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南宋是一个盛产爱国文人的时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使行人到此,悲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张孝祥《六州歌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屈原、杜甫和陆游是有代表性的三个诗人。在屈原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湘夫人》,杜甫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蜀相》,今天我们学习陆游的《书愤》书愤陆游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者感情(重)。2、学习并继承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重)。3、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难)。陆游履历:出生•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的前一年。•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及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掠,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的刺痛了汉人的内心陆游履历:阻力•陆游初试为第一,因秦桧之孙秦塤居陆游名下,次年复试,秦桧指示主考官将其除名。•范大成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主和派诋毁他“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大成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陆游自号“放翁”。•陆游为礼部郎中,何澹弹劾他“喜论恢复”“不合时宜”,朝廷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罢官。陆游履历:军旅生活•46岁,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幕僚。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作《平戎策》。在此期间,陆游常到战略要塞大散关(宝鸡)一带巡逻。•朝廷否决北伐计划,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只有八个月,是陆游唯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的军事实践。陆游履历:晚年•66岁直至去世的二十年间,陆游隐居故乡,过着简朴、宁静的乡村生活。•但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壮志从未真正消失,他的大量诗歌既表达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临终之际陆游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认识陆游,是因为他的爱国诗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创作背景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书愤》。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知人论世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朗读注意:1、节奏2、重读3、情感•注意: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朗读•检查预习:•1、陆游,字,号,山阴(浙江绍兴)人。(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诗集有《》。现有作品集《》。•2、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形式上一般为四联八句,四联名称依次为,,,。•3、解释加点的词:•中原北望气如山气:•楼船夜雪瓜洲渡渡:•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出师一表真名世名:务观放翁南宋剑南诗稿七律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豪气,豪情壮志渡口兄弟,引申不相上下,相提并论传名陆放翁全集解题书:书写愤懑,悲愤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愤:1、诗人“书”了哪些事?2、哪些事让诗人感到了“愤”?思考讨论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内容详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书”:两次抗金胜利战役内容详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内容详解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现在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建、壮志未酬,空留下许多感叹。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白发苍苍!•两相比照,何等悲怆?•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他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后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内容详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那些事作者感到了”愤”1.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2.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3.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亮?•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北伐这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一直受到压制。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B、对比手法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A、用典明志塞上长城出师一表表现手法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把自己的终身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合为一体,所以,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同类赏析: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本文标题:《书愤》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14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