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闻采编综合素质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考试(样卷2)参考答案
1新闻采编综合素质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考试(样卷2参考答案)考试时间:3小时考试范围:教材第一、二部分分值:200分考生姓名_________所在媒体_________第一部分:理论素养(满分100分)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0.5分)(答案在教材内可寻)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新闻工作的启示可以总结为“坚持‘两个原则’和处理好‘三对关系’”。坚持“两个原则”指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坚持适度原则;处理好“三对关系”指的是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和个别与一般的关系。2、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主要有行为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心理学派和神经生理学派。(写四个即可)3、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主要部分。具体来说它是由“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组成的。4、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法律义务主要体现在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秩序、维护司法公正和不侵害公民和法人的人格权与著作权。二、名词解释(共25分;每题5分;答题者请在6题中选择5题作答)名词解释答题步骤说明:第一步:解释基本概念第二步:概念特征和理念的简要说明阐释第三步:概念存在的意义价值社会化:社会化是指社会对个人的教化,以及个人主动对社会进行适应的过程。简单地来说就学习怎么做人、做一个合格的人的过程。社会化分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反向社会化等类型。基本社会化就是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比如,刚出生的孩子经过二十多年的培养,大学毕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继续社会化是指成年人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主动选择、学习和接受新的文化的过程,如结婚后学习怎样做丈夫、做爸爸;父母年老去世后学习怎样适应这个变化等。再社会化也2称重新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以前的社会化不太成功,需要重新再社会化一遍。比如,一个被判刑的罪犯就需要监狱等教化机构来帮助他重新做人。反向社会化,是指传统的受教育者对施教者返回去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变化后的新知识,如子女教父母如何上网、学习外语新知识等。社会化既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新陈代谢、协调发展的需要。定性研究定性研究也称质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之一。定性研究主要指那些非实验性的(通常采用案例资料)研究,一般不用数量形式表达,而着重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就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的研究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的规律。相比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在研究方式上强调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中做自然式探究,研究者大多是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也称为文化相对论,该理论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末,活跃于50年代。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人类学大师弗朗兹·博厄斯。该理论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批判甚至摧毁那些与自己原有文化不相吻合的东西。在文化相对主义看来,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历史,其在形态上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且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平等的。然而,这种“平等”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批评而赞成或接受某一人群的所思所为,而是指要将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对待。文化相对主义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提出要在平等基础上进行文化交流的观点,有利于推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繁荣,有利于培养人们开放和包容的文化心态,增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彼此的了解。事件经济所谓事件经济,就内涵上讲,它是指“与文化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相结合的事件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其要义为:用一个共有的市场目标,瞄准消费者需求背后的欲求动能,营造不同文化产业聚合和联动的积极效果,通过市场的一系列创意和策划,用智力元素扩增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它的每一个过程实施都较好的体现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体验的共融性。追求社会效应与市场效应两个最大化的目标是它唯一宗旨。其核心是“聚集”“创意”和“整合”,商家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事件营销手段,最大限度地吸引国内外公众的参与,3运用事件经济,达到瞬间的聚众效应,以此推进产业的快速发展。新闻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基石,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是新闻工作的首要问题。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基础,这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报道的优势和力量所在。新闻真实包含了双重含义,即新闻的具体真实和总体真实。新闻的具体真实是指新闻报道对具体的客观事实所做的真实的反映。新闻的总体真实则是指在具体事实的基础上,新闻报道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揭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中存在的内部规律性。具体真实是基础,它对总体真实起制约作用,总体真实是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的升华,它对具体真实起指导作用。要在新闻报道实践中做到这“双重真实”,就必须忠实地按照事实的本来面貌描写事实。从事实的联系、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全面地反映事实,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避免由于以偏概全、顾此失彼、浅尝辄止等原因造成的新闻失实。三、辨析题(共20分;每题10分;答题者在3题中选择2题作答)辨析题答题步骤说明:第一步:辨——说明自己是否赞同题干的观点第二步:析——就自己的判断做深层解释切记不能只“析”不“辨”或只“辨”不“析”。此外,要注意分析的条理性和逻辑性。1、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的首要功能应该由信息功能转向娱乐功能。这个观点的表述是不准确也不恰当的。新闻的首要功能(本体功能),指的是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事实信息,所具备的最基本也最稳定的功能。这种功能具有绝对性,也就是说只要新闻存在,新闻的这一首要功能就存在。