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慢性腰背痛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慢性腰背痛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广东省人民医院麻醉科510080赵国栋腰背痛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常见和共有症状,病人常以此为主诉就诊。因各家标准及调查方法不同,腰背痛的发病率差异很大,腰背痛发病率与工业劳动及工种有关:搬运、翻砂等弯腰体力劳动较强的工种腰背痛发病率高达60.9%;机械工人的震动、汽车司机的颠簸,腰背痛几乎是职业病。腰背痛是一组疾病的共有症状,而非独立的疾病,目前尚无一致的分类方案。先按解剖、再按病因的分类方法较为适用。腰背痛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查体资料、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神经阻滞治疗、微创治疗、脊髓电刺激疗法、鞘内药物输注等。腰背痛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常见和共有症状,病人常以此为主诉就诊。腰背痛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即成为慢性腰背痛。一、流行病学因各家标准及调查方法不同,腰背痛的发病率差异很大。人一生中患腰背痛者有60%~90%。多数工业国家统计:约70%的人曾患过腰背痛。美国:患病率为16%(25~74岁,以症状存在2周计),约1200万人,每年平均丧失约1700万个劳动日。英国:每年发病率为2%。70%的男性一生中有腰背痛。丹麦:1/4的男性工人患腰背痛,其中1/2需卧床休息。德国:80%的人曾患过腰背痛,其中4%持续3个月以上,成为慢性腰背痛。中国:上海(1961年):平均发病率为13.7%。青岛(1987年):平均发病率为11.5%。腰背痛发病率与工业劳动及工种有关:搬运、翻砂等弯腰体力劳动较强的工种腰背痛发病率高达60.9%;机械工人的震动、汽车司机的颠簸,腰背痛几乎是职业病。腰背痛各主要病种发病率:类风湿性关节炎:日本/芬兰:4.2~4.5人/10万;美国:29人/10万;中国:0.35%~0.4%,致残率达15%,每年新增病例400万左右。骨关节炎:全世界45岁以上的人,患病率为14%~30%;50岁以上的人中,患病率为50%;55岁以上的人中,患病率为80%;白人远高于黑人。(WHO)强直性脊柱炎:欧美:0.22%~0.23%;中国:约0.3%。痛风:英国:0.25%~0.35%;中国:3%~9%。致腰背痛主要病种:年轻人:以畸形、腰扭伤、强直性脊柱炎较多。中年人:以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肌筋膜痛较多。老年人:以脊柱退变性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为多。从解剖方面考虑腰背痛产生原因:1.椎管:当各椎骨由椎间盘、关节突、韧带等连结在一起时,被连接成的连续椎孔管道即为椎管,以适宜的空间对走行其内的脊髓起保护作用。正常胸椎管矢状径13~14mm,横径14~18mm;腰椎管矢状径>15mm,横径>20mm。a.矢状径<10mm为椎管狭窄,临床易发生椎管狭窄症。b.下部腰椎三叶草形椎管两侧(侧隐窝)易发生狭窄,压迫走行其内的神经根,产生类似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称“侧隐窝狭窄症”。2.椎间孔:上下界为相邻椎骨椎弓根上、下切迹,前为椎体后缘及纤维环,后为关节突及关节囊。相应脊神经根紧贴椎弓根下缘(椎间孔上部)出椎管。椎间盘退变使相应椎间隙狭窄时,下位椎骨的上关节突可向上嵌入上位椎弓根的下切迹中,造成椎间孔狭窄,可能压迫脊神经根。3.关节突关节:由椎体的下关节突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构成。为磨动关节,有典型的软骨关节面、关节囊,关节囊内层为滑膜层,上下两端较松弛,可有软骨样半月板。a.脊柱后伸时关节囊变松弛,易造成内层滑膜的嵌压;人体从屈曲变直立位时偶可出现软骨样半月板结构被关节突嵌压。b.在腰椎间退变狭窄或腰椎过度前凸时,下关节突尖部与相应椎板处可形成假关节。c.关节突关节由脊神经后内侧支支配,关节的炎症、创伤、退变均可导致腰痛。d.典型的骶1上关节突呈冠状位,其关节面与水平面几乎成垂直甚至稍向后倾,以利腰骶后关节的稳定,防止前滑脱。两侧关节面不对称时可导致腰痛。4.横突与棘突:a.