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情绪调节的背景和意义
1、谈高中生情绪的自我调控江苏通州市刘桥中学姜秀琴魏军《教学与管理》2007年10月1日过中考这根横杆,怀着好奇与期待,十七八岁的孩子跨进高中的大门。学习生活了一个月,经历过两三次考试,好奇消失,期待遁隐,部分学生逐渐陷入失落、苦闷、彷徨、自闭、厌学的情绪之中,并在行为上出现说谎、骂人、打架、考试舞弊等现象。不少老师将以上现象当作思想问题看待,严厉地批评教育,结果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情况更槽糕。实际上这些都是因为认识偏颇、情绪激动、考试焦虑、意志薄弱、情感冲动而产生的苦恼困惑,或受到刺激、挫折而引起的心理失衡所致,属于心理问题而非思想问题。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学习、生活和事业的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则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坏影响,如果长时间维持恶劣情绪,甚至会导致身体心理疾病。因而及时调节情绪,把自己的情绪升华到有利于自己和他人、有利于社会的高度,是每一位高中生明智的选择。一位哲学家说过“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人的情绪和其他一切心理过程一样,是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和控制的,这决定了人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故可以引导学生用理智驾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总之,在学生情绪处于剧烈波动的时刻,要让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告诫自己严防偏激情绪的爆发。“当自求解脱,切勿求助他人”。这是释迦牟尼圆寂时的最后一句话。我们不必去当佛教徒,我们也无需拒绝他人的援助之手。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让学生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应该是一种追求。2、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魏义梅①付桂芳②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15卷第2期ChinaJournalofHealthPsychology2007,Vol15,No.2在情绪调节方面,与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更倾向于运用表达抑制策略来调节情绪。本研究结果与Gross对1483名大学生的研究结果相似,男生与女生在认知重评上的得分无显著的差异,但在表达抑制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3]。产生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不同。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望研究[10]表明:多数人认为适合男性的人格特质多与成就、事业有关,适合女性的人格特质多与情感、人际关系有关。男性表达情绪常会被看作是懦弱、缺乏男子汉气概。与女孩相比,父母更多地教育男孩要学会控制情绪,社会也更期望男孩抑制情绪的表达。对婴儿早期情绪行为的研究[11]表明:个体早期情绪行为上的差异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交往扩大,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的影响越来越大,男性表现更坚强和克制,更加稳重和含蓄,导致男性更多运用抑制策略来调节情绪,女性日趋表现出情感细腻、敏感,比男性更善于情绪表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本研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性别、城乡、年级的差异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男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这种差异可能与男女传统社会角色以及师范院校的学生特色有关。男大学生可能比女大学生对成就、事业有更高的追求,同时,师范院校女生较多,并且女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学习、活动等方面表现得都要好于男生,这使得师范院校的男生压力要比女生大,这给男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焦虑,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女大学生;乡村学生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城镇学生,这可能与乡村大学生的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要比城镇学生差,他们感受到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要大于城镇学生有关;高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抑郁程度显著低于低年级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大学生,也就是说,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低年级学生。这可能与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实践经验及人生阅历的丰富有关。从相关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问题、焦虑及忧郁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肯定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差异检验的结果也表明,除抑郁这一因子外,认知重评得分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自我肯定、焦虑上的得分都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认知重评策略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忧郁、焦虑)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日常生活中过多的负性情感得不到及时疏导和调节,很易发展成为情绪障碍,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高校心理工作者应高度关注学生的情绪问题,从发展角度入手,指导学生在情绪反应产生之前就进行积极调节,也就是学习运用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如选择有利情境,对情境进行修补,注意转移法,认知重评策略等,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优化与情绪相关的良好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4参考文献[1]GrossJJ.Theemergingfieldofemotionregulation:aintegrativereview.ReviewofGeneralPsychology,1998,2(3):271-299[2]GrossJJ.Antecedent-andresponse-focusedemotionregulation:Divergentconsequencesforexperience,expressive,andphysiology.