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应对策略(定稿)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应对策略中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和中美经贸联系的不断加深,中国已取代欧盟和日本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进口国及第三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并成为其第二大贸易伙伴。然而与经贸合作并存的却是经贸摩擦,合作越密切也就意味着冲突和摩擦越强烈。就当前矛盾焦点来看,美国屡次以人民币汇率和贸易失衡问题为借口向中国发难施压,使两国之间贸易摩擦日益激烈,受到了各国和各经济体的较大关注。引发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原因,一是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二是两国劳动力的成本差异,三是出于渲染中国威胁论的需要,四是其它政治上的影响。当前,如何应对两国之间的经贸摩擦促使中美经贸更好的合作与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如何来减缓贸易摩擦就成了处理中美贸易关系的当务之急。主要从企业以及政府两个层面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过程进行简要介绍,并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摩擦产生的原因等各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分析,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中国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而言在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上的些许策略,希望能为中美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思路。关键词:中美贸易经贸摩擦策略目录引言................................................................................................................................1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和历史演进........................................................................1(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1(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演变.........................................................................1二、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与趋势................................................................................2(一)中美贸易摩擦现状.....................................................................................2(二)中美贸易摩擦趋势.....................................................................................2三、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3(一)美国产业结构转变的结果.........................................................................3(二)中美劳动力成本差异.................................................................................3(三)中国威胁论在作祟.....................................................................................3(四)美国的政治需要加剧贸易摩擦.................................................................4四、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策略....................................................................................4(一)政府策略.....................................................................................................4(二)企业策略.....................................................................................................5结束语............................................................................................................................6参考文献........................................................................................................................71引言中国自从加入WTO之后已进入了经贸摩擦的高峰期。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已经极大影响了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并且在不断扩大对世界贸易格局和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而中美之间由贸易摩擦和政策纷争引发的案件,在近几年的涉华贸易案件中,占有较大比重。把中美贸易摩擦做为对象并对其原因和对策开展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和理论论证法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对过去贸易摩擦的实事进行了相关梳理,并对当今贸易摩问题擦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未来中国在应对贸易摩擦冲突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相关见解。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和历史演进(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第一,美国对中国的投诉占据中美两国贸易摩擦案件的绝大部分,美国投诉、中国应诉,成为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基本表现形式,中国通常相对处于被动应对的地位。第二,美国对中国的投诉最集中的方面是出口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美国在限制中国产品进口方面使用最多的是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措施;而对华出口和投资方面,主要是要求中国开放市场,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在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美国仍然对中国进行限制。第三,贸易摩擦伴随着贸易迅速增长。尽管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但两国之间的经贸发展并没有受到其真正限制。(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演变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中美之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相互敌对,但是贸易关系仍保持了几年。如1949年,1950年这两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量都高于同期美国从法德日的进口量。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美交战,美国对中国实行禁运。到1984年,两国贸易关系完全中断。这一时期,两国间贸易关系跌至历史最低点,直到60年代末美国逐步解除对华禁运后才略有起步。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两国的贸易关系才开始恢复。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基础是共同对付苏联的威胁,美国把中国视为友好的非盟国,在此背景下,两国在经贸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随着两国相关贸易协定的签定,中美之间相互给予贸易最惠国待遇的问题,也从法律和机制上得到长效解决。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后,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美国把中国看成是其经济对手,而不再是战略盟友,加强对中国经济的遏制成为其政策选项,导致中美之2间出现政治关系相对稳定、经贸摩擦不断加剧的失衡局面。主要争端聚焦于中美贸易逆差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2008年美国深陷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而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风景独好,仍保持了明显快于发达国家的较大经济增长速度。世界银行预计,到2025年,世界前三大经济体将由中印美三国分当。中美双边关系日渐重要,但依然摩擦不断。二、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与趋势(一)中美贸易摩擦现状1.中美贸易摩擦进入到一个高爆发期以2009年9月对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为标志性事件,做为第一个批准对中国进行特保调查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批准对中国输美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限制性关税,中美贸易摩擦也随之进入高爆发期。中国商务部年度统计数据显示,当年,美国对中国启动的各类贸易救济调查共有29宗,案件数量增长53,涉案中国出口产品76亿美元,总额环比增长达到8倍。2010年后,两国间贸易纷争更趋尖锐,经贸摩擦更趋激烈。例如,美国商务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相继在2010年11月5日、11月6日做出决定或裁定,向中国输美油井管征收反倾销税,税率最高达到99.14%,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铜版纸和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等征收双反关税。为了维护国家利益,2011年12月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美国部分出口中国的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对象为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小轿车(排气量在2.5升以上)和越野车。中美贸易战再度开打,令本已深陷危机的世界经济再蒙阴影。2013年以来,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加剧。随着中国经济对外联系范围的不断扩大,全球贸易摩擦目标国榜单中,中国已连续14年排名第一。2013年全年,我国共面临外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116宗,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1个,金额达27亿美元。其中贸易摩擦的重灾区是鞋、玩具、钢铁、轮胎、铝制品等中国制造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也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矛盾更突出、摩擦更频繁、纷争最集中的领域。这方面的贸易纷争更突出的表现在中美两国经贸摩擦中。随着我国科技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我国与他国贸易摩擦产品呈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种类增多;更多种类进入贸易摩擦的目录,成为新的摩擦热点,例如如出口迅速增长的机电和高科技产品,还有汽车和医药产业等。二是范围更广;国外对我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既包括单一产品,也延伸到整个相关行业,例如对我国发起的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即影响到我国整个光伏产业。(二)中美贸易摩擦趋势3中美贸易摩擦和纷争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不断升级,至今年仍是愈演愈烈。今年,美国对中国发起“双反”调查或做出的裁决涉及11种商品。例如,美国商务部做出了决定对中国输美消毒剂征收反补贴税的肯定性初裁,并同时对原产于中国的三氯异氰尿酸做出了存在补贴的裁定。经贸专家普遍认为,美国是为了保护其本国相关产业能够逐步复苏,同时增加谈判筹码以便在占据新一年中美经贸对话的有利地位,才不惜这样密集、高调地制造贸易摩擦。未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随着中国贸易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只增不减”。三、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一)美国产业结构转变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了经济结构转型,其主要表现就是大力发展高科技经济以代替传统工业经济结构。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原本具有的成本优势在传统产业比如纺织、钢铁等产业中逐渐丧失。在高科技产业的研发领域占用了美国大部分的资金与人力投入。但由于高科技产业更需要时间积累和验证,这一政策使美国既丧失了传统工业市场的原有优势,又未在国际市场建立起自身高科技产品优势地位,导致产品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的不断下降,进口产品规模不断增长,造成贸易逆差和资金外流。与美国不同,中国在同期投入大规模资金到纺织和钢铁等传统工业领域,并且加快了其产业升级步伐,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出口数量大量增加。鉴于这种情况,美国已经增强了采取措施对本国同类行业实行保护的意识。同时中国随着在传统工业市场对美国建立优势地位,高科技领域也加快了发展。美国只好设置大量技术壁垒,限制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产品和技术出口,从而造成其在传统工业产品上没有优势,在高新技术领域又对华封锁的现状,贸易摩擦自然不能避免。(二)中美劳动力成本差异美国由于其经济发达,其人力成本也比较昂贵。而中国拥有丰富的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是中国的优势。虽然这些工人在技术上较为不熟练,但比较适合中国较为普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技术含量低、替代性较强、需求弹性小
本文标题: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应对策略(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33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