腰3横突最长,是腰部肌肉的主要着力点,其肌肉、筋膜的附着处易产生劳损产生疼痛,称“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b.过大的腰5横突可造成第4腰神经根的压迫。c.骶1棘突常缺如,造成两侧椎板不连接,形成隐裂碰到向下弯曲成钩状的腰5棘突(“铡刀棘”)时,伸腰时腰5棘突可压迫硬膜引起腰背痛。5.椎间盘:共23个,界于颈2至骶1间,颈1、2和骶尾骨间无椎间盘。椎间盘由位于中间的髓核及包绕其四周的纤维环构成。纤维环由胶原纤维及纤维软骨组成,在横断面上呈层状排列,共约12层。髓核在胸段位于椎间盘中央,在下腰段位于椎间盘中央偏后,为透明半胶状体,内有细小的胶原纤维纺织的网和少量软骨母细胞及纤维母细胞。a.在水平面上,纤维环的前部及两侧厚而坚固,其前面尚有坚而厚的前纵韧带加强;后部则较薄,大部分纤维附着于椎体软骨板,后纵韧带仅在中线呈条状,特别在腰4~5处更弱,失去对纤维环的保护作用,成为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好发部位。b.腰5骶1椎间盘最厚,呈前高后低的楔形,所受剪力最大,成为易退变突出的间隙。c.随年龄增长纤维环层数减少、单个层厚度增加、层内束不规则分布。从中年开始层就发生渐进性退变(磨损、裂痕、胶原纤维丢失)。大约10%的纤维基质由弹性纤维组成,随年龄增加弹性纤维数量减少。损伤的椎间盘在3.5kg/cm2压力下即可破裂(正常椎间盘可承受70kg/cm2压力而无损伤)。d.10岁时髓核基质中的交织纤维开始变粗,20岁时边缘软骨母细胞逐渐增加,30岁时髓核脱水,纤维及软骨母细胞逐渐代替了胶状性质,到老年则完全变成了纤维样结构。e.人类在8岁以后椎间盘已无血管供应,故而椎间盘的损伤一般难以修复。近来认为窦椎神经的分支在椎体后面有纤维向上、下走行分布到椎间盘后1/3的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硬膜前层;另脊神经前支有纤维分布到椎间盘侧面。椎间盘纤维环破裂但无明显突出时,髓核组织经破裂的后侧纤维环进入椎管,在局部产生自身免疫炎症反应,炎性介质如磷酯酶A2、IL-1、IL-4和PGE2等刺激外层纤维环内的伤害感受器并将其致敏产生腰背痛,此为“盘源性腰痛”。6.连结韧带a.黄韧带:起自上位椎板的下前缘,止于下位椎板的上后缘,由80%的弹性纤维和20%的胶原纤维组成,厚2~4mm,有弹性,脊柱前屈时紧张,后伸时弹性回缩,健康成人并不向椎管内突入,而老年人纤维失去弹性,胶原纤维增生肥厚,后伸时并可向椎管内摺叠突起,使椎管矢状径变小,促成椎管狭窄。b.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棘上韧带连结于各棘突顶端,起于枕外隆突,下达腰3棘突,在腰4、5及腰5骶1处缺如或薄弱,弯腰时缺少保护,易造成此处棘间韧带损伤或劳损。棘间韧带位于相邻棘突间,弯腰时紧张以阻止脊柱过屈,腰椎过度前凸或椎间盘退变造成椎间隙狭窄时可造成棘间韧带损伤;过分牵拉或挤压棘间韧带形成炎症时可产生腰背痛。c.骶髂韧带:位于骶髂关节前、后及骶、髂骨间,包括前骶髂韧带、后骶髂韧带和骨间韧带。外力致骨盆损伤骶髂关节错位时常伴有骶骨骨折;直立时身体重力中心经过骶髂关节的前方,对其产生一定的扭力;弯腰时腰椎前倾,股后肌群牵拉骨盆后旋,亦可造成骶髂关节扭伤、韧带松弛,产生慢性腰骶痛。7.神经:a.脊神经:脊神经根出椎间孔后分为前支和后支,脊神经后支在分出窦椎神经后继续向下斜行,又分为内、外两支。后外侧支向后穿横突间肌(韧带)至背侧肌肉;后内侧支越横突基部在横突与上关节突交界处居一纤维骨管内,此处受嵌压时可产生背痛。后内侧支末梢支沿椎板后行,与相邻神经支吻合后,终于棘间韧带,并分支到上、下关节突。棘间韧带、关节突关节损伤极易引起腰背痛。b.窦椎神经:从脊神经神经节外侧2mm处发出,自交感受干接受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后经椎间孔入椎管,分支分布到后纵韧带、骨膜、硬膜前部、关节突关节及硬膜外组织、椎间盘纤维环后1/3。8.筋膜a.腰背筋膜:也称“胸腰筋膜”,包绕骶棘肌形成肌鞘,并作为背阔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起始点。腰脊神经后支需穿过此筋膜而至皮下。此筋膜可嵌压神经产生疼痛。b.臀筋膜:起自髂嵴,覆盖臀中肌,包绕臀大肌,并向下延续为髂胫束。臀上皮神经穿此筋膜而至皮下,此处神经卡压可引起疼痛。二、分类及诊断因腰背痛是一组疾病的共有症状,而非独立的疾病,目前尚无一致的分类方案。先按解剖、再按病因的分类方法较为适用:(一)脊柱及脊旁软组织疾病1.损伤(1)急性损伤:急性腰扭伤、脊柱骨折脱位、急性椎间盘突击症、小关节滑膜嵌顿、脊旁软组织损伤。