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98,74(1):224-237[3]GrossJJ.IndividualDifferencesinTwoEmotionRegulationProcesses:ImplicationsforAffect,Relationships,andWell-Being.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003,(85)2:348-362[4]黄敏儿,郭德俊.原因调节与反应调节的情绪变化过程.心理学报,2002,34(4):371-380[5]李梅,卢家楣.不同人际关系群体情绪调节方式的比较.心理学·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15卷第2期ChinaJournalofHealthPsychology2007,Vol15,No.2要意义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1],包括基本情绪如欢喜、愤怒、恐惧、悲伤、惊讶和复杂情绪如嫉妒、内疚、害羞、焦虑等[2]。情绪体验人人都会有,但是情绪能力人和人之间则是有差异的。心理学家将情绪能力分解为三个成分,即情绪表达能力,主要是指更多的积极情绪表达,消极情绪较少;情绪知识能力,指能准确识别他人的情感及其出现的原因;情绪调节能力,指将自己的情绪体验、表情调整到能达成个人目标的适当水平。研究发现,情绪能力的这些成分都与青年的社会能力有关,高情绪表达能力和高情绪理解能力往往更容易被老师和同伴认可,并与之建立良好关系;高情绪调节能力可帮助个人在遇到消极情绪时更快更好的恢复到正常状态。而不能正常调节自我情绪者,则常遭遇同伴的拒绝;同时也可能存在过于冲动、缺乏自我控制、不恰当的攻击、焦虑、抑郁和社交退缩等适应问题,因而也不可能获得较高的社会能力[3];严重时甚至可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此类情绪调节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大学生安全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和新领域[4]。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情绪、判断大学生的情绪能力、重视和帮助有情绪调节能力问题的学生,预防大学生将情绪问题转变为精神疾病,对于高校学生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2当代大学生常见情绪问辅导员如何科学地干预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张秒高1邱振国2(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食品学院;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生处)3、高中生日常情绪体验及调节策略研究陈莹,陈阳,张小平(厦门外国语学校,福建厦门361000)第14卷第1期2015年1月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Hangzhou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Vol.14No.1Jan.2015收摘要:采用《具体情绪量表》和《青少年日常情绪调查问卷》,分别对高中生的日常情绪体验情况及感受情绪时采取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快乐和兴趣情绪最多,轻视和恐惧的情绪最少,且对负性情绪的调节多于正性情绪.在面对正性情绪时,个体倾向于采用增强调节策略;而在面对负性情绪时,个体则更多地采用减弱调节策略.此外,情绪体验与调节策略在不同年级及不同性别的个体上存在差异.关键词:情绪体验;情绪调节;性别差异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232X(2015)01-0033-050引言当前,情绪问题已成为高中心理健康工作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我们发现,高中阶段学生主要面临着学业成就、同伴关系、亲子关系三大问题.由这三大问题引发的情绪问题,是困扰大多数来访者的主要原因.由于学业压力过大,同伴关系或亲子关系紧张带来的紧张、焦虑、愤怒、悲伤等情绪,常常使得来访者无从应对,影响了来访者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是当前高中生迫切需要的一种能力,也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情绪是个体适应生活环境中重要机遇、事件、挑战的生物反应倾向[1],包含生理反应、表情行为及主观感受三个主要成分.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整合自己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一定的行为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主观感受、表情行为、生理反应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情绪调节本质上是情绪与认知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既包含了情绪对认知的影响和驱动,也涉及认知对情绪的认识和调控.根据调节发生的着重点,可以将情绪调节划分为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原因调节策略着重于情绪的产生过程,是对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加工和调整,包括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分配和认知改变,主要有认知重评和认知沉浸两种调节策略[2].其中,认知重评指,通过调整个体对外在环境或内部归因方面的评价进行情绪调节;认知沉浸指,个体在情绪发生过程中一直沉浸于情绪事件当中,反复进行认知思考.反应调节发生于情绪被激活之后,是对已经发生的情绪成分进行增强、减弱、延长、缩短等调节,主要包括表达抑制和表达宣泄两种调节策略.表达抑制指的是个体依据情境的需要掩饰自己的情绪,控制情绪的表达;表达宣泄指的是个体表露和释放情绪体验,对表情和情绪进行表达.此外,从被调节情绪强度变化进行分类,情绪调节也可划分为增强调节和减弱调节.其中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属于减弱调节,认知沉浸和表达宣泄属于增强调节.本研究旨在探讨当前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体验情况,以及如何使用情绪调节策略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控.由于个体性别角色不同[3]、所处的环境不同、成长背景不同、性格特点不同等因素,在情绪体验及调节策略的选择上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对高中生的情绪体验情况及调节策略选择进行摸底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寻找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之间的个体在日常的情绪体验及调节策略的使用上有何异同.
本文标题:情绪调节的背景和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73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