详细的界定。各校在复习备考中要将考试说明吃透、抓准,对重、难、热点进行大胆取舍,把握重点,减少盲目。二是要研究高考试题,把握命题趋势。稳中求改、稳中求变、稳中求新是历年高考试题的显著特点,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题,把握命题趋势,理清教学思路,提高教学实效。三是要研究薄弱环节,突破发展“瓶颈”。各备课组要针对薄弱环节,重点加以研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教师研究重点主要是教学方式和学生知识缺陷,学校年级研究重点是怎样调控和监督。四是要研究教材内容,开展自主原创。专题复习、综合演练是第二轮复习中的基本做法。各备课组要依据考试说明,立足教材内容,参照课
本文标题:新泰市高三复习指导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22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