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我国水电站管理模式的革新
浅议我国水电站管理模式的革新摘要:我国水电站管理模式历经一个逐步规范逐步科学化管理的发展阶段。新体制、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运用,给水电产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时代的发展向水电产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向更优化的管理模式转型,才能进一步提高效率,促进和保持水电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关键词:水电站管理模式变革一、我国水电发展历史及现状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径流丰沛,地势起伏变化大,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6.9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5.42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位,十分有利于水电的开发。水电是兼有一次与二次能源双重功能的优质能源;水电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迄今可以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和最重要的替代能源;大水电、小水电都是自然的、清洁的,水电也因为其环保、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电的开发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水电技术也位居世界前列。目前全国已修建了5万多座水电站,其中大中型水电站230多座,建成发电的百万千瓦级以上的水电站有近20座。以长江干流第一坝——271.5万千瓦装机规模的葛洲坝水电站,和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240米高双曲拱坝——330万千瓦装机规模的二滩水电站,以及在建的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1840万千瓦装机规模的三峡水电站等为代表的大型水电项目的建设,标志着我国的水电技术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早期管理模式水电开发是一项典型的具有社会和环境等综合效益的事业,水电建设和运用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水电工程建设大多采用国营管理模式,由国家投资、建设、管理维护。改革开放后,大部分水电站的管理模式都进行了科学合理化改造。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仍有部分水电站采取原有管理模式,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水电站本身具有特殊性,因此一般都建在偏远山区,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艰苦,而在早期,其自动化水平较低,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为了谋求发展,水电站只能向大规模化不断发展,这就形成了多人值班、机构复杂、大而全的管理模式。这就使得水电站管理维护人员越来越多,机构越来越臃肿,管理成本越来越高,效率却没有提升。和现代化水电站管理要求相去甚远。现在的水电站,大多引进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深化改革水电建设的旧体制,以水电开发责任有限公司的形式,明确各投资方的责任和权益,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构筑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治理机构,成立董事会、监事会:聘请总经理和管理班子建立决策、经营、监督机制,为水电站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造连良好条件,为水电站的高效率建设,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三、现代管理模式1、自动化控制技术我国自古都注重水利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电力体制改革政策推动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思想日益普及的前提下,我国的水电发展更是迎来了新的高潮。水力资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空前的发展对于这些水电站的管理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上个世纪的值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要求。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效率以及自动化水平。通常水电站的各个发电机组都是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可经由网络通过远程终端对各个机组进行精确控制,可以快速启停机组,使水资源的利用更加有效,发电量增加,优化机组的运行,对于梯级水电站,更是提高了整体宏观管理的能力。而且,自动化的管理,可以为水电站节省宝贵的人力资源,厂用电以及相关配套生活设施的建设也可大大缩减。此外,水电站的维护管理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统一查询,计算机系统可以更好的预计和拟定各种维护需求,从而节省资金提高效率。2、投管分离的委托管理模式现在的水电站多采用投资与管理分离的模式,即投资者委托专业检修公司进行设备的检修维护,而不直接组织人员维护。这种方式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投资者的整体管理水平,并且可以分散转移管理风险。这种管理模式改变了原来所有责任由业主承担的情况,而合同制又可以充分保证机组的发电量指标、安全指标的顺利完成。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流域梯级多电站的统一管理。采用这种方法,相同或相似的业务,可集中到某一个专门公司,由这个公司负责,有利于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综合来看,责任分工越清晰明显,风险就越低,效率就越高。目前,我国三峡、葛洲坝两大水电站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管理。3、民营投资下的管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电投资与建设管理体制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过去单一的中央政府拨款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企业、个人、外商等多种主体或主体组合的筹资形式,同时利用银行贷款、设备信贷、bot、发行股票与建设债券等多种融资手段与融资组合手段进行项目开发建设。许多水利、电力企业,社团法人、个人等民营机构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建设了许多小型水电站,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丰富发展了我国的水电事业。虽然民营资本的投入,使水电站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经济效益显著,为水电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民营投资下的水电站,目前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仍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一,开发秩序混乱,质量良莠不齐。虽然民营资本大量涌入,但项目资源规划水平却往往无法适应发展的要求,加之投资方的开发能力良莠不齐;项目开发审批过松;一些工程没有长期远景规划就盲目建设;在小水电较多的农村偏远地区,有关部门的监管可能不到位;都会造成水电开发的不当。其次,民营电站,尤其是个人独资的电站还不能走出“家族式”管理的桎梏,在电力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管理者层次如果不高势必出现管理能力低下、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由于管理、技术人才缺失也容易产生大的隐患,甚至一系列严重后果。再次,企业发展的环境欠佳。电力企业的竞争不够开放和规范也影响限制着小水电气也的发展。为了使小水电行业健康繁荣的发展,只有建立起更透明的管理机制,成立独立的监管机构,确保电力市场竞争的公平和透明。生产和销售电力的许可证制度也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水电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所在。开发水电是能源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要求,是国土资源利用与区域经济振兴的要求,是国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水资源开发利用要科学、全面规划,以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为切实目标,必须考虑多功能、跨区域的综合利用,坚持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代价换取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实践,我国水电技术已居世界前列,足以支撑水电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家电力体制的改革与水电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将给水电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个以新时期、新体制、新技术、新模式构筑的水电产业发展大潮正滚滚而来。任何一座大坝的修建都不是草率的决定,都是千百年的大计,不仅要服务经济更要服务社会。每座大坝承担着防洪、蓄水、灌溉、航运、发电等任务,其中最直接而可观的收益往往来自于发电。水电产业和其他基础产业一样,其发展趋势和国家的宏观发展方向与要求密切相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向水电产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向更优化的管理模式转型,水电产业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本文标题:我国水电站管理模式的革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1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