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1-3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第一节返回目录视频(一)法律的含义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关于法律你知道多少?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有哪两种?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含义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含义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法律意识道德意识价值意识纪律意识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含义法律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对法律产生决定性影响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含义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在阶级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和内容的法律。同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法律的发展程度。奴隶社会能有吗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含义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整体性。不是个别人的意志,也不是简单相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含义(二)法律的历史发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奴隶制法律•采用最极端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方式•是奴隶主阶级对广大奴隶实行统治的工具封建制法律•采用最极端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方式•是统治农民阶级的工具,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共同利益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二)法律的历史发展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是统治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工具•归根结底是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新型的法律制度•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集中体现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二)法律的历史发展案例:人类社会最早的法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法是公元前4000多年古代埃及的法,但是这种法并没有流传下来。现在还保存的、最古老的成文法是公元前18世纪古代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它刻在一根石柱上,现收藏在巴黎的一家博物馆中。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法据说是公元前20世纪左右夏朝的“禹刑”,但具体内容也无从考证。最早的法我们的社会中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除了法律还有道德、宗教等,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与其他历史类型法律的?相同点1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与其他历史类型都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区别2本质属性从本质上说,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法律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案例:相关《宪法》法条规定我国《宪法》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01020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更能尊重和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我国法律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指导人们在法律实践中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我国法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改革创新立法体制、立法程序、立法技术,使立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律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0102040305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主要包括几个环节?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等环节。2018年5月1日起实行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英雄烈士保护法》视频侮辱烈士的人抓到了!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立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立法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立法案例:2018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中央军委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法律制定——立法很多人在跟团旅游被带进购物店时,总会落入购物陷阱。视频国务院各部门制定部门规章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立法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立法我国立法贯穿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表达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诉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四个环节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上是指行政执法。职能部门联合执法,拆除违章建筑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等基本原则。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执行——执法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社会组织行政执法的主体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执行——执法案例:破窗效应启示:这个理论告诉我们,有人违法,就应受到处罚,如果不严格执法,法律就不会被人们遵守,结果如同无法。破窗效应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一种无序的感受,导致治安混乱。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适用——司法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监督权人民法院:审判权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适用——司法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适用——司法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合理、及时。司法原则主要有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等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遵守——守法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力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遵守——守法视频你觉得因为掏鸟被判刑10年半冤不冤?应该如何守法?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二节返回目录视频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国宪法一共经历了几次修订?最近的一次修订是在什么时候?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在1988、1993、1999、2004、2018年五次修订为什么要修改宪法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作用,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案例:聚焦2018年宪法修正案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根据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建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视频宪法修正案21条调整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方面的内容。123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完善全面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方面的内容。主要内容案例:聚焦2018年宪法修正案法律遵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投票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共有21条,主要内容有11个方面:调整完善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内容。主要内容456调整充实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的内容。调整完善和平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对外工作方面的大政方针。明确地讲到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7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有关内容。8增加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内容。案例:聚焦2018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中增加有关设区的市的地方立法权方面的内容。主要内容9修改完善国家主席任职任期方面的规定。适应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要求,完善了这方面的制度,也就是增加与监察委员会有关的规定,这方面的规定在修正案中还比较多,首先增加了一节,同时在另外十个条款的11处作了相应的修改。1011案例:聚焦2018年宪法修正案视频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全体起立,大家一起向宪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确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二)我国宪法的地位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确立了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二)我国宪法的地位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必须追究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不断增强宪法意识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二)我国宪法的地位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法律上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执政地位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主人翁地位经济基础组织保障贯彻于生活各个领域人民主权原则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依法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规定公民享有的自由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追究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民主集中民主集中制原则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
本文标题: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1-3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97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