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我所知道的语言文学家
1、文秋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执行委员,季刊《中国外语教育》主编,双月刊《ChineseJournalofAppliedLinguistics(中国应用语言学)》主编,《InternationalJournalAppliedLinguistics》(国际应用语言学)杂志编委会委员。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研究兴趣包括:二语习得,英语学习策略,口语测试,学习者语料库研究,先后发表论文60篇,出版专著7部。2、刘润清(1939.10-),男,汉族,河北武强人,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自学考试英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应用语言学会副会长、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境内外语应用分委会主任。3、熊学亮,1952年8月出生于上海,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现代英语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2001年5-10月美国马歇尔大学高级访问教授。已应邀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内外80多所大学做做短期研究和学术讲座,被聘为国防科大等10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香港english4us网站的学术顾问。4、胡壮麟,男,1933年3月生,上海市人。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5、姜望琪,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顾问,中国功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971年9月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学习,1974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1975年2月开始在西语系联合国资料组从事翻译工作,受到朱光潜教授等著名学者的指导。1977年10月赴英国留学,1980年9月获英国里兹大学语言学硕士学位。1989年8月晋升副教授,2001年8月晋升教授,2002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已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6、许国璋,1915年11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27年考入嘉兴秀州中学初中,1934年6月毕业于苏州东吴中学,同年9月入交通大学学习。1936年9月转入北平清华大学外文系。1939年9月在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毕业。他先后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校。1947年12月赴英国留学,相继在伦敦大学、牛津大学攻读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1949年10月回国,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直至逝世,同时也在位于江汉明珠的沙洋师范(今荆楚理工学院)任教。1994年9月11日,许国璋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7、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专于英国文学的研究。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英〕《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8、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9、赵元任(1892年11月3日-1982年2月25日),字宜仲,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今属武进县)人,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作曲家,亦是中国语言科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汉语言学之父,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1892年生于天津,先后任教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中国清华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先后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1946年)、加州大学(1962年)、俄亥俄州立大学(1970年)颁发荣誉博士学位,并拥有美国国籍。1982年2月25日病逝,享年89岁。10、吕叔湘(1904-1998),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人。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外国语文系。1936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后又任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以及开明书店编辑等职。解放后,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院士)、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1、草婴,原名盛峻峰。文学翻译家。1923年出生,浙江省宁波慈溪人。南通农学院肄业。1960年参加《辞海》编辑工作,任《辞海》编委兼外国文学学科主编。中国译协副会长,现为中国译协名誉理事。2006年被俄罗斯作家协会吸收为名誉会员。12、臧仲伦(1931.2.17-2014.12.17),江苏武进人,民革党员。著名文学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会员。臧仲伦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研究生班。臧仲伦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翻译通史专著《中国翻译史话》。通过数十年辛勤笔耕,臧仲伦翻译出版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作品,它们包括中短篇小说《穷人》《双重人格》《白夜》《小英雄》《伪君子及其崇拜者》和《地下室手记》等,长篇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死屋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他还翻译出版有普希金、果戈理、列夫·托尔斯泰、亚·奥斯特洛夫斯基、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俄罗斯经典作家的作品,其中包括与巴金先生合作翻译的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臧仲伦教授的文学译作既准确地把握了原著的内在精神、风格特点,又体现了汉语深邃博大、文采蕴藉的诗性特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些译著业已进入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大系,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臧仲伦教授翻译俄语文学作品总计约一千万字。另有二百五十万字的文学译作尚待出版或发表。2007年,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数十年来,臧仲伦教授在进行潜心翻译创作的同时,对翻译文学问题展开了深入、系统的思考。他是新时期以后倡导和致力于翻译理论研究的第一批学者,并为北京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理论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13、胡文仲,1935年生于天津,祖籍江苏。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外国文学》主编。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和澳大利亚文学研究,共出版专著6部,编著16部(包括教材),译著5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14、吴一安,1982年8月赴美国夏威夷大学EnglishasaSecondLanguage(ESL)系进修,1984年8月获文学硕士学位;又于1992年10月赴英国剑桥大学英语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深造,1993年11月获哲学硕士学位,1997年5月获哲学博士学位。2010年研究生考试英语命题组长。研究领域:应用语言学,语言学。15、王福祥,山东寿光人,1934年1月出生于沈辽宁阳市。1950年4月被保送到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俄文,毕业后留校工作。1954年考入莫斯科大学语文系,1959年获副博士学位。自1960年1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曾任副院长、院长。北京外国语学院改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后,任校长。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化研究院院长兼《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俄语教学》杂志主编、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著作有《俄语话语结构分析》(1981)、《俄语实际切分句法》91984》、《现代俄语句法》(1984)、《主从复合句分类原则》(1986)、《话语语言学》(1988)、《汉语话语语言学初探》(1989)、《话语语言学概论》(1994)。合编有《日本汉诗撷英》(1995)、《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1996)、《日本汉诗与中国历史人物典故》(1997年9月)。16、陈望道(1891.01.18-1977.10.29),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民盟中央副主席。原名参一,笔名陈佛突、陈雪帆、南山、张华、一介、焦风、晓风、龙贡公等。浙江省义乌人。1891年1月18日他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金华中学,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并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回国后任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大学等高校教授。他翻译了中国第一篇《共产党宣言》,担任过旷世巨著《辞海》总主编,撰写了《漫谈马氏文通》和《修辞学发凡》等专著。17、丁声树(1909-1989),号梧梓,河南邓州人,中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词典编纂专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他以博古通今而著称,他在音韵、训诂、语法、方言、词典编纂等各个学科都有很深的造诣,并且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曾主持编写《现代汉语词典》、《昌黎方言志》,编录《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与他人合著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汉语音韵讲义》等。18、郭绍虞(1893-1984),原名希汾,字绍虞,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语言学家、文学家、文学批评史家。郭绍虞主要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语言学、音韵学、训诂学、书法郭绍虞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著有《中国文学批评史》、《沧浪诗话校释》、《宋诗话考》、《宋诗话辑佚》。郭绍虞先生以照隅室作为斋名。晚年印有《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照隅室语言文字论集》、《照隅室杂著》三种。20年代初,与茅盾、叶圣陶等创立文学研究会。建国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辞海》副主编,同济大学文学院前院长,复旦大学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郭绍虞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旁及古今语法修辞。书法也有精深造诣,为海内外学者所尊崇。19、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是中国现代史最著名的学者之一。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62年2月24日胡适逝世,1939年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20、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21、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1895年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22、马叙伦(1885年4月27日-1970年5月4日),现代学者、书法家。字彝初,更字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号石屋老人。男,汉族,浙江杭县(今余杭)人。少年时入杭州养正书塾师从陈介石,读《黄书》、《民约论》等。后因主持正义,一次学潮后被校方除名。出校后刻苦自学,致力于六法训诂、经史、韵文兼治新学,曾任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新世界学报》主编、《政光通报》主笔,后又执教于广州方言学堂、浙江第一师范、北京大学等。1949年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高等教育部
本文标题:我所知道的语言文学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2356 .html