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课程高一物理教案第3节-弹力
秦岭中学新课程高一物理教案总课时第4课时课题第一章第3节弹力教学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2、通过课本显示微小形变,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弹力是在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加以注意。教法分析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法,组织课后实验教具学具棉线、气球、木板、弹簧、木块、激光器、平面镜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引入新课前边我们研究了重力的特点,这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力学中的第二种力——弹力。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新课教学先来看几个小实验。用手拉压弹簧、用力压刻度尺,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外力。*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非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常说的形变是指弹性形变。(2)形变的种类:拉伸形变(或压缩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3)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做弹力。演示:木块压在气球上上,气球形变后对木块产生弹力作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要有弹力作用,两个物体必须有接触;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引起的,若物体没有发生形变,就无需恢复,也就不会产生弹力,因此,弹力的产生是有条件的。(4)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发生弹性形变。提问:气球发生形变,对木块有弹力作用,它对气球是否有弹力作用呢?木块是否发生形变?木块也发生了形变,只是很微小,我们用肉眼观察不到而已,所以木块对气球也有弹力作用。实验P6图1—10桌面上放激光器、两个平面镜,激光通过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上。当用手压桌子时。手指发生形变,产生一个对桌面的弹力(通常叫压力)墙上的光点发生移动,这说明桌面发生了形变,产生一个对手指的弹力(通常叫支持力)弹力作为一种力一定有它的方向【例1】把书放在桌面上,书压桌面,书和桌面都有微小的变形。书要恢复原状,对桌面有一个向下的弹力(压力)。桌面恢复原状有一个向上的弹力(支持力)。一般情况: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学生观察P6图1-7甲、乙,图1-8所示的演示实验。讨论以上实验可以看出什么?学生自己总结弹力的定义弹力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学生思考:是先有形变,后有弹力吗?(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吗?)学生阅读P6图1—10实验认识微小的形变。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例2】用绳吊重物,绳对重物是否有弹力?物体受重力和绳的拉力。物拉绳,绳拉重物,重物和绳都有极微小的形变。发生形变的绳要恢复原形,对重物产生向上的弹力(拉力)。发生形变的重物要原状,对绳产生向下的弹力(拉力)。一般情况:凡是一根线(或绳)对物体的拉力,都是这根线(或绳)因为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指向线收缩的方向。(5)弹力的方向:轻绳(线)的弹力方向沿绳(线)收伸缩方向;面面接触(或点面接触)物体间的弹力垂直于切面并指向受力物体。【例3】画出下列物体受到的弹力。应注意第3张图中斜面与球间无弹力,可采用把斜面移开的方法看物体的平衡是否被破坏来判断。(6)弹力的大小:跟物体发生的形变有关,跟形变物体的弹性有关。*补充:弹簧弹力大小遵守胡克定律,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的形变量x成正比,f=kx七名学生上黑板演示:画出下列物体受到的弹力。阅读课本P61、回答:弹簧弹力大小应遵守胡克定律。2、回答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识小结1、弹力产生的条件:2、弹力方向的确定:P8练习二(3)(4)(5)课后小实验-征召课题承担人:显示微小形变D图1-1AB图1-2教学板书设计概念:物体的形状和体积的改变1、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2、有的形变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按形式分: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安效果分:弹性形变、非弹性形变(塑性形变)特点分类一、形变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间产生的力产生条件:1、直接接触2、发生形变1、面面接触(或点面接触)物体间的弹力垂直于切面并指向受力物体。2、轻绳(线)的弹力方向沿绳(线)收伸缩方向。方向大小1、弹簧弹力遵守胡克定律:f=kx2、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消失二、弹力三、例题:画出下列物体受到的弹力D图1-1AB图1-2书面作业:P8练习二(3)(4)(5)
本文标题:新课程高一物理教案第3节-弹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6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