(2)慢性损伤:慢性腰部劳损、陈旧性骨折脱位所致畸形、椎弓峡部崩裂及滑脱、椎间盘突出症、小关节综合征、棘上棘间韧带损伤、肌筋膜慢性劳损(肌筋膜综合征)、骶髂关节劳损等。2.脊柱炎症(1)化脓性:化脓性脊柱炎、椎间盘炎、硬膜外脓肿、蛛网膜炎。(2)特异性感染:脊柱结核。(3)非化脓性:青年性骨骺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退行性变、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骨关节病(1)腰椎退行性变骨关节病:退行性腰椎失稳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滑脱、腰椎小关节紊乱等。(2)腰椎管狭窄症:主椎管狭窄症、侧隐窝狭窄症、椎间孔狭窄症。(3)老年性骨质疏松症。(4)氟骨症、黄韧带骨化、后纵韧带骨化。4.骨发育异常及姿势性疾病(1)结构异常:移行椎(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脊柱裂(含隐裂)、吻合棘、铡刀棘、两侧小关节不对称、椎体发育异常(半椎体、蝶形椎等)。(2)姿势异常:姿势性劳损、肌筋膜痛、脊柱侧凸、青年性驼背、腰椎前凸、腰椎后凸、水平骶椎、平足症等。5.脊柱肿瘤(1)原发性脊柱肿瘤:良性(骨样骨瘤、骨血管瘤、骨巨细胞瘤、畸形性骨炎、成骨细胞瘤);恶性(多发性骨髓瘤)。(2)继发性脊柱肿瘤:转移癌。(3)椎管内肿瘤:髓内肿瘤、髓外肿瘤(硬膜内、硬膜外)。(二)内脏疾病牵涉性痛1.腹膜外(后)疾病、肾脏疾病:肾盂炎、肾盂肾炎、肾周围脓肿、肾结核、肾结石、走肾、肾下垂、肾肿瘤、腹主动脉瘤等。2.盆腔疾病(1)男性: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肿瘤)。(2)女性: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异位、子宫肿瘤。3.腹腔疾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癌、肝癌等。(三)精神心理性疾病1.精神紧张症、过度疲劳综合征等。2.癔病、躁狂症与抑郁症、补偿性腰痛等。腰背痛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查体资料、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疼痛科常见慢性腰背痛疾病诊断如下:1.慢性腰骶部劳损(慢性腰肌劳损):中老年女性较多,腰骶部痛,休息减轻,劳累后加重;压痛部位在腰骶部中线、两侧骶棘肌、髂后上棘至臀肌;直腿抬高试验虽有腰骶部痛,但无小腿痛,不是真正的放射痛,肌力、反射射正常,无肌萎缩;ESR、ASO、RF正常;X线片可有腰椎前凸、水平骶椎、腰骶角偏小等,CT排除骨质疏松症、转移灶、椎间盘突出或膨出。2.棘上韧带损伤:20~50岁体力劳动者多,有弯腰劳动或腰背痛外伤史,伤后腰背部疼痛,可向棘突旁甚至腰臀肌放射,轻者酸痛,重者不敢仰卧,腰部僵硬,肌肉痉挛;局部可肿较相邻棘突高起,压痛在棘突或棘突间,位置表浅。X线片、CT无异常。3.棘间韧带损伤:中年女性较多,腰酸乏力,多有频繁或长期弯腰工作历史,疼痛向骶后、臀部或沿腰带扩散,酸、钝痛,时剧痛不能弯腰,坐久后立起时痛重,腰椎扭转时痛;坐位检查腰椎屈伸可,压痛点深在,多在腰5骶1、腰4、5棘突间;局部注射局麻药后可止痛;平片无异常,棘间韧带造影造影剂侵越,示棘间韧带部份或全部断裂。4.腰肌筋膜痛综合征:中年女性较多,有劳累史,隐、胀、酸痛,气候改变、劳累后加重,遇暖、休息而减轻,晨起腰痛部发僵,稍活动后渐好。局部肌肉痉挛,可触到较硬肌硬结或痛性筋束,有激痛点;化验及X线检查无异常。5.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青壮年男性多发,多有外伤或劳损史,腰、臀部疼痛,活动时重,可扩散至大腿后及内收肌区;第三腰椎横突为激痛点;直腿抬高无放射痛;化验及X线检查无特殊。6.臀中肌综合征:臀部酸痛,深夜、晨起、活动之初明显,劳累、冷、湿时重,可扩散至大腿外侧,时有同侧下肢惧冷、发凉、麻木或蚁行感;臀中肌有激痛点,直腿抬高可有臀部疼痛,无放射痛;化验及X线检查无异常。7.梨状肌综合征:一侧臀部痛及坐骨神经痛,伴同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底麻木;臀肌萎缩,梨状肌表面深压痛,下肢内旋位抬高时出现疼痛,Gower-Bonn
本文标题:慢性腰背痛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07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