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课标下生物教学设计模式及解1
第九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新课标下生物教学设计模式及解读成奎电话:15084316248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学段:中学学科:生物摘要:本文阐述了我校在新课标下生物教学设计模式的提出背景和生物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环节及解读。关键词:多版本生物教材的异同;课题;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解读;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目标达成反馈;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着,作为一名工作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我也沐浴在课程改革的春风里。我校生物组的全体教师,结合我校使用的人教版生物教材内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环节之一的备课环节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制定统一的生物教学设计模式。在此,我想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一、生物教学设计模式提出的背景——多版本生物教材的异同(一)、教材版本的差异:1、大纲版高中生物所用教材大多以人教版为主新2、课标实施后,全国范围内可供选则的教材版本不再局限于人教版,而是出现了人教版、北师版、浙江版、江苏版、河北版、山东版多个版本并存的局面,其中以人教版普及面最广,但是也有其他版本的教材被省内部分中学使用,其中以北师大版本最为突出。考虑到在新的学期可能出现的班级学生所用教材不同的情况,现将新课标使用率最高的两个版本教材简单总结如下:(1)、人教版教材:①.语言非常简洁、精练;②.独具一格的“画概念图”设计。(2)、北师大版:探究活动更多,课外阅读资料更丰富,教材难度更大。基于以上特点,因而人教版为大多数中学所采用作为教学用书,而部分重点中学,甚至于部分地区则选择了难度更大,但是知识点更加丰富的北师大版本作为教学用书,因此我们在接下来的教学以及备课环节需要认识这一特点,并加以合理利用。(二)、教材内容上的差异:虽然新课标的教材版本各异,但是在知识内容的构成上确实一致的,他们都是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导下进行编写的,因而知识构成没有太大差异。在此,我们重点对新列表与大纲版教材知识构成做简要比较:1、大纲版:知识面相对覆盖更广,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形成生物学的知识体系。2、新课标:逻辑性更强,知识点深度加大,难度也随之加大,对实际生活联系更为紧密,并与当前生命科学的热点与前言接轨,其知识模块性与时代特色更为明显与突出。此外在具体内容上:(1)、新教材删减了部分老教材的章节,如植物对水以及矿质元素的吸收,以及生物的个体发育等;(2)、同时调换了部分知识的学习先后顺序,如孟德尔遗传定律以及减数分裂的的学习顺序;(3)、新教材增加了较多的实验与探究,教学难度更大3、教学形式的差异:与教学内容发生改变相对应的,新课标的授课形式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1、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围绕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学来展开2、新课改之后,更多的是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大,教学形式更为灵活多变以上这些转变将导致我们接下来所要面对的学生与之前所面对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差异,他们在课堂上将会变得更为活跃,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差异,并改变我们的教学授课方法与方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富吸引力。我们生物组的全体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集体备课活动,并结合教学实践和全组成员的优点制定统一的教学设计模式并对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解读。二、生物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环节及解读(一)课题在课题设计上主要体现这一节课的主题,不一定就是教材上的标题。因为教材上的标题有可能过大,而在本节课不一定能完成。课题内容要让学生一看了就知道本节课要掌握重点。比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标题是《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我们教学的第一课时的课题是《如何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教材分析有的人可能会说,课本对教学内容都作了详尽的阐述,教师按课本讲就是了,对教材还有什么可分析的呢?我们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一种贮存状态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把这种贮存状态的知识首先转化为传输状态的知识,然后通过学生的学习再把传输状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而这两种知识形式的转化过程与方法,由于受多种形式的制约,课本上是很难把它们全都写出来的。因此,不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就难于把握和完成知识形式的这两次转化。比如:《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三)学情分析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的独立的个体,他们是主动求知与积极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即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必须使自己的教学思路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也就是说,教师在决定教什么与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的需求、认知规律与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应着重分析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学生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与技能及学生是如何进行思维的等。比如:在我们学校过去接触的无论是借读生还是复读生,他们所用的教材都是统一的,都是人教版,知识结构统一,但是新课改之后,随着教材版本的多元化,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所用的教材可能是五花八门,那么他们的知识体系的构成上就必然出现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对于我们如何开展新学期的生物教学是一个需要值得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需要我们尤为注意的是我们接下来面对的复读生,他们对于新教材十分陌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有效的帮助复读生熟悉并掌握新教材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又一难题。课改后,高考的题目与题型也会必然会随之发生改变,这也是我们必须面对与考虑的问题。(四)课标解读新的课程标准对每一节的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的规定都不一样。如何把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研读课标就成了我们备课的核心标准。比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课标解读》:1、知识目标(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2、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2)尝试比较分类的学习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3)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4)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报纸等媒体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2)体会生物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五)、教学过程我们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以知识点的形式呈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比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各水平的要求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知识性目标动词了解水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描述,简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指出,辨别,写出,排列理解水平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说明,举例说明,概述,评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示范,比较,描绘,查找应用水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利用,总结,研究技能性目标动词模仿水平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尝试,模仿独立操作水平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运用,使用,制作,操作,进行,测定情感性目标动词经历(感受)水平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体验,参加,参与,交流,讨论,探讨,参观,观察反应(认同)水平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关注,认同,拒绝,选择,辩护领悟(内化)水平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确立,形成,养成,决定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探讨,导入新课展示一张人工的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提出问题:(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由图片得出相关信息回答问题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新课教授:一、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多媒体动画演示自由扩散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物质进出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到自由扩散的特点。思考、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二、被动运输——协助扩散举例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能够进入细胞,引出被动运输的另一种方式——协助扩散。多媒体动画演示协助扩散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协助扩散的特点。思考与讨论: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消耗能量吗?为什么?2、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有什么异同?3、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思考问题,理解新内容将自由扩散和协作扩散放在一起比较,归纳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通过动画使学生能够较易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同点。三、主动运输通过实例分析离子进出细胞现象,展示材料:丽藻细胞液与池水的多种离子浓度比和碘离子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的浓度是血液中碘离子的20—25倍,说明物质除了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外,也可以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引出主动运输。然后多媒体动画演示主动运输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总结出主动运输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回答主动运输的意义分析材料,回答问题,结合课本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结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指导学生完成比较表格名称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浓度高浓度到浓度高浓度到低浓度低浓度到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需要不需要需要举例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苯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总结、填表通过比较学习,把握三者间的联系与区别,巩固重点知识四、大分子物质运输的方讲解胞吞、胞吐的过程提问:胞吞和胞吐作用需不需要消耗能量?思考、回答问增加学生知识式:胞吞、胞吐题的完整性小结系统归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记忆,完成技能训练:结合图表判断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归纳总结,完成习题及训练培养学生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对应训练对应训练知识应用(六)作业设计由于我们学校生源较差,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作业设计方面既要考虑学困生又要考虑学优生。首先是做到能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其次是量上要合理控制;最后还要对于作业的难度上准确把握。(七)板书设计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清晰认识和整体的概念。即让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八)学生目标达成反馈在这方面我们制定了一张学生目标达成反馈表,通过学生自评和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反应和作业进行点评,来达到收集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的依据。(九)教学反思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才识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例如:我们学校在开展高效课堂的活动中,将教师自己的课用摄像机摄录下来,刻成光盘,课后对照光盘再认真回顾分析、反思,我感触颇深。从中发现自己在语速、语言表达、教态姿势、口头禅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缺点,发现这些问题后,就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改进。课后反思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了解教学的效果,从中找出原因,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方案。总之,课
本文标题:新课标下生物教学设计模式及解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63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