与新闻的首要功能相对应的是新闻的次要功能或派生功能。这些功能对新闻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它们不是决定新闻之所以为新闻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新闻的首要功能就是它进行事实信息传递的功能(信息功能)。无论何时何地,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信息功能都是新闻最本质和核心的功能,是新闻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抹杀、否认这一功能,就是抹杀了新闻本身。因此,新闻从业者的首要职责,就是以高度的新闻敏感和严肃的社会责任感,客观及时地报道受众所需了解地外界变动,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娱乐功能作为新闻的次要功能之一,在信息的传播与接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新闻媒体真正走向大众,也有利于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媒体完全可以在充分考虑受从需求和接受心理的情况下,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发掘新闻的娱乐功能,来满足受众对信息需求的不同需要。但决不能本末倒置,将新闻的娱乐功能凌驾4于新闻的本体功能,即信息功能至上,过分地强调或夸大新闻的娱乐性。否则,过分娱乐化的不良倾向将使媒介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无异于媒体的慢性自杀。2、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采写过程中,不仅要善于从人文主义的视角切入,还要懂得合理地运用科学的论证方式。这个观点是合理正确的。新闻采编人员在信息的获取与传播上,不仅要善于从人文主义的视角切入,还要懂得运用科学的实证方法来使资料与信息更加精确化,使最终的新闻作品既能呈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情味,又不失新闻作为一种事实信息的客观性。所谓“人文主义视角”,就是强调新闻作品要以人文关怀作为素材展开的阐释立场,关注人的价值、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重视人类的和谐发展。从人文主义视角切入进行新闻采写,主要具有两层含义:一是爱护并尊重他人,对人的权利和尊严进行保护和尊重,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和平等;二是重视受众,报道角度上从要从受众出发,理解受众的感受,尽量帮助受众解决困难,让受众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来自社会的关怀。具有人文视角的新闻作品往往是能够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反映大众心声的作品。这些作品将对人的关注反作用于人,让受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即感到窝心,又深受启迪。然而,仅仅具有人文关怀是不够的。新闻作品不同于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在更多的时候讲求的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与分析。例如,在牵扯到数字资料的客观性报道中,新闻记者在注重数字精确化的同时,更要有变量化的知识与思维。自觉按照变量的类别与作用来合理布局,在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时,使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能够客观显示出来。要实现新闻报道的精准性和客观性,记者编辑就必须懂得使用科学的报道方式和论证方式。例如,经常进行科学性报道的记者,应该熟练地掌握社会学的抽样方法。如此一来,在面对一些浩繁芜杂的事实时,记者就能够准确地挑选出富有特征的事物来代表总体,解释总体发展的规律性。此外,社会统计学中的统计方法(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等)以及图表的合理运用也能帮助记者完成一篇扎实、客观、全面的报道。3、新闻选择的最终标准是受众所构成的媒介市场。“新闻选择的最终标准是受众所构成的媒介市场”这一观点属于“受者中心论”的观点,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一般来说,新闻选择是由从事新闻采编活动的编辑记者,即“把关人”或“传者”和新闻信息的接收人,即广大的媒体受众两方共同完成的,而不是单一的某一方可以决定的。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两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共同影响着新闻的选择标准。此外,现今新闻界常说的“新闻选择”主要是指“传者”对新闻事实的选择。这个选择包括记者对原始新闻事实和写作材料的选择以及编辑对记者稿件的选择。他们各自的选择以5不同的方式相互促进、制约,共同决定着新闻产品的形式和内容。然而,他们对新闻的选择也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新闻规律、法律法规、国家利益、道德规范、信息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的。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新闻选择标准大不相同。在我国,最基本的新闻选择标准有两条:宣传性标准和新闻性标准。媒体往往是由这两条标准的综合形式去判别信息的报道价值的。虽然在当下,新闻选择最主要是由“传者”根据新闻价值规律的标准完成的,但并不意味着受众是完全被动的。受众可以通过长期的反馈行为影响传者的新闻选择。受众已成为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者。四、论述题(共45分,每题15分)论述题答题步骤说明:第一步:解释题干中出现的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第二步:结合具体方法论,进行深层次的观点阐释要求:语言严谨,逻辑清晰,层次明了,阐述完整。1、请运用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系统论方法来结合新闻工作实际,谈谈新闻媒体应当如何提升其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如何对其工作业绩评价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系统论”三者内在统一于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之中,对新闻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新闻从业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新闻工作绩效考评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谓“以人为本”,从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而言,就是要以人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充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理念”则更注重社会事业和人才培养在时空上的持续性,强调新时代的人们要以长远的眼光和科学的方法来实现当前利益与未来利益的统一。系统论强调只有去促进事物整体的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提高传播力。作为新闻活动的主体,新闻从业者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闻作品质量的好坏。要提升新闻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足工作:第一,提升新闻从业者的综合素质,需要顺应新闻传播业发展规律与主流趋势,密切跟踪世界新闻传播领域的前沿动态,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和完善新闻教育培训体系。联合政府、高校等各界力量和资源,争取实现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确保新闻教育的质量与效果。第二,提升新闻从业者的综合素质,需要媒体在充分了解新闻从业者实际的能力素质状况的前提下,结合不同媒体运行发展对人才素质能力的不同要求,更具针对性、更有差别度地开展相关人员能力素质培训工作。第三,提升新闻从业者的综合素质,需要媒体在宏观视野上把握和协调处理
本文标题:新闻采编综合素质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考试(样卷2)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6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